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過一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從小就憧憬著對外面世界的向往,長大后也走了很多地方,但真正留下記憶的地方也不多。現(xiàn)在細細品味,為何每個人都有一種想走出去的沖動?人為什么要旅游?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只有走出去才會看到不同的風情。記得第一次帶小孩去坐地鐵,由于我們小地方沒有見過,小孩問我這是什么?第二次再去的時候,小孩竟然會去搶位置,在莞你一笑的同時,是否這也是人對外界未知事物的一種接受和學習吧?
人因為生活工作,都在相對固定的地方,接觸的也是相對固定的人和事,久而久之所有的一切都模式化,如同溫水煮青蛙而不自知。曾經有一個小故事,說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把幾條金魚放在一個玻璃魚缸里,當中用玻璃隔開,剛剛開始的時候,金魚都會拼命的撞擊當中的玻璃,結果自然是徒勞的,久而久之,金魚習慣了,就再也不去撞擊那片玻璃了,哪怕科學家在那邊放了很多的魚兒,金魚還是如同視而不見。一天科學家把當中的玻璃抽走,但金魚還是不會過去,哪怕是放了魚兒依然如此。也許這就是思維定式的原因吧。但人在走出去后,見到的是不同的人和事,接受的信息也是不一樣的,相當于人在不斷的學習,接受新鮮的知識,而且很有可能很多知識還是書本上學不到的,相信喜歡旅行的人不會犯金魚類似的錯誤吧。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人只有走出去,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也只有走出去才會發(fā)現(xiàn)世間的悲歡離合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還有什么可以放不下,什么無法看淡?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的事是很重要的,在和朋友傾訴的時候如果得不到共鳴,心情一定會低落,認為朋友并不關心你。但世界這么大,每天有這么多事在上演,你個人的事真的很重要嗎?起碼對別人來說肯定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需要處理。但人在走出去后,才會發(fā)現(xiàn)世界之大每個人之渺小,還有什么無法放下的?也只有格局的宏達,意境的提高人才能獲得升華,這就是旅行的妙處。
我喜歡旅行,更喜歡獨行,一個人獨自走在陌生的馬路上,一個人攀登著陌生的山徑。我見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園”的壯觀,也看過“”石澗泉虛落,松崖路曲回”的優(yōu)雅。平時生活工作中的煩惱都可以拋諸腦后。和陌生人閑聊,吹牛,卻不用擔心牛皮吹破了的尷尬。也許陌生人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可能獲得一些平時不可能觸及的信息知識都漸漸地映入腦中,是否有一種恬淡的喜悅躍入心簾。
旅行讓你的心胸開闊,旅行讓你的認知提升,旅行讓你重新認識了自我,重塑了自己,撥開遮擋在眼前的迷霧,對這個世界會看的更透更深邃。讓我們用一顆敬畏的心來旅行,用一顆無畏的心到達旅行的彼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