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對于國乒大滿貫得主張怡寧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14年前的這一天,張怡寧拿到了北京奧運會的女單冠軍。巧合的是,在18年前的這一天,張怡寧拿到了雅典奧運會的女單金牌,兩枚奧運金牌都是同一天拿到的,真是無巧不成書。而被李隼拿來和張怡寧進行比較的國乒世界第一孫穎莎,卻遭遇了尷尬處境,她依然沒有拿過大賽的單打冠軍。
張怡寧是國乒女隊歷史上第三位大滿貫得主,在鄧亞萍退役之后,她與王楠一起支撐起了國乒女隊。在與王楠的前期對抗中,張怡寧處于下風(fēng),然而一切隨著張怡寧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而轉(zhuǎn)變。隨后的張怡寧逐漸走上了獨孤求敗的境界,在北京奧運會女單決賽中,張怡寧在先丟1局的情況下逆轉(zhuǎn)擊敗了王楠,衛(wèi)冕成功。
在休斯敦世乒賽上,孫穎莎與王曼昱會師決賽,國乒女隊主教練李隼把這場球比作是王楠和張怡寧的較量。其實李隼不止一次拿孫穎莎和張怡寧進行比較,并用張怡寧的事跡來激勵孫穎莎。在李隼看來,這位國乒00后選手身上具備了成為下一個張怡寧的潛質(zhì)。如今孫穎莎的世界排名高居第一,也印證了李隼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
然而孫穎莎如今卻面臨艱難的處境,盡管常常被李隼拿來和張怡寧進行比較,但實際上孫穎莎至今仍然沒有拿過三大賽的女單冠軍。在世界杯和奧運會上,孫穎莎都是在女單決賽輸給了陳夢。而在世乒賽上,孫穎莎則在女單決賽輸給了王曼昱。能夠在三大賽都殺入女單決賽,孫穎莎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然而三次都屈居亞軍,孫穎莎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張怡寧之所以被大家稱之為大魔王,就在于她在巔峰期的時候接近于無可戰(zhàn)勝。但顯然,孫穎莎如今的能力與狀態(tài)和張怡寧相比還相差甚遠。在與幾位隊友陳夢、王曼昱和王藝迪的較量中,孫穎莎都處于了下風(fēng)。雖然如今世界排名第一,但孫穎莎必須明白的一點就是,她并不一定能確保自己拿下巴黎奧運會的單打資格。
孫穎莎的好友王曼昱在巴黎奧運周期的表現(xiàn)非常搶眼,已經(jīng)拿下全運會、世乒賽單打冠軍的鰻魚,也在努力朝著奧運單打冠軍的目標(biāo)而努力。雖然孫穎莎和王曼昱都非常年輕,但實際上兩人爭奪奧運單打金牌的最好時間點也就是2年后的巴黎奧運會,她倆都必須加把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