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小聰明看近,大智慧看遠?!?/p>
聰明是一種能力,而智慧是一種格局。
想要活出怎樣的人生,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有一種智慧,
是“正向解讀”
正向解讀,是內心強大的表現(xiàn)。
心理學上有一個現(xiàn)象叫“自證預言”,簡單解釋就是人會不自覺地按自己內心的期待來行事,最終讓自己當初的預想成為事實。
這個概念強調了:內心的投射,會改變事情的走向。
生活中我們的“凡事正向解讀”,就是把自證預言的威力,應用在了積極的方向。
只有內在美好喜悅,才能始終笑靨如花。
正向解讀,是一種選擇。
印第安有一個關于兩只狼的智慧故事,長老會告訴成長中的孩子們:
“我經常感覺,好像有兩只狼在我的內心打架,一只既小氣又貪心,另一只則是好禮而慷慨……”
“哪一只會贏呢?”孩子們問。
長老笑著說:“你喂養(yǎng)的那只?!?/p>
長老想要告訴人們的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思考方式。
這個世界的確是好與壞同在、黑與白共存。
但選擇那些正能量的部分,就是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當我們主動選擇自己的思考方式,就是把生命的主動權拿到了自己手上。
積極正向地解讀身邊的人、身上的事,我們的人生一定會收到積極正向的反饋。
有一種智慧,
叫“穩(wěn)下來”
當下的我們,總是希望可以快速獲得成功,快一點到達頂峰。
但現(xiàn)實往往是:越是急功近利,越是離目標更遠;越是心浮氣躁,反倒是走得越慢。
得意時,不忘形
聽到過這樣一句話:“越是順境,越是要戒驕戒躁?!?/p>
真正智慧的人,都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不過分自信也不高調囂張,而是保有一顆謙恭的心,放低姿態(tài),量力而行。
困惑時,不著急
曾國藩說:“凡遇事須安詳和緩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
唯有穩(wěn)住心態(tài),暗暗努力,不過分擔心和恐懼,才能在機會到來時,逆風翻盤。
憤怒時,不沖動
沒有人會替你承擔痛苦和后悔,為壞情緒買單的也只能是我們自己。
所以,不必因一時的怒氣而肆意妄為,也不必因大不了的小事大動干戈。
理智沉靜帶給我們的安全感,要遠遠大過于硬拼和較勁,因為,它不傷人,也不自傷。
有一種智慧,
叫及時止損
遇到爛人爛事,趁早遠離。
生活當中,難免有人會莫名其妙地中傷你,詆毀你。
如果你面對質疑,就大聲辯解,面對挑釁,便拉開架勢與之戰(zhàn)斗,浪費的只是自己可貴的精力和時間。
你要相信,避免跌入深淵的最好辦法,是遠離深淵。
遇到爛人爛事,及時抽身才是一種大智慧。
走錯了的路,及時轉彎。
人生如果走錯了方向,停下來就是進步。
生活中,很多人害怕面對沉沒成本,于是固執(zhí)抓著微弱的希望不愿意撒手,結果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學著像壁虎一樣敢于斷尾求生,人生之路自有轉圜與生機。
任何事情,任何人的關系,力若是用反了,只會錯得更多,走得更遠。
適時停下來,反而是一種進步。
來源:十點讀書、有書、洞見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