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從1999年神舟1號無人實驗飛船成功升天,到 2003年神舟五號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讓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化為現(xiàn)實,再到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乘組順利返回地球,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接續(xù)奮斗、勇攀高峰,書寫了巡天之路的新時代篇章。
逐夢星辰,中華偉大。當(dāng)“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成為現(xiàn)實,當(dāng)“俯仰終宇宙”不再是幻想,浩瀚宇宙見證著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有關(guān)航天的名稱大都能在古詩詞里找到影子,神奇的巡天之路充滿了詩情畫意:
飛船叫“神舟”–宋代汪元亮《憶王孫》“神舟穩(wěn)駕出沉流,明月輝輝命自周”;
空間站叫“天宮”–宋代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實驗艙Ⅰ叫“問天”–先秦屈原《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實驗艙 Ⅱ叫“夢天”–唐代李賀《夢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登月探測器叫“嫦娥”,–唐代李商隱《嫦娥》“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球車叫“玉兔”–宋代楊萬里《贈劉漢卿太醫(yī)》“爐底金丹妙入神,月中玉兔搗成塵”;
著陸點被稱為“廣寒宮”–宋代鄭獬《雪中梅》“素娥已自稱佳麗,更作廣寒宮里人”;
中繼衛(wèi)星叫“鵲橋”–宋代秦觀《鵲橋仙》“忍顧鵲橋歸路”;
太空望遠(yuǎn)鏡叫“巡天”–“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航天腳步從沒與停止過,無數(shù)圣人先賢、文人騷客,遙望宇宙,寫下了對宇宙的浪漫想象,發(fā)出了綺麗的浪漫天問:
什么時候有月亮的啊?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月宮中一定有美麗的嫦娥和桂樹吧?
“借問嫦娥,當(dāng)初誰種婆娑樹?!?/p>
“廣寒桂樹劫火燼,借問嫦娥有何術(shù)?!?/p>
“借問嫦娥月中桂,可曾雕謝灑寒蟾?!?/p>
天上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呢?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金銀宮闕諸天上,錦繡山川一氣中。
天上神仙縞素裳,云間宮闕陸離光。
牛郎織女在天上過得怎么樣了?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p>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p>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p>
太陽月亮星星都懸掛在何處?我要上天摘星星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攬慧星以為旍兮,舉斗柄以為麾。
升天之路是怎樣的坎坷崎嶇呢?
“試將杯酒問嫦娥,月殿迢迢路幾何?!?/p>
更有甚者對月球運行的軌跡發(fā)出了瑰麗浪漫的天問: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fēng)、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辛棄疾的這首詞,是模仿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大詩人屈原的《天問》而寫的詞,構(gòu)思奇特,想象奇詭。整首詞的意思是:
可愛的月亮啊,你悠悠地向西而走,到底想去什么地方呢?是去了另外一個“人間”嗎?是不是在遠(yuǎn)方,還有另一個世界呢?月亮在我們這邊是西落,在別處東升,月亮是周而復(fù)始的吧?月亮如飛鏡無根,是誰用繩索將它懸系太空?還有月亮里的嫦娥也不出嫁,又是誰留著的呢?
月亮在海底過,會不會怕大鯨魚,又會不會把月中的廣寒宮殿給碰壞了呢?魚蝦蛤蟆都能游泳,玉兔卻不會游泳,怎么不會沉到海底呢?都說沒有事的,可為什么圓圓的月亮,又會變成像彎鉤一樣的月牙呢?
在天文科技都不發(fā)達(dá)的宋代,辛棄疾能大膽發(fā)出天體運行規(guī)律的猜想,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以至于連王國維也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對辛棄疾這首詞贊嘆不已:“稼軒中秋飲酒達(dá)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xué)家密合,可謂神悟!”意思是 ,辛棄疾的這首詞,是差點悟出了月亮繞著地球轉(zhuǎn)的原理,與現(xiàn)代科學(xué)家的想法,不謀而合。
我們可以大膽設(shè)想一下,如果辛棄疾能抓住這樣一個猜想,去發(fā)現(xiàn)月亮繞地球旋轉(zhuǎn)的天體運行規(guī)律,哪里輪得到三四百年以后的哥白尼!
感謝瀏覽,如果喜歡,敬請關(guān)注、點贊、轉(zhuǎn)發(fā)!
您還了解哪些航天詩詞,歡迎在評論區(q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