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批評式父母的人在早年的時候已習得他們自己有多差勁,以致沒有權(quán)利接納真實的自己。批評式父母往往扮演著好警察與壞警察的雙重角色,從而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他們期望的樣子。
壞警察懲罰那些不可取的行為,而好警察則獎勵那些可取的行為。不過這會導致孩子的恐懼和不信任,他們很快就會明白,只有做到完美才值得被愛。但是人無完人,這些孩子會漸漸了解排斥和拒絕將不可避免。
盡管有關(guān)自我批評起源的研究都集中于父母身上,但實際情況是孩子生命中任何重要的他人(祖父母、兄弟姐妹、老師、教官)的不斷批評,都會導致他們在隨后的人生中體驗到內(nèi)心的惡魔。
我有一個來自英格蘭的朋友,叫肯尼斯,他對自己就非??量?。不管有多成功,他總是擺脫不了不稱職和不安全感。在他講了童年往事之后,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幾乎我生命中的每個人都告訴過我我有多衰。我的妹妹總是最差的那一個,即使這樣她也曾向我吼道‘你讓人惡心’,僅僅因為她覺得我喘氣的聲音大了些,就一直躲在被子里,直到我離開房間。我的母親并沒有維護過我,還讓我向她道歉,好息事寧人?!?/p>
兒童對言語暴力的自然反應就是自我保護,而有時最為有效的防御手段就是“無短可揭”。換言之,兒童開始認為自我批評可以預防他們再犯錯誤,從而也規(guī)避了他人的批評,最起碼可以讓他人的批評顯得多余從而減弱力道。當他人的言語攻擊僅僅重復了你對自己所說的話時,傷害力就減弱了。
(克里斯廷·內(nèi)夫《自我關(guān)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