【今日頭條·山陰淞云】
從穽底村沿太行大峽谷一路向北,串串景點之間多了好些年輕學生,這一帶是著名的風景區(qū),景色壯麗之下吸引了很多美術專業(yè)的學子前來寫生修學,青春活潑的學生們或在路邊慢行尋景,或在集鎮(zhèn)上玩笑嬉鬧,給雄壯的太行深谷增添出一道道輕快風景,那天真爛漫的少年時代,真是千金難換啊,M先生感慨著,羨慕著。
路邊民居
公路邊的觀景臺,寫生的學生
過石板巖鎮(zhèn)區(qū)沒多遠,我們轉彎向東去林州,在將要走出太行深山之前,游覽了仙臺山。
仙臺山在大峽谷里,不如先前經過的王相巖等景區(qū)來得有名,但在事先看過景區(qū)介紹后,它的奇異地貌瞬間打動了M先生,我們決定一定要進去看看奇景的真面目到底如何。
仙臺山是一處年輕的旅游景區(qū),從開放到現(xiàn)在也不過20多年時間,景區(qū)大門建在公路的拐彎處,門外倒是建了一個小巧的停車場,但也導致門內沒有了多余的平地。驗過門票跨進鐵門,一條筆直陡峭的山道立即出現(xiàn)在眼前,景區(qū)內全程基本也都是在登山,但這山登得著實有趣,大大開闊了自己的眼界。
景點入口處內就筆直上山
景區(qū)的亮點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跨度數(shù)百米的空中天路。
自入口登上險峰,在一個叫“將軍亭”的小亭里略微休息一下,接著就一口氣沖上蘑菇峰,從蘑菇峰開始,經騰云臺、連翹坡和臥鷹巖,一直到石嶺洞天,這當中經過的是幾座孤立的危巖,漫長的歲月侵蝕,讓它們失去了周圍巖石的倚靠扶持,成為險不可及的孤峰。
這處險境,卻在旅游開發(fā)者的手里變成了通途。工人們在幾座山峰間支起堅固的鐵架,在架子上搭建出紅色鐵梯,把原本不可能到達的巖峰開辟成趣味盎然的旅游步道,此道騰空而起,高踞于百丈深淵之上,晴朗時如懸空在天,雨日又云霧縹緲,實在是山地旅游的極美體驗,在之前的經歷中,這樣的感受是很少見的。
在導游圖上,這條天路的中段有上仙桃峰的岔道,但走完了天路,況且前方另有風景,也就不會走回頭路,于是我們順著開鑿在山壁上的石道繞一大圈再上山,沿途石壁上有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崖刻,供人一邊欣賞一邊行路。
因為始終繞著剛才的天路行走,在途中還能拍到完整的蘑菇峰、連翹坡全貌,被鐵梯綴連起來的群峰,那一條剛才險峻危聳的天路,現(xiàn)在看起來好像盆景中的小橋假山,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只在看到單一外觀時得出的印象只算第一層,同樣的對象,當看它又有另一種及多種面目時,那份神奇才真正令人癡醉嘆服。
石嶺洞天
十二生肖崖刻
景區(qū)內群山的主峰,是最后到達的仙桃峰,它是景區(qū)內的又一個亮點。仙桃峰以形而名,通過攀登盤旋的登山道才能到達頂峰,因為山峰直立陡峭,在不能開鑿石梯的情況下還搭建鐵梯,解決小空間里快速登高的難題。
峰頂有小小的平地,在周圍立有鐵制欄桿保護游人安全,形成一塊絕佳的觀景平臺,這個觀景點名為“仙臺遠眺”,可以360度眺望周圍景色,被譽為觀賞太行山大峽谷全景的最佳位置,我們到時尚是初春,如果在夏季和秋季來看有植物點綴的太行群峰,應該更加動人魂魄,即使是冬天,漫天白色可能也會讓仙臺山更具仙氣。
仙桃峰
登仙桃峰
下山時,決定走原路回頭,只是為了再多領略幾分群山之美,將到出口時,透過尚未生葉的小樹,碩大的觀音石像正好朝我們這邊望過來,這尊造像高度超過30米,當時被稱為“豫北第一大觀音”,在高高石臺上的觀音的確高大,而更動人的是人物臉上平易和藹的笑容,菩薩背依蒼山、遠望青空,似體會了世人的萬千愁苦,似鼓勵人們不要放棄生存的信心。
生而在世的人們,不要太執(zhí)著在自困的愁境里,出門走一走、游一游,其實,大多數(shù)煩惱都因自愁而生,大多數(shù)煩惱都可以拋卻不見。
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