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現(xiàn)代飲食不規(guī)律,有胃病的越來越多,看你適合哪種證型。
1 寒邪客胃證
臨床表現(xiàn):胃痛暴作,惡寒喜暖,得溫痛減,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熱飲;舌淡苔薄白,脈弦緊。
證機概要:寒凝胃脘,暴遏陽氣,氣機郁滯。
治法:溫胃散寒,行氣止痛。
代表方:香蘇散合良附丸。
組成:
②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組成。
2 宿食積滯證
臨床表現(xiàn):胃脘疼痛,脹滿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減,不思飲食,大便不爽,得矢氣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膩,脈滑。
證機概要:飲食積滯,壅阻胃氣。
治法:消食導(dǎo)滯,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
本方組成: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組成。
3 肝胃郁熱
臨床表現(xiàn):胃脘灼痛,煩躁易怒,煩熱不安,脅脹不舒,泛酸嘈雜,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或數(shù)。
證機概要:肝郁日久,化火生熱,邪熱犯胃。
治法:平逆散火,泄熱和胃。
代表方:化肝煎。
本方組成:由青皮、陳皮、白芍、丹皮、梔子、澤瀉、浙貝母組成。
4 肝氣犯胃
臨床表現(xiàn):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噯氣、矢氣則痛舒,胸悶噯氣,喜長嘆息,大便不暢;舌苔多薄白,脈弦。
證機概要:肝氣郁結(jié),橫逆犯胃,胃氣阻滯。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本方組成:由柴胡、芍藥、川芎、香附、陳皮、枳殼、甘草組成。
5 濕熱中阻
臨床表現(xiàn):胃脘疼痛,痛勢急迫,脘悶灼熱,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飲,納呆惡心,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證機概要:濕熱蘊結(jié),胃氣痞阻。
治法:清化濕熱,理氣和胃。
代表方:清中湯。
本方組成:由黃連、梔子、半夏、茯苓、陳皮、草豆蔻、甘草組成。
6 瘀血停滯
臨床表現(xiàn):胃脘刺痛,痛有定處,按之痛甚,食后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證機概要:瘀停胃絡(luò),脈絡(luò)壅滯。
治法:化瘀通絡(luò),理氣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參飲。
組成:①失笑散:由蒲黃、五靈脂組成;
②丹參飲:由丹參、檀香、砂仁組成。
前方活血行瘀,散結(jié)止痛;后方調(diào)氣化瘀
7 胃陰不足
臨床表現(xiàn):胃脘隱隱灼痛,似饑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煩熱,消瘦乏力,口渴思飲,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證機概要:胃陰不足,潤降失司。
治法:養(yǎng)陰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
組成:
①一貫煎:由沙參、麥冬、生地、枸杞子、當歸、川楝子組成;
②芍藥甘草湯:由芍藥、甘草組成。
8 脾胃虛寒
臨床表現(xiàn) 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則食則緩。勞累或受涼后發(fā)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納呆,四肢倦怠,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湲。
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黃芪建中湯。
紐成
桂枝、炙甘草、生姜、白芍、大棗、飴糖(烊化)、黃芪.
有胃病的人要少食多餐,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油膩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