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免不了遇上個把不地道的人。
人在江湖,也最好不要變成那個不地道的人。
捧殺與棒殺,作為兩種治人手段,都不地道。害人不淺。
我們可以與世無爭,但不代表軟弱可欺。
但凡遇到有人以這兩種手段欲摧毀你的,一定要清醒,要反抗。
01
兩種手段,看似截然相反,實則殊途同歸,都是沖著摧毀你的心智來的。
心智弱一點(diǎn)的人,往往被捧到不知天高地厚,最后膨脹到自取滅亡。或者,在被各種打壓和詆毀中,喪失斗志,自我懷疑,最終在悲憤和怯懦中死去。
前者,用孫子兵法言,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不動煙火,不動刀兵,用“欲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的“抬高”,讓你在無比舒服和溫馨的語境中,逐漸膨脹,逐漸迷失,最后,自己讓自己從高處狠狠摔下來。
這就是捧殺的威力!都是在溫情脈脈和仰望中,在虛幻的贊美和阿諛中,讓你不知不覺就入了套。所謂殺人不見血,不過如此。
后者,用孫子兵法言,是兵臨城下,以刀槍劍戟,劍撥弩張,勢要見血的陣勢,逼你怯懦,逼你張皇失措,逼你恐懼,逼你自我懷疑,喪失勇氣。
說白了,棒殺就是無處不在的“打壓”、“詆毀”、“貶斥”,是極為惡毒的語言暴力,目的也是要摧毀你的心智,失去對自我的正向評價,最終走向卑微、怯懦,甚至對外界存有恐懼和障礙。
無論捧殺,還是棒殺,都是見不得光的惡毒處世手段。
02
捧殺的隱蔽性和毫無證據(jù),更是防不勝防。
以前有部電視劇叫《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馮紹峰飾演的顧廷燁,早年就經(jīng)歷了其繼母多年的“捧殺”??催^此劇的人,應(yīng)當(dāng)對此有過驚心的體驗。而作為當(dāng)事人的顧廷燁,也是用了二十幾年,才看清了其繼母溫情脈脈背后的險惡用心。
這一點(diǎn),其實也值得很多家長借鑒。
一味地,并不是具體的夸贊孩子,或者,孩子犯錯,不能及時有效地指出,并給以改正的指引,這些都會變成對孩子評價的不切實際,或者縱容。一切溺愛背后,實際上是縱容小錯成小惡,最終小惡成大惡。
畢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顧廷燁,擁有超強(qiáng)的心智,超強(qiáng)的辨識力。還有一個有智慧的父親,懂得用極端的“棒殺”來對沖其繼母極端的“捧殺”。那畢竟是劇本,是故事純屬虛構(gòu)。
現(xiàn)實中,多的是凡夫俗子,能夠抵抗捧殺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生活中,有人逮牢機(jī)會就贊美你,就專挑好聽的講,有了阿諛之嫌,有了奉承之惡,你聽著飄飄然,那么,一定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自己真有那么厲害嗎?
第二、他憑什么要這樣夸贊你?他是你的什么人?
第三、夸贊你,他得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
第四、不妨觀察他在別人那里,是否也如此?
這些問題,能很快讓你辨識出,對方的目的,以及對方對你的真實情緒。
03
棒殺,這種手段常見于家庭教育和職場打壓。特征鮮明,容易辨識,能留證據(jù)。
說白了,棒殺,更多的是一種語言暴力。
在親子關(guān)系中,尤其在孩子年幼時,因為父母的絕對控制權(quán),父母如果認(rèn)知較低,就容易形成“棒殺”這種不良的教育模式。
比如,父母總是說“你真笨”、“你怎么總是這樣”、“你太差勁了”等等否定性的話語,就不僅僅是給孩子貼標(biāo)簽的問題了,更多的是對孩子自我認(rèn)識的一種摧毀。長此以往,孩子就陷入到自卑、怯懦,破罐子破摔的泥坑里。
在職場,最鮮見的就是上級對下級的全程不滿和否定。遇到這種上級,無論你怎么做,他都能找出問題,來否定你,挖苦你,指責(zé)你。有些無良的企業(yè),還用這種“棒殺”的方式,來逼迫員工自行離職,以免除裁員應(yīng)付的賠償款。
家庭里的棒殺,只能通過父母的自我成長來解決。有些父母的這種做法,也不一定是他們想這么做,很多也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因此,父母一定要接受自我成長,才能給孩子不一樣的原生家庭。
而職場里的棒殺,完全可以通過采集證據(jù),以語言暴力起訴。
04
人間太短。
我們,誰不是來人間走一趟。
有人說,那些來人間做壞事的,都是前世作孽,所以,今世機(jī)關(guān)算盡,不得安寧。
而那些能看見陰暗,又能繞過陰暗的人,一定是前世積了福德,所以,今世,開了心智,能洞達(dá)世事人心。
你看,那些玩弄“捧殺”、“棒殺”的人,一定是前者,因為,他們很累。
而那些看透他們,繞開他們的人,一定是后者,因此,三餐四季,光陰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