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書法家是誰?中國書法界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是哪幅?要論最有名的書法家,能夠被稱為“書圣”的只有王羲之一人,而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蘭亭序》,也正是中國知名度最高、最富傳奇色彩的書法作品,同時也是一幅真跡早已經(jīng)不知所蹤,卻被無數(shù)人臨摹的作品。1600多年后,游客們來到浙江紹興城西南的蘭亭景區(qū),就是為了追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故事。
值得慶幸的是,1600多年后的今天,當年王羲之與名人雅士們聚會的地方,仍然沒被房地產(chǎn)占領(lǐng),這里綠樹成蔭,溪水流淌,雖然已是一個收費景點,但仍然保持著自然的形態(tài)。
蘭亭景區(qū)的一切都和王羲之有關(guān),王羲之出生在晉朝,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作為“書圣”,他流傳至今的故事基本都和書法有關(guān),而蘭亭雅聚,無疑是所有關(guān)于王羲之故事中的最高潮。
蘭亭景區(qū)內(nèi)的一景一物基本上也都和書法有關(guān),綠樹下的這座三角亭,里面立著“鵝池”碑,據(jù)傳,王羲之正在寫鵝池二字時,剛寫好“鵝”字,就聽到接圣旨的呼聲,身居當?shù)赜臆妼④姷耐豸酥斎徊桓业÷?,立即擱筆接旨。其時正在父親身邊觀看的王獻之,忍不住提筆續(xù)寫了一個池字。于是“鵝池”二字為父子合寫,所以也被稱為父子碑。
王羲之一生愛鵝喜歡看鵝,喜歡寫鵝字,還喜歡養(yǎng)鵝,所以我們?nèi)サ脚c紀念王羲之有關(guān)的地方,大多會有鵝池建筑,而這些池子里一般還都真的養(yǎng)著鵝。
鵝池過去不遠便是蘭亭的標志性建筑“蘭亭碑亭”,這座小亭子也號稱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碑亭建于清康熙年間,碑上的“蘭亭”兩字,為康熙皇帝御筆所書。
可惜的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砸成四塊,后于1980年修復(fù),但已留下了“蘭”字缺尾,“亭”字缺頭的遺憾。
蘭亭雅聚的故事,大概就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時間倒退回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這天是上巳節(jié),書圣王羲之邀請了名士謝安、孫綽等親朋子侄41人在此聚會。
1600多年前的這個春天,也是這樣的滿眼蔥翠,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受邀而來的嘉賓們曲水流觴,好不快樂。
曲水流觴是古代文人雅士很喜歡玩的一個游戲,就是大家列坐于曲水兩側(cè),將酒觴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一旦酒觴滯留在誰的面前,誰就得即興賦詩一首,詩如不成,則罰酒三觴,如此以為娛樂。
就這樣一次次的曲水流觴中,共有26人作了37首詩,大家結(jié)詩成集,集子的名稱就叫《蘭亭集》,然后請王羲之為之作序。
此時也已經(jīng)喝到嗨了的王羲之提筆寫下了共324字的序文,字字珠璣,據(jù)說酒醒之后,王羲之自己也覺得寫得還不錯,提筆重寫,可誰知再也找不到這個感覺了。
這篇序文便是中國書法史上名氣最大的《蘭亭集序》,也稱《蘭亭序》,人稱“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的真跡問世后,數(shù)百年間輾轉(zhuǎn)流離,后來由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智永禪師保管,智永禪師無子孫,坐化前便將《蘭亭序》交給了其弟子辯才禪師。
到了唐朝,李世民酷愛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書法,一心想把《蘭亭序》真跡弄到手,誰知威逼利誘對辯才禪師都沒用,最后宰相房玄齡向李世民推薦了南梁皇室后裔蕭翼。
一番坑蒙拐騙后,“詭計多端”的蕭翼將辯才和尚手中的真跡騙到了手,唐太宗李世民如獲至寶,臨死前也舍不得這幅珍品,將《蘭亭序》帶入了昭陵,從此這幅傳世數(shù)百年的真跡就此消失了。
《蘭亭序》本身堪稱世間書法精品,又加上唐太宗費盡心思謀取的故事加持,所以蘭亭這地方,理所當然地成了后世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
這不連滿清康熙皇帝都對《蘭亭序》仰慕不已,1693年他親自臨摹了一幅《蘭亭序》全文,令人刻在了蘭亭這里,而這座巨碑的背面,則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詩《蘭亭即事詩》,祖孫兩代皇帝同書一碑,可謂世所罕見,所以這塊碑又被稱為祖孫碑。
旁邊的一塊“太”字碑也是有故事的,傳說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練字寫了三缸水后就覺得寫得很不錯了,于是他寫了一些字拿去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后并不滿意,特別是其中的一個“大”字,上緊下松,一撇一捺結(jié)構(gòu)太松,于是隨手點了一點,變成了“太”字,說“拿給你母親去看吧”。
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說:“吾兒練了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蓖醌I之聽后非常慚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練習書法,練完了十八缸水,長大后也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與王羲之并稱為“書法二王”。
最初的蘭亭原是王羲之的園林住所,后來的幾經(jīng)遷址,這里還是不是當年王羲之寫下《蘭亭序》的地方呢?估計誰也說不清楚,但肯定相距不太遠。蘭亭現(xiàn)址依山傍水,竹木掩映,是一處優(yōu)雅的古典園林景觀,包括鵝池、曲水流觴、蘭亭碑、御碑亭、右軍祠、書法博物館等景觀。
王右軍祠是一處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的祠堂,祠內(nèi)有一方池,名為墨池,也和書法有關(guān),池中建有飛檐翹角的墨華亭,古樸自然,非常有江南韻味。
祠外的蘭亭碑林,有歷代名人的題字,體現(xiàn)的都是對蘭亭這個地方的仰慕。
游覽蘭亭景區(qū),最后也別錯過了新建的蘭亭書法博物館,畢竟看看博物館,能夠?qū)Α疤煜碌谝恍袝薄短m亭序》有更深的了解。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324字的《蘭亭序》中有21個“之”字,雖然只有簡單的三筆,但卻無一雷同,字字迥異,成為千古美談。
2010年中國郵政發(fā)行《中國古代書法–行書》特種郵票,收錄了被公認為天下三大行書的《蘭亭序》《黃州寒食帖》和《祭侄文稿》,其中第一和第二張就是《蘭亭序》,可見《蘭亭序》在書法界的地位之高。
游山玩水,看的是山和水,感受的其中的歷史和故事,蘭亭景區(qū)是不是當年王羲之雅聚的地方,這個已經(jīng)很難說得清楚,但大概位置應(yīng)該是差不多的,歷代文人雅士,都向往蘭亭這個地方,倒不是這里山有多奇,水有多秀,而是感懷曲水流觴后的那場酣暢淋漓,酣暢淋漓后的那幅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