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怕過于滋補,脾虛不能吸收反而滯氣,滋陰怕太寒涼又傷脾?下面這個方子,扶正祛邪,均衡的很好。
組方:
淫羊藿、熟地黃、枸杞子、蓮須、金櫻子、龍骨、柴胡、山茱萸、菟絲子、芡實、白術(shù)、黃柏、知母、薏苡仁、當(dāng)歸、鹿角膠、山藥、扁豆、白芍生、甘草。
功效:滋陰降火,澀精止遺,健脾補腎。
對于陰虛火旺兼夾脾胃虛弱者,出現(xiàn)的功能問題,兼見頭汗嚴重,小便色黃,尿不盡,大便黏馬桶,舌紅有裂紋、苔白,效果顯著!
我們簡單地說下其中的奧妙:
方中山茱萸、熟地黃、鹿角膠、枸杞子滋補腎陰;少佐菟絲子、淫羊藿陰陽同調(diào);知母、黃柏清瀉相火;金櫻子、蓮須、芡實、龍骨收斂澀精止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以薏苡仁、山藥、扁豆、白術(shù)健脾止瀉,以后天補先天;方中滋補之品過多,為防過于滋補反而不吸收阻礙氣機,因此,加少許柴胡、白芍疏理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