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第四十三卷,漢紀(jì)三十五
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己亥,公元39年)
【原文】
春,正月,辛丑,大司徒韓歆免。歆好直言,無隱諱,帝每不能容,歆于上前證歲將饑兇,指天畫地,言甚剛切,故坐免歸田里。帝猶不釋,復(fù)遣使宣詔責(zé)之;歆及子嬰皆自殺。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眾多不厭;帝乃追賜錢谷,以成禮葬之。
臣光曰:昔高宗命說曰:“若藥弗暝眩,厥疾弗瘳。”夫切直之言,非人臣之利,乃國家之福也。是以人君日夜求之,唯懼弗得聞。惜乎,以光武之世而韓歆用直諫死,豈不為仁明之累哉!
【譯文】
春季,正月辛丑(二十三日),免去大司徒韓歆的職務(wù)。韓歆性格剛直,說話不隱諱,劉秀往往不能容忍。韓歆在劉秀面前有根有據(jù)地說天下將有嚴(yán)重的饑饉荒年出現(xiàn),并指天劃地,言辭非常激烈,因此被免職,回歸故里。韓歆走后,劉秀仍然不能消氣,又派使者宣讀詔書責(zé)備他。韓歆和兒子韓嬰全都自殺。韓歆平素享有重名,無罪被逼死,人多不服,劉秀于是追贈錢谷,以完整的禮儀安葬他。
臣司馬光曰:從前,商王武丁對傅說說:“如果藥物不能使人感到昏眩,疾病就不能痊愈。”激烈直率的話,對臣子不利,卻是國家的福分。所以君王日夜尋求這樣的話,唯恐聽不到。可惜呵,在光武帝時代,韓韻竟因直言進(jìn)諫而死,豈不是仁義圣明的缺欠嗎!
【解析】
還記不記得之前有篇文章分析劉秀和鄭興的對話。
那篇文章提到,鄭興的話問題并不是其本身字面意思,而是讓劉秀感覺在否定他的權(quán)力基礎(chǔ)。
從這個角度去看上面這段材料,大司徒韓歆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只不過韓歆更直白激烈。
歆于上前證歲將饑兇,指天畫地,言甚剛切
人對于未知的東西天然恐懼,于是需要將未知現(xiàn)象合理化。
但問題是這個權(quán)力被誰掌握?
在中國這種權(quán)力并沒有誕生出凌駕于政權(quán)之上的宗教祭祀(國外就很多,而政權(quán)與宗教的紛爭也尤為突出),相應(yīng)的解釋權(quán)在提出”天人合一“的儒家之上。
只不過一開始,這種天象解釋往往被強(qiáng)勢帝王用來做政治宣傳的工具。
你說帝王做錯事導(dǎo)致老天降下異相警示,皇帝說是下面有臣子作亂,需要抓兩個倒霉蛋祭天。
在東漢的中后期但凡出現(xiàn)天生異相,多半會有三公出來辭職承擔(dān)責(zé)任。
伴隨帝王勢弱、權(quán)威更迭,天象解釋權(quán)回歸到儒家或者說文官手中,演變成限制皇權(quán)的利器。
看到這個,再看韓歆對劉秀的那番話。
說今年將出現(xiàn)大饑荒,還指天畫地言之鑿鑿。
且不說這韓歆說得有沒有道理,就沖他這態(tài)度做法,在劉秀看來你這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在通過這種天象來挑戰(zhàn)他的權(quán)力。
畢竟天生異相在當(dāng)時的共識中就是上天對帝王的警示,為啥要警示,不就是你皇帝沒做好嘛。
更何況,劉秀這個人又信奉讖緯,特喜歡玩這一套,鄭興僅僅一句”臣不為讖“都讓劉秀大怒,更何況你韓歆呢。
韓歆是好意,只不過他說話方式讓劉秀極其不爽。
就像開頭提到的那樣:”歆好直言,無隱諱,帝每不能容“
說話太直,又口無遮攔,自然是讓人討厭。
韓歆最后自殺真不冤,自己作的。
再看司馬光寫的評論。
要知道,司馬光寫《資治通鑒》的背景,恰逢王安石變法,他作為保守派被擠出朝堂。
于是在寫《資治通鑒》的時候和他本家司馬遷寫《史記》一樣,難免會摻雜個人偏好。
比如上面這段材料,其意就是告訴皇帝,說話難聽是為了你好。
你品,那么司馬光說話難聽了,不也是為了你皇帝好嗎?
【閑扯】
韓歆本意不壞,只不過嘴太臭,自己給作死了。
好在是劉秀,要是換了其他皇帝,恐怕就不是死他和兒子這么簡單。
所以上面材料要分兩個角度去看。
從韓歆的角度來看,說話注意一點,并不需要專門去學(xué)什么口才,其實就是平時說壞話過過腦子,說的時候慢一點,說前后可以站在對方角想想聽到之后的感受。
這就是一種訓(xùn)練,堅持一段時間,你會不自覺地調(diào)整說話方式,自然你說話就不會信口開河、隨意亂噴。
在從劉秀的角度來看,生活中難免遇上噴子,你控制不了對方說什么,但是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情和情緒。
遇到這樣的噴子,你能做的就是,認(rèn)可世界上存在噴子這種生物的必然性,然后理解噴子有噴的需求。
對噴子而言,噴子并不在乎事情對錯,他只是想來噴,來體現(xiàn)自己的存在感,吸引眼球,所以你想論對錯,他想刷存在,兩個人出發(fā)點就不同。
你永遠(yuǎn)不可能把噴子噴贏,因為他不在乎,就是要為噴而噴,哪怕沒道理也要噴。
可你一旦回應(yīng)了,噴子就贏了,因為他的目的達(dá)到了。
你能想到這兩點遇見噴子就能淡然很多。
對于噴子噴你的內(nèi)容,先不帶情緒去看,如果有可取之處就謝謝對方,如果沒有那就一笑了之。
畢竟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你去發(fā)現(xiàn),為了幾個噴子就讓你一整天抑郁不爽,那不是得不償失嗎?
與噴子辯論更是沒有必要,你要想著,有這時間多多點事賺錢點,不香嗎?
所以,我在網(wǎng)上寫文有大概7/8年了吧,遇到噴子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我都是用這種態(tài)度來處理,回罵是不會的,要有這時間我多寫兩個付費(fèi),多看幾頁書不好嗎?
畢竟噴子噴也是找存在感,尊重他噴的權(quán)力,同樣我也有不搭理他的權(quá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