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后,面對站在自己面前的司馬懿,魏齊王曹芳一定會想起,當年自己的太爺爺曹操,在漢獻帝面前指手畫腳的那個下午。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在想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架空了漢獻帝,整個國家都是他的,曹操去世以后,曹丕繼續(xù)欺負漢獻帝,還直接把皇帝的位置給搶了!這父子倆做夢也沒想到,沒過幾年,這個皇帝,被人用同樣的辦法給弄走了。
這個悲劇的開端,就是魏國的第三個皇帝——魏齊王曹芳。
魏明帝曹叡(ruì)有過三個兒子,但是全部夭折了,從此以后就再也沒孩子,于是他收養(yǎng)了兩個孩子,曹詢和曹芳,曹詢被封為秦王,而曹芳被封為齊王。關于曹芳的身世,一直沒有準確的定論,但是《魏氏春秋》這本書曾經(jīng)記載過:曹芳很有可能是曹操的重孫子,爺爺是曹丕的兄弟曹彰,父親是曹叡的堂弟曹楷。
魏明帝曹叡36歲那年得了重病,他選擇了7歲的曹芳當自己的接班人,7歲的孩子肯定是不能直接管理朝政的,但是,咱們講魏文帝曹丕的時候講到過,曹丕堅決制止“皇太后垂簾聽政”這件事,所以只能由朝中的大臣來輔佐。經(jīng)過一番思考和慎重選擇,最后選擇了曹爽為大將軍,司馬懿為太尉,共同輔佐曹芳。
239年,曹芳登基做了皇帝,養(yǎng)父曹叡慎重考慮后做的這個決定,真的把他害慘了!
曹芳當了皇帝以后,郭太后像個吉祥物一樣,象征性的“代表”一下,實際上由曹爽、司馬懿共同執(zhí)政。一開始,大家彼此很謙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實在在做了幾件好事,比如,立即停止了皇家宮殿的大規(guī)模建設,為國家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開支;赦免了官府里面60歲以上的官府奴婢,給了他們?nèi)松碜杂?,還從中央財政里,撥出大量的金錢以充當軍費,大大加強了當時魏國軍隊的力量。
時間一長,就出問題了。
和司馬懿相比,曹爽更加根紅苗正一些:他是有名的大將曹真的兒子,曹真是曹操的養(yǎng)子,所以曹爽也是曹操的孫子。一開始,曹真還能規(guī)規(guī)矩矩,每當有國家大事,曹爽和司馬懿都能很心平氣和的商量解決,但是,隨著權勢、名望、功勞的不斷增加,曹爽有點不滿足了,頗費了一番手段,架空了司馬懿,然后找了個理由,把郭太后軟禁于在永寧宮,獨攬朝政,當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個人。
這一年是247年,曹芳剛滿15歲,朝廷里這么大一通折騰,人家壓根沒往心里去,在后宮專心吃喝玩樂。有好心眼兒的大臣提醒:“皇上,您不小了,可以親自出馬了,不然可就要壞事兒了!”曹芳滿不在乎,該干嘛干嘛。
曹爽獨攬朝政以后,開始像自己的爺爺曹操當年對待漢獻帝那樣:大規(guī)模提拔自己的心腹,大事小事都自己說了算,而且霸占了很多魏明帝曹叡的妃子,生活起居也按皇帝的標準來。為了給自己增加砝碼,得有戰(zhàn)功?。|吳這時候還比較強大,打不動,于是就發(fā)兵去攻打蜀國,萬萬沒想到,看起來很弱的“劉阿斗”劉禪一點也不弱,根本沒打過,灰溜溜地回來了。
被架空的司馬懿,可不是個吃素的,能在戰(zhàn)場上跟諸葛亮過招的人,豈是等閑之輩?他為了保護自己,開始在家裝病,暗地里卻在籌劃著復仇計劃。
249年,曹爽執(zhí)政11年了。2月的一天,曹爽帶著大軍,陪皇帝曹芳一起去祭拜高平陵,司馬懿突然動手了:他像當年的老對手諸葛亮一樣,玩起了“空城計”,突然在洛陽發(fā)動兵變,牢牢控制住首都的全部兵力,并逼著郭太后發(fā)布詔書,把曹爽的所有職務用官方的形式革除,曹爽一看大勢已去,只能投降了。司馬懿下令,滅掉曹爽的三族,一下子波及了曹氏家族的主要成員,曹氏家族元氣大傷,再也沒有能力和司馬家族抗衡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事件”。
一國之君的曹芳,好不容易擺脫了叔叔曹爽的控制,又接著落到了司馬懿的手里了。
司馬懿執(zhí)政時期,表面上十分尊重皇帝曹芳,經(jīng)常說自己是大大的忠臣,但實際上呢?比曹爽還厲害。他不光把曹芳給架空成一個超級吉祥物,而且把跟自己不一條心的文臣和武將都處理掉,朝廷里全部都是司馬家族的人,曹氏家族的根基被徹底掏空了。
251年,司馬懿得了一場病,去世了,這個控制皇帝的好工作,由他的大兒子司馬師來繼承。
于是,司馬師接著欺負曹芳,手段比爸爸司馬懿還厲害。
可是曹芳卻漸漸長大了,以前我小,你們欺負我就算了,結果你們沒完沒了,我受不了了!254年,在曹芳的策劃下,朝中的大臣李豐,和曹芳的岳父、光祿大夫張緝等人一起策劃,準備把司馬師給廢除了,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夏侯一直是曹家的忠臣,他們這樣做是想重新把權利收回到曹家。但是,司馬師哪有那么容易被扳倒?這件事失敗了,李豐、張緝、夏侯玄等人,被滅掉了三族,曹氏家族的勢力又一次被削弱了。
經(jīng)過這件事,司馬師想明白了:哦,你要乖乖的聽話,那咱們相安無事,你居然想搞我,那對不起了。就在這件事情過去不久,254年的9月份,司馬師找到了郭太后,給郭太后下了一道命令:你兒子曹芳常年不理朝政,只顧著吃喝玩樂,國家這樣下去怎么行呢?廢了吧!郭太后想說不同意,但是不好使,司馬師不是來跟她商量的,就是通知她一聲!留著眼淚,只能舉雙手贊成。
曹芳就這么被廢黜了,還當自己的“魏齊王”。
但是曹芳也是幸運的,退位以后,司馬師就不欺負他了,把他軟禁在河內(nèi),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省的焦作、濟源一帶。他一直活到了魏蜀吳三個國家都被滅亡了以后,在晉朝又存活了9年時間,42歲那年去世了,沒有得到皇帝的謚號,一直都是“魏齊王”,算是得到了善終。
可是接替魏齊王曹芳的皇帝,就沒有他那么好的命了。
曹芳被司馬師廢黜以后,司馬師還是沒有膽量直接去當這個皇帝的,還得再找個皇帝,挑來挑去,最后選中了魏文帝曹丕的孫子、東海定王曹霖的兒子曹髦。
為什么選曹髦呢?司馬師的想法或許是“聽話,好控制”,因為曹髦雖然有曹家的血脈,但是連個“王”都不是,只是“高貴鄉(xiāng)公”,“鄉(xiāng)公”是爵位的名稱,“王”的兒子,通常是封為“鄉(xiāng)公”。
但是司馬師看走眼了,這位曹髦,卻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血性男兒”,而且是個高情商的少年。據(jù)史料記載,曹髦去當皇帝的那天,文武百官都去列隊歡迎,曹髦看到大家來了,趕緊從車上下來,對各位大臣們鞠躬感謝,大家趕緊說:“皇上,皇上,您貴為天子,不用跟我們這樣??!”曹髦畢恭畢敬地回答:“可是,現(xiàn)在的我也是別人家的臣子??!我被皇太后征召而來,至于安排我做什么現(xiàn)在還說不準呢!”然后步行走著去見皇太后,大家都紛紛稱贊:“這個皇帝太好了!”
曹髦心里跟明鏡似的,知道自己這個皇帝是怎么回事兒!他為了感謝司馬師擁立自己當皇帝,授予他統(tǒng)領全國兵馬、京師內(nèi)外所有軍隊的權力,而且還特賜他“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就是上朝可以不用小步快走以表示對我的尊敬,跟我說事的時候,可以只說官職不說姓名,還可以穿著鞋子、帶著寶劍兵器上殿!
這下,司馬家的勢力更大了。
但是,雖然表面上對司馬師言聽計從,拼命討好,但曹髦的內(nèi)心深處,一直在籌劃如何予以鏟除司馬師,怎么恢復曹家的權威。身為曹操的子孫,他對于這套流程再熟悉不過了,曹髦明白自己此時的處境,像極了當年的漢獻帝。255年,曹髦終于等到一生中最佳的良機,司馬師帶兵去平叛淮南的叛亂,結果得了重病,病死在許昌,最曹髦趕緊下詔書,讓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留守在許昌,把大軍往首都調(diào)動,班師回朝,這樣就可以把軍隊權利收回來,徹底打敗司馬家族。
可惜,曹髦的妙計,被司馬昭的心腹鐘會識破了,司馬昭火速帶著大軍回到了首都,逼迫曹髦把權利給他,沒有軍隊,曹髦無力對抗,只能封司馬昭為大將軍。
一次寶貴的翻身機會,就這樣與曹髦失之交臂。
司馬昭執(zhí)政以后,比自己的哥哥和父親還要獨斷專行,曹髦是個熱血青年,看在眼里,憤怒在心里,時間久了,終于迎來了一次徹底的大爆發(fā)。260年五月初六,曹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jīng)和散騎常侍王業(yè),告訴他們自己準備討伐逆賊司馬昭,說出那句流傳千古的金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贝蠹叶伎嗫嘞鄤瘢瑳_動是魔鬼啊,皇上,您一定要忍耐??!可是曹髦已經(jīng)被憤怒沖昏了頭腦。
開弓沒有回頭箭,曹髦堅決要跟司馬昭魚死網(wǎng)破:“你司馬昭不是想當我這個皇帝嗎?不是還想搞得冠冕堂皇嗎?不是還想學堯舜嗎?我曹髦就算死了也不讓你如愿,我要讓天下人都看到你司馬昭為了謀朝篡位殺皇帝,這是你司馬氏永遠的污點!”
六月二日,曹髦率領著自己的殿前武士和奴仆們,大喊著沖出皇宮,要跟司馬昭拼了!迎面撞上了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zhòu)和心腹賈充,曹髦舉著寶劍,怒斥他們,賈充指示身邊的大將成濟,拿著長矛刺死了曹髦,年僅19歲。
在中國歷朝歷代,還沒有大臣公然敢殺皇帝的,曹髦之死,開了“公然弒君”的先例!
司馬昭聽到這個消息,趕緊趕過來,悲傷欲絕痛哭了一場,然后又去找郭太后談了談心:這位曹髦皇上太不像話了!脾氣火爆,十惡不赦,竟然還想多次殺我,還想殺太后您,就在沖過來的路上,被一個普通將士誤殺了,建議取消他的皇帝稱號,貶為平民。
但是朝里的大臣司馬孚、高柔等人,堅決不同意,最后,司馬昭同意用皇家的禮儀安葬曹髦。這件事情的印象實在是太惡劣了,司馬昭為了不讓自己天天被戳脊梁骨,只能把動手的成濟抓了起來,誅殺了他的三族人。
曹髦死了,從傀儡皇帝到橫死街頭,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但是,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下,曹髦沒有軟弱、屈辱和退讓,而是敢于直面,奮起抗爭,用壯烈的死亡,贏得了帝王的尊嚴,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曹操如果知道自己有這樣的子孫,應該很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