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問自答已成常態(tài),這次還是自己回答吧,暖暖場,拋磚引玉。
校園時代哪些受表揚經(jīng)歷給以后的人生造成重大影響?
按時間順序排來有這么幾次:
一、第一次撿錢交給老師。
我的小學時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錢還真是錢:父親當時的工資才三百多塊,一分錢可以買一把糖豆兒,兩毛錢可以買到最高級的雪糕,小霸王學習機可真是奢侈品,看到揣大哥大的那肯定是大款……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當時滿校園傳唱的都是《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的旋律。
1999年的冬天,小學五年級 。因為感覺身體不舒服,自習課沒上完就去找老師請假。不料剛出教室門,就看到地上丟著一大卷錢。揀起來翻開,有五毛的、一塊的、兩塊的、五塊的、十塊的……足足九十多塊錢。
那絕對是人生那幾年自己上手過的最大數(shù)額的錢了。當時的狀態(tài)也是疑惑大過猶豫,只短暫疑惑了下誰會有這么多錢,就徑直走進了老師的辦公室,把錢交給了班主任。錢的來源查清了,是老師剛收上來幾個學生的校服費。事后,班主任在全班表楊了我;學校開大會,我也被重點提出來做了表揚。班主任還把我拾金不昧的事告訴了家長,一向愛財節(jié)儉的父母竟然沒有責備我,還破天荒的買了好吃好喝給家里孩子們都打了牙祭……
經(jīng)過這件事的我,整個人都好像有了“街頭三流明星”的雞血感,學習開始更加賣力,成績也明顯提升,小學畢業(yè)前竟然還給自己混到了了三道杠。
回過頭來我也會想,如果當時我昧下那筆錢會怎樣……
二、手寫的作業(yè)被拿到全鄉(xiāng)學校展覽
具體年份記不清,應該還是在小學?當時孩子多,學生多,學校多。幾乎每個村都有自己的小學校,光我們鄉(xiāng)的小學校就有十多個。
對于寫字,我可能受了遺傳,天生就寫得一副干凈整齊的好字體。字單個拿出來看不出怎樣,成行成行的一寫就讓人感覺很舒服。于是,我寫的作業(yè),不管內容對錯,總能拿到不錯的評價。
當時還流行各個學校師生間互動交流,好的教學成果、學生作品都會拿出來在各個學校傳閱。我的作業(yè)自然而然也成各學校間的流通品。
人的心理就是,越展示越愛展示,展示越多越想更多展示……自從作業(yè)成了流通品,我是在書寫上更加賣力,賣力的幾乎貫穿了整個學生時代。
以致離開校園,走上社會,交集過的人都會問上一句:你練過字?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在我看來,更多是人如其字。人寫字一生,字養(yǎng)人一世。跟字有了感情的人,都會受到字的反哺,融合上字的氣質。字如人?人如字?
三、 幫輔導員寫演講稿
大學時,有過一次教輔間的演講比賽,主題是“挺起你的脊梁”。
我們輔導員也是個初出校門的毛頭青年,還是那種不文藝的青年。所以把演講稿的事情拜托給了學生,學生人寫一篇,輔導員從中挑。
我當時具體寫的什么記不清了,反正是洋洋灑灑,有理有據(jù),談古論今,援中引外的寫了一大篇,被導員一眼就挑中了。
輔導員拿著我的稿子講的那叫一個聲情并茂、唾沫橫飛、激情澎湃、熱血奮張,大有“聞者傷心,聽者落淚”之勢。結果就是在比賽中一舉奪魁,而我也隨之名聲大噪(僅限學院內)。
輔導員對我的感激很實在,贊美之詞毫不吝嗇,美酒美酒飽餐痛飲,我是在那次酒桌第一次品嘗到茅臺的味道。
我并沒有起過靠寫作謀生的志向,但經(jīng)歷了這件事倒讓我發(fā)現(xiàn)另一件有意思的事:生活本來就很無聊了,如果不做點事充實起來,只會無聊到禿頂;工作閑暇,隨手寫寫,恰好能彌補生活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