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里的味道#每當街上又響起了“涼糕 涼蝦 冰粉 ,涼面 酸辣粉 ?!钡倪汉嚷暎鸵馕吨蛘嬲倪M入了夏天了。聽著那熟悉的吆喝聲走街串巷忽遠忽近,我就不由的回憶起童年的夏天。
那時候沒有網(wǎng)絡(luò)也沒有手機,就連電燈都沒有點多久,電風扇和黑白電視都還是奢侈品的年代。暑假期間,奶奶總是會為我們?nèi)愕茏錾弦换匾淮箦伒臎龈?,裝成好幾大盆放水缸里冰著。我們在那段時間里就隨便可勁兒吃,當然,在那個比較匱乏的年代,農(nóng)村能吃到的其他零食也有限。
記憶中,奶奶做涼糕是很講究的,首先是選米,一定的是桂朝二號的大米,那個品種的米煮飯比較糙,口感也不好,產(chǎn)量也一般般吧,因為那時候袁隆平的雜交稻還沒有推廣到我的家鄉(xiāng),插秧也是需要插一小把一窩,不像后來的雜交稻,一窩只需要插一棵禾苗,插完秧的田塊看起來就像一個惹人發(fā)笑的癩子頭一樣。稀毛稀毛的,當然分蘗以后就一天一個樣,一會兒就把綠色鋪滿了整個地塊,這是雜交稻的優(yōu)勢。選好了大米,就需要清洗后勤換水泡上個一天,換水不勤會導致大米變餿,做出來臭烘烘的。等米泡到可以用手捻碎了就泡好了。然后洗好石磨,慢慢的把米磨成米漿。在泡米的同時就要準備石灰水,石灰水的準備就比較簡單,找一個桶,把石灰放進去摻上水,讓它在里面咕嚕咕嚕冒泡,然后混濁,找個僻靜的地方一放,等它慢慢澄清。
磨好的米漿被倒進大鍋里,我們姐弟三人就在灶下添柴燒火,奶奶在鍋邊拿鏟子不停的攪拌,一會兒叫我們把火燒大一點兒,一會兒又吩咐把柴從灶堂里拿一點兒出來,不然要把米漿燒糊了。再奶奶的指揮下,我們幾個費了好大勁終于把米漿燒開鍋了。這個時候,奶奶端出來已經(jīng)澄清的石灰水,一邊慢慢加入一邊更用力的攪拌,過了一會兒,明顯看見米漿在變稠并且有一絲絲綠瑩瑩的樣子很是好看。這個時候,奶奶讓我們不用燒火了,去幫她拿幾個洗好的陶瓷盆。
粘稠的米漿被裝進盆子里,放在桌子上自然冷卻,現(xiàn)在只需要等待,冷卻凝固后就會變成Q彈的涼糕了。紅糖水是早就準備好了的,就等著涼糕的凝固了。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等待涼糕凝固的時間是漫長又充滿憧憬的難熬階段??偸侨滩蛔∫粫喝タ纯矗粫河帜檬执烈淮?,看是不是凝固了。奶奶總是說我猴急猴急的。大半天過去了,涼糕終于凝固了,我們早就迫不及待的圍著奶奶,等她給我們每人分一碗嘗鮮。
奶奶先在盆子里澆上一瓢水,然后用刀把盆子里的涼糕劃成方塊,用碗乘上一塊,拿小刀在碗里劃成小方塊,澆上一勺紅糖水。一碗紅白相間,晶瑩剔透的涼糕就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吃上一口,滑糯香甜,齒頰留香。
因為沒有冰箱的保鮮, 其余的涼糕就用盆裝起來放在水缸里,農(nóng)村的水缸在80年代就是現(xiàn)在的冰箱,基本上可以保持3,4天不變質(zhì)。在那涼糕自由的那幾天,其實是我暑假期間覺得最愜意的時光,也成為記憶中永不磨滅的回憶。奶奶牌涼糕再也吃不到了,心里的難過也只有暗自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