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天空,包容萬有
古今中外,關(guān)于“心”的經(jīng)典論述,舉不勝舉,數(shù)之不盡。
人的一生,喜喜悲悲生生死死哭哭笑笑,想一想,全是“心”弄鬧的。沒心沒肺,活著不累,話糙理不糙,大巧如拙,不過如此。
“心”是一切問題的根本,根除煩惱,須在心上用功;“心”也是一切快樂的源頭,保持快樂,源頭活水始于心。
“心”,愛是它,恨是它;美是它,丑是它;喜是它,悲是它……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總是它。一個“心”字,概全人生。
“心”像一枚萬能貼。你貼上善是善,貼上惡是惡;你貼上佛是佛,貼上魔是魔……
“心”又像一個容器。你可以裝快樂,也可以裝煩惱;你可以裝妙藥,也可以裝毒藥……
“心”又像一塊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種下智慧,結(jié)出慧眼;你種下慈悲,結(jié)出大愛……
“心”又像一葉小舟。只坐你一個,手持雙槳,你劃向哪是哪。劃向光明,沒有陰暗;劃向自由,沒有束縛……
實與虛
人有意識、認知、思想等,幫我們認識了世界,也認識了自我。但這些又局限了我們的天地與自由,讓我們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人有七情六欲,填滿了我們的生活,又左右了我們的人生。我們離不了,又斷不了;剪不斷,理還亂。
人有知有欲有情,這是心的內(nèi)容與效用。這些東西充實了我們的內(nèi)心,但又讓我們失去了飛翔的翅膀。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實其心”的過程,就是不斷填充觀念、認知、價值以及名利欲望等等,并且不斷表現(xiàn)自我的過程。
人生的解脫與自由,或者說得道,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就是老子講的“為道日損”,把我們填滿知欲情的心點點清空,重新歸零。
虛室生白,心空則靈。古今圣賢,凡修心者,無不從此處下手,把這些東西清除出去,無知無欲無情,即是成仙成佛成神。
心里“實”了,隨心所欲,是凡人;心里“虛”了,空空如也,是圣人。
小與大
心是一個神器,可小可大。小時,一縷陽光穿不透,一根細針放不下;大時,山川河流,天地萬物,天下眾生,都可裝下。
“小心”人人有,“大心”少人有。我們的“小心”,只夠裝下一個自我,裝點名利就滿了,裝不下天地宇宙,也裝不下包容萬有的大道!
“小心”只裝下了一個小我,看不清世界與自我的真面目,與天爭,與人爭,斤斤計較,孜孜以求,身心俱疲,茫然若失。
《六祖壇經(jīng)》云:“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
這就是“大心”,大而無形,大無外,小無內(nèi)。其實,無大無小,無外無內(nèi),無我無物。
大心,超越了一切相對、具體、有限。心量廣大,猶如虛空,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包容一切。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日月籠中鳥,乾坤浮上萍。
大心變小心了,聰明有了,智慧沒了,自我有了,自性沒了。小心丟掉了自我,心就漸漸變成“大心”,舍棄了小我,也成就了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