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不卡日本ⅴ一区v二区_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_天堂v在线视频_亚洲五月天婷婷中文网站

  • <menu id="lky3g"></menu>
  • <style id="lky3g"></style>
    <pre id="lky3g"><tt id="lky3g"></tt></pre>

    孩子不去上學、在家躺平,我從擔心害怕,到輕松接納

    孩子不去上學、在家躺平,我從擔心害怕,到輕松接納

    本篇作者 | 柒櫻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 玄鶴

    今日導讀

    許多因為孩子情緒問題、休學問題來求助的家長,在學習時都會聽到一個說法:想要愛孩子,先學會愛自己??墒牵瑦圩约哼@三個,說起來簡單,但真的要做起來,相信許多人都不知所以然。什么是愛自己?具體該如何做才算愛自己?

    今天和我們分享的這位媽媽,便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她因為孩子的問題踏上了自我成長的學習之旅,并不斷深入思考和實踐,她的愛自己,是時刻關注自己的情緒和心理需求,主動幫助自己從負面情緒中解綁。

    只有當我們學會看見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才能夠去看見他人和孩子的情緒和需求。只有我們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把愛、療愈和支持給到孩子。

    在一階段的學習中,我深深理解了觀呼吸是靜心的法寶,是走路的雙腳,是成長的地基,知道了"三不"是愛、邊界和信任,是成長中要一直堅守的戒;分清了"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理解了情緒的來源和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明白了孩子生病是自己的問題;學習了如何傾聽孩子和共情孩子;似懂非懂的跟著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笨笨拙拙地學著向內看,愛自己。

    但怎樣才是愛自己?如何愛自己呢?

    二階段Linda老師從寫心賞,從靜茶七式,從每晚的共修主題中引導我們一步步去體驗"如如不動,不取于相";去體驗愛自己和如何愛自己。

    我理解的愛自己

    我簡單的理解:愛自己就是要關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我把愛自己分為三層。

    第一層:從物質層面愛自己。關注自己身體方面的需求,在物質上,即衣食住行各方面滿足自己,并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第二層:從精神層面愛自己。接納自己的所有,做完整的自己而不是完美的自己,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從而獲得喜悅與心流。

    第三層:從心理層面愛自己。關注自己的心理感受(即情緒)和心理需求。

    今天我想談的是我感悟到的第三層中的:心理感受(即情緒)。巴菲特說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教誨就是父親一直對他說的:尊重自己的感受。

    尊重自己的心理感受(即情緒)。首先我們要知道情緒是怎么來的?通過一階段的學習,我們知道引發(fā)我們情緒的其實是我們內心的信念(思想或認知或三觀),而思想就是我們認為“怎樣做才是對的”、“我們應該如何”、“要怎樣做,不能怎樣做”的想法

     

    我們跟人溝通,其實是我們的信念在與人溝通,是兩套思想的溝通。

     

    我們互相爭執(zhí),我們發(fā)生沖突,就是思想的爭執(zhí),我認為我的觀點是對的,你也認為你的觀點是對的。

      

    誰也說服不了誰,我們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思想和三觀在生活著。所以,所有的人際關系的問題,其實都是我們自己與自己的問題。可見情緒這個課題是我們一生中多么重要的課題,我們能自己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我們就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如何從負面情緒中解綁?

    那當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如何從負面情緒中解綁的呢?我自己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把注意力帶回當下。

      

    如果很傷心難受,可以找個安全的、沒人的地方,放松地大哭一場;如果很憤怒,可以在沒人的地方狠狠地罵、狠狠地打,打枕頭、沙袋等,盡量把心中的怒火發(fā)泄出來,允許一切情緒的發(fā)生,讓情緒自然去流淌。然后深深地做觀呼吸,用心舞或靜茶七式等適合自己的靜心方式,先讓自己回到當下,靜靜地去“傾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關照自己的思想,探尋情緒的來源。

    舉個例子說明:當我看到孩子請假不去上學,在家躺平,日夜顛倒玩手機的時候,我“傾聽”到我的心理感受(情緒)是:焦慮、緊張、擔心害怕。我擔心害怕孩子躺下去再也好不了,要我養(yǎng)一輩子。

    我當時的想法就是孩子長大以后想有好出路,想獲得幸福,就應該努力學習,應該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體制內工作,這是唯一的選擇。

    通過學習向內看,我去探尋自己第一次焦慮、緊張、擔心、害怕的情緒以及引發(fā)情緒的原因或事件(如果還有引發(fā)同樣情緒的事件也可以一起回憶,特別是程度最嚴重的那次)。

      

    我回憶起我高考的那年,1992年,那時候大學還沒有擴招,考大學是很難的,考中專都不容易。我的父母都是農(nóng)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辛苦。我們放假都要幫助家里面干田地里的農(nóng)活,中午也不能回家,累了就只能躺在山坡的樹蔭下休息,所以也知道這種辛苦的滋味。特別是我非常害怕田里的螞蟥,想到這個生物我就起雞皮疙瘩。

    高中那幾年,我爸爸經(jīng)常在我耳邊嘮叨:要努力學習啊,要努力學習啊,你要是考不出去,那你就要回來種田咯。每當爸爸這樣說的時候,我心里面就會很焦慮、很緊張、很害怕、很擔心,擔心自己考不出去,害怕自己高中畢業(yè)后還要回來做農(nóng)民,特別是還要經(jīng)常面對那種可怕的軟體動物?! ?/p>

    通過學習向內看,我得知了我這個情緒的來源,并不是孩子造成的,我就開始知道: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但負面情緒并不會因此就消除,那么此時就需要第三步:調整認知。

    第三步:調整自己的認知來化解它。

    下面是我調整認知常用的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轉念

    用簡短的四句問話和自我回答來“反躬自問”達到一念之轉01

    第一句問話:當你持有這個想法時,你內在是什么感受?

    回答:焦慮、緊張、擔心、害怕,還有深藏在后面的恐懼。

    02

    第二句問話: 這是真的嗎?

    回答:孩子目前躺平就再也好不了,就廢了,就要我養(yǎng)一輩子了。這是真的嗎?要努力學習,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體制內工作,這是唯一的選擇。這是真的嗎?這條路才是好出路,才能獲得幸福。這是真的嗎?

    03

    第三句問話: 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這是真的嗎?

    回答:當然不能。

    可選問題1:你能找到一個理由讓自己放下這個想法嗎?

    理由1:我知道了孩子的未來不是僅有這唯一選擇,而是有很多選擇,有無數(shù)可能。孩子今年不參加中考,可以選擇明年復讀;或上私立職校;或上私立高中;還可以出國留學;甚至不上學,做自己喜歡的事,總有辦法養(yǎng)活自己。(心眼力:切忌答案只有一個的僵化思想,答案非唯一,而是有無數(shù)可能的時候,你才可能脫離困境。)

    理由2:我有個好朋友,她女兒初中是所謂的學渣,中考后是進的職校,然后從職??嫉拇髮?,在上大專的時候有很多普公辦高中的孩子,可是專業(yè)水平比她差一大截,初中的渣生轉而成為了大專班中的學霸?,F(xiàn)在畢業(yè)兩年,目前的工作很不錯,每月收入也有一萬左右。比很多一本畢業(yè)的孩子的收入都要高。

    理由3:學歷并不是評判幸福的標準,幸福與學歷無關。我很多親戚、朋友、同學學歷比我低,但人家活得比我幸福。

    可選問題2: 你能找到一個讓你坦然持有這想法的理由嗎?

    理由1:我們養(yǎng)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最終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有自強自立的能力,讓孩子就算離開了我們,他仍然能夠很好的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所以我們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孩子經(jīng)歷重點高中——重點大學——體制內工作這一系列程序。

    理由2:我記得我第一次帶女兒去看心理醫(yī)生時,當時醫(yī)生給我的一個心靈扣問:如果孩子一輩子這樣,你愿意養(yǎng)她一輩子嗎?我當時想到了孩子小時候的很多場景,我那時候那么愛她,拉屎拉尿都不嫌棄,看著她就感覺到滿滿的幸福!我當然愿意,不管她怎么樣,她始終都是我的孩子,寵物小狗我都愿意養(yǎng)(很多家庭養(yǎng)好幾只寵物),為什么不愿意養(yǎng)自己的孩子?

    我跟老公甚至都想好了最差的結果,我們將如何做才能在我們老了以后,保證孩子一直躺平后的生活。我們需要“做著最壞的打算,去盡最大的努力”、“以最消積的態(tài)度最積極的生活”、“果上隨緣,因上努力”,完全接納著孩子的一切,用愛去療愈孩子。

    04

    第四句問話:如果你放下了這個想法 ,你內在會是什么感受?

    回答:輕松、平靜、安寧、小喜悅?! ?/p>

    提示:給自己一點時間,用心去感受,再給出你心中的真實答案。而不是用腦去思考、被思想裹挾著給出答案。我的體驗是,到這一步,基本上就能化解我所有的負面情緒了。

    第二種方法:用情緒ABC公式來化解負面情緒

    我簡單介紹一下情緒ABC理論,情緒ABC理論認為,激發(fā)事件A,只是引發(fā)情緒和行為后果C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個體對激發(fā)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chǎn)生的信念B。

    從下面這個圖上我們可以看到,A是沒有變化的的,因為B的改變,C也發(fā)生了改變。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和改變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看法,來改善和管理我們的情緒。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吧,我看到孩子躺平,天天日夜顛倒玩手機,不想學習(事件A) 孩子考不上高中了(想法B) 孩子更考不上大學了(想法B) 孩子廢了(想法B) 孩子可能沒法養(yǎng)活自己(想法B)……我之前不自覺想到未來這一長串“可怕”的事情,內心無比焦慮、緊張、擔心和害怕(之前的結果C)。

    這里面的B包含了許多認知扭曲:比如以偏概全(把一件負面事件看成永久性的失敗);比如放大和縮小(把事實不成比例地放大或將它們的重要性縮小到滑稽可笑的地步)等。

    隨著我認知、信念的的改變,打破了一些所謂的“應該如何”、“必須如何”,找到了“未來的答案不僅僅只有一個,而是有無限可能”,我內心也就逐漸開始平靜,慢慢感到了輕松、安寧和小喜悅(B改變后的C)。

      

    可見,同樣的事情,當我們的想法變了的時候,我們感受到情緒是不一樣的。所以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造成我們心里的痛苦,痛苦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造成了痛苦。

    我理解的愛孩子

    前面我寫到,愛自己就是要關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分為三個層面:物質、精神和心理,其實愛孩子也是一樣的。

    我經(jīng)常聽到家人們說:我已經(jīng)很愛孩子了,但孩子總說我不愛他。往往是因為我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和需求,給孩子的愛只是表層,沒有入心,所以孩子感受不到。

    愛孩子的第一層:物質層面的愛。估計在孩子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方方面面,家長們可能都會豎起大拇指,給自己點個大大的贊。但我們真的做好了嗎?

    孩子想吃這個,你說這個是垃圾食品沒營養(yǎng),那個好;孩子喜歡這件衣服,你說這件不好看,買那件;孩子說太熱了,你說冷,趕緊穿秋褲……

    你請孩子吃豪華大餐,給孩子買名牌服飾,品牌玩具……成千上萬的錢花得眼都不眨,但那是我們的需求還是孩子的需求?我們給孩子的確定是他想要的嗎?我們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做了很多"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的事情卻不自知。

    愛孩子,請給他需要的,而不是你想給他的。

    愛孩子的第二層:精神層面的愛。這就更要好好掂量了。試問我們能做到接納不完美的孩子嗎?做到了讓孩子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嗎?做到了讓孩子報他真正感興趣的興趣班而不是補課班提高班嗎?

    我們說教、講道理、責備、比較;我們威脅、命令、諷刺、挖苦;我們甚至打罵孩子,很多是為了“你應該…你不應該…”,為了證明“我是對的”。我們按自己設定的路線拼命拉著拽著孩子往前跑,卻并沒有停下來詢問孩子累不累,愿意不愿意。

    我們控制著孩子的成長路線,不敢讓孩子試錯,更不敢放手。“生命的意義于放手”,“講一萬句不如自己摔一跤”。錯誤和痛苦才能讓人成長,請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做真實的自己吧。

    愛孩子的第三層:心理層面的愛。這一層我們以前幾乎一點不會。在事情和問題面前,我們之前往往是先處理事情,先解決問題,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情緒)。

    現(xiàn)在我們要學會傾聽、共情孩子;學會“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學會看到各自的需求,再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事情有對錯,而情緒沒有對錯。我們的孩子都是因為負面情緒長期被忽略、被積壓了,才出現(xiàn)種種問題。

    想讓孩子好起來,不是要讓他一直快樂開心,重要的是讓他能處理不快樂不開心的負面情緒。這第三層正是我們要學習要成長的最最重要的一個層面。

      

    我們給不了自己也沒有的東西,當我們自己都不愛自己的時候,是無法好好愛孩子的,所以愛孩子,先從愛自己開始!

    陪伴孩子之路漫漫,個人成長步履不停

    我現(xiàn)在基本上可以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而當我們學會了看見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才能夠去看見孩子的情緒和需求。所以,當我們想更好的與孩子溝通,想更好的共情孩子,那就要學會看到孩子的情緒,而要看到孩子的情緒,先要學會看到自己的情緒。

    同理,你要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把愛給到孩子。愛是最好的療愈之光,“用愛傳遞愛,用生命影響生命”。我們留給后代最好的禮物不是銀行存款,不是房產(chǎn)車子,而是“愛的種子”。

    感受是最好的答案。二階段我感覺自己變化最大的就是能從知道到做到,能從理論到實踐,很多以前能引起我負面情緒的事情,現(xiàn)在再來一次,感覺自己能做到波瀾不驚、平靜如水,這是我最大的收獲,也是我愛自己的最好的體現(xiàn)。

    個人成長的路很漫長,也很艱難,需要我們徹底在生活中去體驗執(zhí)行。也許剛開始我們是不知不覺,不知道自己為何常常痛苦;然后慢慢就成后知后覺(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當你繼續(xù)真誠去實踐去自省,你就會慢慢到當知當覺的狀態(tài);也許你仍有被潛意識操控的時候,但是繼續(xù)成長,你一定會在某個情境中做到先知先覺。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我想大家對這句話都印象很深刻。生命中我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好的壞的,都是各種禮物,都是自己內在的投射,折射出我們的內心世界。

    如果這面鏡子折射出來的,并不是我們想要的,那我們就要向內回看自己,從我們自己身上找原因。當我們改變了,當我們成長自己,外面的實相也會因此改變,這面鏡子呈現(xiàn)出來的將會是我們原來想要改變的樣子。

    幸福的真正途徑是愛自己。愛自己不是向外抓取,而是向內看,向內探索,回到自己這里來,是關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取悅自己而非取悅他人。

    希望所有的家人們都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學會愛自己,活出真我。最后,感謝Linda老師,感謝所有小伙伴們的陪伴與分享!感恩遇見!

    備注:每個人的體質和病癥都不太一樣,因此,文章中的治療方式,僅做參考。給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編故事,默認可以公開。感謝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

    — end —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上一篇 2022年8月19日 20:14
    下一篇 2022年8月19日 20:14

    相關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