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18日,我國各地上空都會回響起尖銳的警報聲,震撼八方,久久不停,但是你知道為什么9月18號這天要拉響警報嗎?
九一八是什么日子?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
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fā)動進攻。由于東北軍執(zhí)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沈陽城。
之后,日軍繼續(xù)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qū)進攻,隨后4個多月時間,12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東北同胞開始了14年的亡國奴生活。民族的傷痛加劇撕裂,國民的傷痕持續(xù)加深,屈辱苦難深扎在那片我們熱愛的土地,久久難以愈合。
圖為日軍占領沈陽城
圖為1931年9月19日,“九一八”事變第二天,
日軍在沈陽外攘門上向中國軍隊進攻。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七七事變后,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動,中國由此進入全民族抗戰(zhàn)階段,并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
九一八警鐘為誰而鳴?
自1995年,沈陽開始用鳴警的形式紀念“九一八”事變,已連續(xù)舉辦至今。從2006年起,遼寧全省14市同時拉響警報。每年這一天,都會有大量沈陽市民自發(fā)來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參與活動。當前,全國各大城市選在每年9月18日進行防空警報鳴放。
1931年9月19日,
日本侵略軍裝甲部隊侵入沈陽市
“九一八”事變的警鐘
為今日的你我而鳴
日本策動“九一八”事變和侵華戰(zhàn)爭之際,正是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之時。日本以虎狼之師擊羸弱之旅,以舉國之勢壓裂土之邦,“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歷史警示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團結才能自強”。
面對悍敵,中國人民奮起抗戰(zhàn),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抗戰(zhàn)精神,歷經(jīng)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贏得抗戰(zhàn)的偉大勝利,洗刷了歷史之痛和民族之恥。歷史警示我們:惟自強,才能自救;自強者,人恒強之。
“覆巢之下無完卵”。我們每個人的命運與國家休戚相關,沒有了祖國的庇護,我們的人權將無從談起,所以我們要愛我們的國家,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獨立和繁榮,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團結在一起,捍衛(wèi)國家主權、經(jīng)濟主權、思想主權。
居安思危、警鐘長鳴,
就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
唯有牢記歷史,
才能邁向光明的未來。
勿忘國殤,吾輩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