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新加坡開始填海造陸,50余年來使國土面積增加了140平方公里。
新加坡填海造陸工程平均每年不到2.7平方公里,而我國有一塊領土,每年向大海推進200米,造陸面積每年約5平方公里,這才是真正的魄力!
試想一下,新加坡每年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大把的鈔票,平均造陸不到2.7平方公里;而我國這塊領土,根據(jù)1981年底土地普查資料,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增長至1269平方公里,30年的時間里,天然造陸面積205平方公里。
紅色區(qū)域為填海造陸所得領土
?新加坡造陸半個多世紀,使國土面積增加了1/4,但填海面積也僅僅140余平方公里。中國這塊不斷增長的領土,卻能輕輕松松每年天然造陸約5平方公里。
從兩個小沙洲增長成中國第三大島嶼
提起中國第一大島嶼和第二大島嶼,眾所皆知,是臺灣島和海南島,而這兩座島嶼在中國版圖上也十分的顯眼。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國的第三大島嶼,并非是臺灣島和海南島。
中國第三大島嶼,一個以每年200米速度向東海推進的島嶼,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之處?又有著怎樣的歷史變遷呢?
崇明島示意
?崇明島是中國第三大島嶼,位于長江出???,上海崇明區(qū)的主體,截至2010年,總面積1269.1平方公里。
崇明島本身是一個沖積島,地勢低平開闊,平均海拔不足5米,是中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最大的沙島。也正是因為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1300多年來崇明島從未停止增長,海岸線不斷向東海延伸。
崇明島給人的第一印象,全島都屬于上海市,其實它大部分屬于上海,小部分屬于江蘇。
如圖所示,崇明島并不完全屬于上海
?提起上海,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不言而喻,但歸屬于上海崇明區(qū)的崇明島,作為中國第三大島嶼,卻不像臺灣和海南一樣讓人印象深刻,甚至一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就是中國的第三大島嶼。
最初,崇明島的前身只是唐朝年間長江出??诘膬蓚€小沙洲,到了明初至明末,先后漲出馬鞍沙、陳恩沙、高明沙、小陰沙、長沙等30余沙,1644年左右,崇明島在漲中連成一個長200里、寬40里的一個大島。
16世界崇明島請前身
?截止2010年數(shù)據(jù),全島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13~18公里。這還只是崇明島暫時的體型,它每年以200米的速度向東海推進,年造陸約5平方公里,或許再過幾十年,崇明島將會和大陸連成一片。
崇明島每年都在增長的原因
新加坡因為國土面積狹小而限制了經濟發(fā)展,以至于半個多世紀來不斷填海造陸,但即便消耗巨資,每年平均填海造陸不到2.7平方公里,而中國的崇明島不需要花一分一厘,每年自然填海造陸5平方公里,這其中究竟有何魔力?
其實崇明島不斷增長的原因就在于“泥沙”,每年長江攜帶的大量泥沙在出??诙逊e,久而久之就出現(xiàn)了沙洲,加之泥沙的進一步堆積和沙洲對泥沙的阻擋,一個島嶼就逐漸形成且加速生長。
?崇明島的形成和每年不斷向東海推進的原因不難解釋,但這背后卻反映了一個較為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
長江攜帶的大量泥沙,多數(shù)來源于中上游地區(qū),崇明島泥沙堆積量越大,也就表明中上游地區(qū)生態(tài)破壞越嚴重。植被有封沙固土的作用,當?shù)乇碇脖辉獾酱罅靠撤ズ推茐臅r,往往就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情況下,往往會形成石漠化或者荒漠化)。
所以,崇明島每年向大海推進200米,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增加了陸地面積,但隱藏的卻是一個生態(tài)問題。
崇明島雖然是中國第三大島嶼,但以其不斷增長的速度,在未來幾十年后會與大陸連成一片,而那時的崇明島將會以一個全新的身份面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