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豬xxhh
位于福建西北部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不僅自然風光迷人,而且人文景點眾多,我們對它神往已久。好不容易湊了一個三天的小長假,武夷山在今年終于被我們成功拔草。
天游峰
天游峰
天游峰
天游峰
九曲溪
九曲溪
九曲溪
九曲溪
玉女峰
玉女峰
玉女峰
大王峰
大王峰
大王峰
大王峰
虎嘯巖
虎嘯巖
虎嘯巖
虎嘯巖
一線天
一線天
一線天
桃源洞
桃源洞
桃源洞
大紅袍
大紅袍
大紅袍
巖骨花香漫游道
巖骨花香漫游道
巖骨花香漫游道
水簾洞
水簾洞
【行程】
景區(qū)打卡+竹筏漂流是武夷山的經典玩法,武夷山核心部分由天游峰——桃源洞、大紅袍、水簾洞、虎嘯巖、一線天、玉女峰、武夷宮七個小景區(qū)組成,九曲溪漂流則是來到武夷山必體驗的項目。
按照相互之間的遠近關系和便利程度,大致可以將整個景區(qū)劃分成四塊:北部的大紅袍和水簾洞、中部的天游峰和桃源洞、南部的虎嘯巖和一線天、貫穿東西的九曲溪和武夷宮。行程安排合理的話,三天時間足以將上述精華全部游玩一遍。我的行程如下:
行程安排的思路如下:第一天上午從各地前往武夷山,因為舟車勞頓的關系,所以下午的半天時間可以考慮安排相對輕松的大紅袍——水簾洞路線,晚上還可以前往環(huán)島南路16號(印象大紅袍劇場)觀看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共同導演的《印象大紅袍》演出;經過一晚上體力的恢復,元氣滿滿的你可以利用第二天一整天的時間爬天游峰、探桃源洞、登虎嘯巖、過一線天、賞玉女峰,當然這一天相對會累一些;經歷了前一天的消耗,不妨將兩個小時輕松愜意的竹筏漂流安排在第三天上午,這趟九曲溪之旅不僅會讓你的體能值再次得到修復,更能為整個行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樣松——緊——松的行程安排會在保證游玩盡興的同時,不至于太累,非常適合親子游。
另外要重點推薦武夷山景區(qū)在全國首創(chuàng)的健康、綠色的“慢步”模式,為了提倡慢行山水、慢賞人文、慢品茶香的旅行方式,景區(qū)精心規(guī)劃了“巖骨花香”、“岸上九曲”、“綠野仙蹤”三條慢游路線:
巖骨花香慢游道:水簾洞口——天車架——慧苑——流香澗——大紅袍停車場。這條路線是“三坑兩澗”的一部分,不僅能體驗到武夷巖茶“巖骨花香”的韻味,同時也是景區(qū)內的經典路線。大紅袍一端,山路兩邊的巖石更為逼仄,巖壁上盛開著百合,蘭花和和各種無名野花,流香澗環(huán)境最為幽美,被一些驢友評為茶葉最佳體驗地。慢游道再將大紅袍景區(qū)一端延伸至天心永樂禪寺,加上路上經過的慧苑寺,武夷山佛教文化的精華就呈現在眼前了。
岸上九曲慢游道:星村碼頭——道院洲——鼓樓坑口——桃源洞路口——云窩——朱熹紀念館——云窩停車場。以腳步代替竹筏,從岸上品味九曲山水景觀,途中茶園、野花野果漫山遍野。一路高高低低,靠近九曲溪邊的大片河灘,當地人喜歡在此揀石頭。途中走過半山亭,可以前往桃源洞一探究竟。終點的云窩是沿途景觀最開闊的地方,夕陽西下時回望身后走過的山水,在余暉照耀下一片爛漫金色。
綠野仙蹤慢游道:玉女峰檢票口——下虎嘯——攬石峰——一線天。路上有武夷山獨特的丹霞地貌自然景觀,游人既能品味天成禪院佛教文化的禪意悠遠,又能欣賞武夷山摩崖石刻文化。天成禪院目前僅剩下一面石壁供游人參觀。一線天景觀集中于一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峽谷內,其中景色以洞天奇觀而聞名遐邇。
【交通】
上海與武夷山相距640公里,自駕需要7-8個小時,既費時又費力,所以乘坐高鐵出行是大部分人的首選。從上海出發(fā)途經武夷山的這條鐵路串聯起了杭州、福州、廈門等中國東南部最美的城市以及千島湖、黃山、婺源等一眾著名的5A級景區(qū),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游山玩水之路”。
武夷山高鐵站分東站和北站,從上海往返武夷山的列車大部分??吭跂|站。高鐵單程運行時間3個多小時,最快的一趟只需要2小時39分鐘,我們選擇的就是這趟。
東站出來右手邊就能看到K1路公交站臺,K1路是連接東站和景區(qū)的主要公交線路,票價10元/人,全程約40分鐘,發(fā)車間隔15-20分鐘不定,基本上人坐滿了就走。中途??烤皡^(qū)南門站,行李不多的話可以在南門下車直接開始游玩;要先去酒店check in的可以坐到三姑度假區(qū)太陽城市場站再下車。
從三姑度假區(qū)的酒店到景區(qū)有三種方式:一是在武夷大道上找6路或者7路公交站點,乘坐上述公交到景區(qū)南門,票價1元/人;二是用滴滴打車服務,到景區(qū)南門基本上7元錢搞定;三是乘坐9路公交到武夷宮站,再換乘景區(qū)觀光車至各景點,腳力好的也可以步行通過蘭湯橋,走大概1公里到武夷宮,時間約15分鐘。
蘭湯橋
景區(qū)內各個景點間有內部的觀光巴士往來,南門到天游峰還有專門的觀光小火車。內部交通票成人85元/人,兒童40元/人。
【門票】
武夷山門票實行聯票制,一票在手,三天有效,主景區(qū)七大景點都能暢行無阻,票價成人150元/人,兒童70元/人。
竹筏漂流實行單一票價130元/人,漂流時若筏上所有人都同意另付20元/人的小費給筏工的話,不僅能一路聆聽筏工講述的九曲溪兩岸的山水人文,還能充當一回筏工,親身體驗溪中撐筏的不易和艱辛。
網上有門票、觀光車票、竹筏票的多種套票組合,大家可以根據需要來購買,套票中的竹筏票默認是第二天使用,趟次隨機。
Tips:網絡訂票不提供單買竹筏票的服務,如果需要單買竹筏票的可以到漂流現場購買,淡季完全可以現場購票,方便靈活安排行程,當然旺季的話建議還是提前網上預訂,既省時又有保障。進入景區(qū)可以刷門票,也可以刷身份證,還可以刷臉。沒有辦理身份證的兒童,可以在售票大廳使用專門的機器將身份證件號碼綁定人臉,然后就可以刷臉入園了,非常方便。
【住宿】
來武夷山游玩的游客大部分都會選擇住在三姑度假區(qū),這里離景區(qū)近而且酒店、民宿林立,房價從100元/晚到1000元/晚不等,可挑選的余地很大,能滿足各種層次的住宿需求。我們入住的是武夷山舊街三號茶山房客棧,本來185元/晚的房費讓我們在去之前對這家民宿并沒有抱太多的期許,但實際入住下來卻發(fā)現性價比超乎想象。
舊街三號位于崇陽溪畔,正對風景區(qū),步行通過邊上的蘭湯橋就能直接進入景區(qū)。三姑度假區(qū)與景區(qū)隔溪相望。
崇陽溪
白天的蘭湯橋古樸莊重,夜晚的蘭湯橋絢麗多彩。
蘭湯橋
蘭湯橋
舊街三號一樓大堂配套品茶空間,進門處還有景區(qū)自助取票機,可以在店內直接取票,若是旺季的話能省下在景區(qū)售票處排隊取票的時間。入住時贈送的手繪地圖、兩小包茶葉、鞋套等都非常貼心和實用。內部裝修簡潔但又溫馨,服務人員的貼心服務讓住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樓下的炊煙山房菜餐廳價格實惠味道正宗,我們的四頓正餐都是在這里解決的。晚餐后可以去臨溪的崇溪漫步道散步,晚風習習,溪水潺潺,配合周邊燈光的變幻,相當愜意。
崇溪漫步道
崇溪漫步道
崇溪漫步道
崇溪漫步道
舊街三號正前方就是云河夜游的碼頭,有興趣的可以登船觀賞夜晚崇陽溪兩岸的燈光秀。這里還矗立著朱熹的石像,看了看旁邊石碑上的介紹,原來此處是一個古渡口,朱熹居于武夷時,經常從這個渡口出發(fā),泛舟崇溪到各地講學。
崇陽溪
崇陽溪
以上算是吃住行方面的攻略,接下來是游記部分。
——攻略、游記分割線——
【第1天】
歷經4個小時的鐵路+公交,我們順利抵達武夷山。在南門入口一張標準的到此一游照還是必須的。山形大門右手邊便是售票大廳,一排自助取票機整齊地擺放在那里,取票、刷票相當便捷,入園后就直奔乘車點,我們行程的第一站是大紅袍景區(qū),淡季沒有從南門直達的車,需要到武夷宮轉車。
景區(qū)入口
※大紅袍——武夷茶人的精神象征
大紅袍景區(qū)
大紅袍景區(qū)的名字源于景區(qū)內的大紅袍母樹,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狀元,它生長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龍窠中,目前的大紅袍母樹僅剩幾株,極為名貴。
大紅袍
進入景區(qū),兩邊的山南北對峙駢列,山間是名曰“九龍窠”的大峽谷,谷內曲徑通幽,一條石板路延伸至峽谷深處,路的一旁是茶園,里面種植著不同品種的茶樹,主要有玉桂、金桂等。
大紅袍
大紅袍
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特和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在山中或游覽、或隱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繼,你來我往。文人墨客總喜歡寫點什么,于是就留下了眾多的摩崖石刻。這塊崖壁上就刻滿了古人的“涂鴉”。
大紅袍
拾級而上,一排排茶樹也呈階梯狀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里。
大紅袍
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兩側奇峰聳立,怪石嶙峋。
大紅袍
這座長條狀的單面山像極了一艘出海遠行的巨輪。
大紅袍
步行15分鐘后來到一處觀景臺,一抬頭,舉世聞名的大紅袍就生長在懸崖峭壁上。一共六株古樸蒼郁的茶樹,據說已有340余年的歷史,如今仍然枝繁葉茂。底下砌成的石臺猶如佛龕,供奉著如神靈般的母株。
大紅袍
大紅袍
2007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這也是現代茶葉第一次被藏入國博。從那以后,武夷山不再制作母樹大紅袍茶葉。
大紅袍
觀賞平臺上立有一塊石碑,上面記述了大紅袍母樹的由來。本是平常之物的大紅袍,歷經風吹雨打日曬仍傲立在峭壁上逾百年,它已經不光是武夷巖茶的代表,也是武夷茶人的精神象征。
大紅袍
※巖骨花香——舒適愜意的慢游體驗
巖骨花香漫游道
欣賞完大紅袍母株的風采,千萬不要原路返回,繼續(xù)沿著臺階往上,你會有意外收獲。
巖骨花香漫游道
穿過一小片樹林后柳暗花明,眼前豁然開朗,底下便是武夷山主景區(qū)三大慢游路線之一的巖骨花香慢游道。
流香澗——武夷山茶核心產區(qū)“三坑兩澗”之一,是一段窄如小巷的峽谷。
巖骨花香漫游道
巷谷寬僅一米,長約百米,抬頭可以看到犬牙交錯的崖石,偶爾會被從一線空隙中透進的光線所炫目。
巖骨花香漫游道
放低視線,看流掛在石壁上的一道道水痕,閉上眼,用耳聆聽叮咚悅耳的自然之音,用鼻聞盡清新純美的自然之味。
巖骨花香漫游道
眼尖的女兒發(fā)現旁邊的小溪中幾條小魚游來游去。
巖骨花香漫游道
女兒把這塊巖石命名為“母魚石”,它就像魚媽媽一樣守護著溪水中的小魚。
剛剛走出流香澗,前方雖然綠樹掩映,但仍無法阻擋一座奇特的山探出它的腦袋,山頂一塊巨石與山體完全割裂,猶如天外飛仙般,這便是飛來峰。
巖骨花香漫游道
飛來峰正對著的巖石有如人的側臉。
巖骨花香漫游道
換個角度看飛來峰
巖骨花香漫游道
雖然已入秋,然而山里仍是綠意盎然,彩蝶翩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巖骨花香漫游道
高聳的玉柱峰下,慧苑寺小巧玲瓏,端莊秀麗。慧苑寺曾有茶廠數家,巖茶收入頗豐,不靠香火維系,所以寺院裝修相當講究。
巖骨花香漫游道
遠眺寺院,錯落的馬頭墻高低有序,寺前小橋流水,庭院相隔,十分秀美。
慧苑寺正好位于巖骨花香慢游道中間位置,到此也意味著我們已經走了一半的慢游道。
寶貝又被路邊的一汪小池塘吸引住了,起初以為她只是在玩水。
巖骨花香漫游道
沒想到竟然撈出來一只螺螄
巖骨花香漫游道
繼續(xù)前行,很快就能發(fā)現慢游道旁的另一塊奇石——鷹嘴巖,它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
巖骨花香漫游道
峰巖雄偉矯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鷹。昂首向東的巖頂稍向下方彎曲成鉤,恰似鷹嘴,嘴上還自然生長著一株盤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鷹鼻。
巖骨花香漫游道
從遠處眺望此巖,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巖和丹霞嶂,其整體猶如雄鷹伸展雙翅,凌空搏擊于九霄云外。
巖骨花香漫游道
穿過一片茶園,很容易發(fā)現右上方崖壁上在半山腰處有一條東高西低、長約百米的巖罅,其中嵌著很多木制架子,高低錯落分三層,像極了“空中樓閣”。
看了介紹才知道,這是武夷山現存最為完好的人文名勝之一——歷史悠久的古崖居遺構天車架。它是武夷山最有名的古崖居遺址之一,位于丹霞巖。其筑上仰懸崖,下臨深澗。相傳宋代就有山民穴居于此。
巖骨花香漫游道
據考證,古人在構建時,先用天車(舊時轤轆)從巖底起吊木料至巖腰狹洞之內,再倚洞勢架設木樓、廂屋和貯藏廳等。洞內遺有當年架設“天車”用的梯子,人們統(tǒng)稱構件和架子為“天車架”。天車架所在地地勢險要,至今無路可通。
巖骨花香漫游道
正驚嘆于古人的智慧,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章堂澗。章堂澗是武夷山丹霞地貌最長的一條峽谷。它發(fā)源于章堂巖,自西向東,沿途匯合流香澗、流云澗和水簾洞之水,最后流入崇陽溪。
巖骨花香漫游道
章堂澗峽谷兩側巖層如城垣南北對峙,奇巖怪石沿澗而列,流泉飛瀑隨澗而布,青松翠竹回環(huán)掩映,風景宜人。
一座古樸的石拱橋從溪澗上方跨越而過,可惜現在是枯水季,要不然橋下澗水潺潺,山間鳥語茶香,絕對有種穿越回古代的感覺。
巖骨花香漫游道
山中的流浪犬也來搶鏡
巖骨花香漫游道
過了石橋沒多遠就是主路,巖谷花香慢游體驗到此也就結束了。這條風景迷人的山水長廊還是很推薦大家走一下的,整條路線走走停停全程差不多一個小時多一點。
巖骨花香漫游道
※水簾洞——枯水季節(jié)的活源洞天
水簾洞
從主路沿指示牌拾階而上爬300米,就能到達今天的第二站水簾洞景區(qū)。景區(qū)位于武夷山的北面,面積約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最大的景區(qū)。
水簾洞又名唐曜洞天,位于瑞泉巖,高度和寬度均超百米。因為上凸下凹,所以形成巖穴。之前看到過網上的圖片,豐水季的時候洞前有清泉從100多米高的巖頂飛瀉而下,隨風飄灑,恍若珠簾,也正因此才被稱為水簾洞。
水簾洞
洞內有三賢祠,祠內供奉的是宋朝的三位大儒——劉子翚、朱熹和劉珙。令人拍案叫絕的是祠頂沒有瓦片的覆蓋,但卻風雨不侵。
從祠檐下仰望巖頂,整塊瑞泉巖給人的感覺是斜覆欲墜,讓人心有余悸;又宛如一道飛檐,遮住了半邊天。
水簾洞
水簾洞內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活源”二字最為著名。相傳此二字取自朱熹《觀書有感》一詩:“半廟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惫湃嗽诖丝躺稀盎钤础倍郑赛c出了水簾洞的景致,又勾起人們對朱熹求學精神的追思,恰到好處。
水簾洞
“今古晴窗終日雨,春秋花月一簾珠”,據說水簾洞的水簾最寬時足有一丈二左右,然而枯水的季節(jié)只能依靠發(fā)揮想象力了,腦子里浮現出水簾在陽光的映照下玲瓏明澈,與題刻相映成趣的場景。
水簾洞
從一線天出來正好趕上最后一班觀光車,提醒大家,淡季最后一班回景區(qū)南門的車是17:00,到點司機準時發(fā)車,錯過了只能步行回去,千萬不要心存僥幸。
【第2天】
早晨的崇溪漫步道格外安靜,一旁的崇陽溪水平如鏡,水面上對岸山峰的倒影清晰可見。群峰最左邊的兩個山頭是著名的大王峰,海拔530米,因山形如宦者紗帽,獨具王者威儀而得名;中間的是幔亭峰,位于大王峰北側,雖然山麓相連,但不如大王峰高,峰頂地勢平坦,有一片巨石,狀如香鼎,叫做宴仙壇,相傳當年武夷君曾在此設幔亭宴會鄉(xiāng)人,“幔亭”之名由此而來。
幔亭峰
最右邊三座柱狀山峰名曰三姑石,三姑度假區(qū)的名字即源于此。三石相距數米,山民以三姐妹稱之。大石之頂樹木簇擁,稱為大姐愛戴花;次石斜偏于大石,稱為二姐愛撒嬌;三石的巖腰呈三個層次的重疊之狀,形似三朵蘑菇,稱為三姐懷六甲。
幔亭峰
今天上午的行程是登天游峰+探桃源洞。我們查了地圖,發(fā)現從住處去南門再到天游峰反而繞路,還不如直接經過蘭湯橋去武夷宮乘車來得方便,遂步行前往武夷宮。這一路茶園相伴,再加上山里的空氣清新,15分鐘的路程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很快就走完了。
茶園
※天游峰——群峰環(huán)繞的第一勝地
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米,地處武夷山風景區(qū)中心位置,被稱為“武夷第一勝地”,位于九曲溪的六曲北面。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聳立,峰頂常有云霧彌漫,登峰頂,猶如天上游,故此得名。
天游峰
天游峰下車點到景區(qū)入口需要步行大概10分鐘。這段路首先會經過五曲橋,橋上是拍攝九曲溪的絕佳位置。早晨八點的九曲溪上已是熱鬧非凡,一排排竹筏像接受檢閱般通過五曲橋駛往下游的武夷宮。過了五曲橋繼續(xù)前行,不遠處就是分岔路,往前是天游峰入口,往右是武夷精舍,武夷精舍又稱武夷書院,是由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為了避開人群,建議大家可以游完天游后再去武夷精舍。
天游峰
進入景區(qū)后,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向右穿過老虎洞直接上山,一路有聚樂洞、上云窩、水月亭、水云寮等景點;一是向前沿九曲溪前行,一路有回回洞、石沼亭、下云窩、伏虎巖、司馬泉等景點。我們選擇了第一條路線,到水月亭后經小一線天下山,再從伏虎巖上山回崢嶸深鎖門,然后正式登山。
天游峰
老虎洞,沒看出來和老虎有什么淵源,我猜要么是外形像,要么是風從洞中穿過時發(fā)出的聲音如虎嘯一般。
天游峰
武夷山素有一溪、九澗、十八泉、三十六峰、五十四石、七十二洞、九十九巖、一百零八景之說,聚樂洞和老虎洞都屬于七十二洞之一。
天游峰
云窩臨溪傍巖,有上、下之分,此處共有大小崩積洞穴十余處,冬春時節(jié)常有縷縷云霧從洞中逸出,在峰石間飄飖,故名云窩。它身臨九曲溪;面向響聲巖、丹爐峰、仙跡巖;背倚接筍峰、隱屏峰,左顧更衣臺、天柱峰、晚對峰;右擁仙掌峰、蒼屏峰。很多宋、明時期的摩崖石刻分布期間。
天游峰
老虎洞路線經過的是上云窩,這里還是幼溪草廬遺址所在地。明朝萬歷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陳?。ㄗ钟紫┮虻米餀噘F退隱武夷山,在此構筑幼溪草廬,有賓云堂、棲云閣、巢云樓、研易臺等16處建筑,上云窩巨石上的“云窩”二字即是陳省手書。陳省在此隱居十余年,并曾出資修葺武夷精舍,為開發(fā)云窩,發(fā)揚和傳播理學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天游峰
往前就是水月亭,亭子位于隱屏峰下,是武夷山中賞月的最佳之處,據說月明星稀的夜晚,在亭中喝酒賞月,可以見到四個月亮,即天上一個、水中一個、杯中一個,還有心中一個,如此意境,真令人向往!可惜我們無緣晚上過來,但即使是白天,水月亭的風光也足以稱得上驚艷。值得推薦的是下圖中水月亭左邊的那條裂縫,這是小一線天,如果時間緊張,正宗的一線天景區(qū)沒法去的話,在這里感受一下也是可以的。
天游峰
水月亭憑欄賞景,正對著的是響聲巖和丹爐峰,右側是仙掌峰和天游峰,九曲溪在山間拐了個彎形成了六曲。鏡頭慢慢從左掃到右,簡直就如一幅山水畫徐徐展開。
天游峰
最左側的丹爐峰形似太上老君煉丹的火爐。
底下九曲溪拐彎處就是六曲。
天游峰
水月亭身后便是隱屏峰。隱屏峰因峰巒方正如屏,故名。從底下仰視,整座山峰直上直下,猶如一塊巨石拔地而立,峭拔千尋。
天游峰
仙掌峰,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與天游峰相鄰。峰體似碩大的城墻,橫亙半里許,高矗天際,峰壁有巨掌印痕數處,故名。山上修筑了登天游步道和半山亭。
水云寮遺址,宋元符二年(1099年)著名理學家游酢建造。游酢曾北上洛陽拜禮學家程顥、程頤為師,南歸后建水云寮,在此著書立說,傳播理學,使這里成為理學南傳的第一站。現存石壁上的石刻為游酢裔孫游九宮于紹熙元年(1190年)所刻。
小一線天,從底下看好似一塊巨石從中間斷裂形成的一道裂縫,身臨其境又覺得是兩塊巨石之間留下的一條狹窄通道。嘗試之后發(fā)現還是比較考驗體形的。
從小一線天下去后就是臨溪的那條路線,溪畔的石沼亭也是賞溪的好地方,這邊在離溪水更近的同時兼具俯視的角度。
天游峰
用壁立萬仞來形容仙掌峰再貼切不過了。這塊巨石渾然一體,半壁有幾道深深的痕跡,如同紅潤的掌印,相傳是仙人留下的,所以得名仙掌峰。更令人稱奇的是,水滴或小水流順山巖自峰頂流下,曠日持久形成了無數條水轍,自峰頂縱貫峰麓,形似垂直懸掛的絹帛,好似仙人在此曬晾仙錦,故又名曬布巖。每當夕陽西斜,奇峰倒映水中,如萬丈垂練隨風飄灑,極富神韻。
天游峰
伏虎巖是武夷山摩崖石刻薈萃的地點之一。17幅巖刻分布于伏虎巖西南、西、南三個方向,朝代跨宋、元、明、清四朝。其中“伏虎”二字同樣是上文提到過的明朝國防部副部長陳省撰寫,陳部長被貶官后隱居于此,題此二字本想表達有朝一日能東山再起之意,沒想到現實卻開了個大大的玩笑,部長大人終其一生未被朝廷重新起復。
天游峰
伏虎巖的南向還有陳省門人、崇安縣令梁鵬題刻的“司馬泉”三字,美女們的腳下就是井眼。剛剛從小一線天那兒下山,這會兒又開始重新上山。
天游峰
到達“崢嶸深鎖”石門,意味著真正的登天游之路即將開始。
天游峰
正式登山前,千萬別忘了登山道旁還有一片美麗的潭水——位于仙掌和天游兩山夾縫間的仙浴潭,顧名思義,這里自然就是神仙沐浴的地方了。仙浴潭的潭水是由高高的崖石上流下的泉水注入的,名曰“雪花泉”。我們可以想見清泉濺在巖石上,宛若朵朵飄逸的雪花的場景,可惜現在是枯水季,只有一股小水流。
未在仙浴潭作過多停留,馬上開始跨越800多級臺階的登天游之旅。雖然800多級臺階聽上去有點夸張,但實際走走停停一路向上,個人覺得還是在體力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這是剛開始的一個小觀景平臺,可以直面對過的隱屏峰和山腳下的水月亭。順帶說一句,武夷山幾乎所有的山都可以登頂,隱屏峰也不例外,想挑戰(zhàn)它的,可以由茶洞從峰南壁登臨峰頂,只是這條登山道難度不小,很多地方看上去都近乎垂直。
隱屏峰的峰西有一塊巨石緊貼巖壁,高約90米,尖銳直上,形同立筍。巨石的半腰橫裂三痕,仿佛是折斷了又連接在一起,這便是接筍峰。
天游峰
半山亭可以供游人中途歇歇腳,不過要拍攝經典的六曲山水照,最佳位置是過了半山亭的那段石階路。
天游峰
淡季出游的好處就是拍攝的照片中主角突出,不用擔心路人甲搶鏡。
天游峰
最美的風景永遠在峰頂,登高望遠,方知天游為何有“武夷第一勝地”的美譽。
高踞萬仞之巔的一覽亭,瀕臨懸崖,是一座絕好的觀賞臺。從這里賃欄四望,千峰競秀,萬壑爭幽,九曲環(huán)碧,瀠回如帶,溪山之勝,盡收眼底。
天游也是看日出,觀云海、佛光的絕佳之處。
天游峰上建有天游閣,可供游人休息和餐飲。對于天游峰,明代著名驢友徐霞客曾點評道:“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p>
天游峰
經天游閣右邊的石階路可以下山。走一小段便能發(fā)現路邊石壁上有多幅摩崖石刻,尤其是最大的那幅“第一山”特別顯眼,它由清朝道光年間武顯將軍徐慶超題寫。關于它的含義,有人說天游峰既然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占據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
再往前是中正公園的牌樓,一看名字就知道和蔣委員長有關,此處是極目遠眺的好地方。
大部分游客到了前方的岔路口,都會選擇從左邊的那條山路下山回景區(qū)入口出景區(qū)。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推薦大家從右邊的石階路前往桃源洞一探究竟。
※桃源洞——名副其實的世外之地
桃源洞道觀
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畔內,此地四面環(huán)山,窮極幽深,石崖相倚成門,石橋下溪澗流水;日月放生潭布列洞口,內忽平曠,桃林片片,有田疇一、二十畝,彷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故得名。
桃源洞
步行約三十分鐘,一座老君圣像出現在我們面前,像高十六米,寬十一米,厚十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老君巖雕。造像逼真莊嚴,神態(tài)和藹可親,線條暢然,灑脫自在,超然物外。
老君像所在的高臺底下便是桃源洞。洞內建有桃源觀,道觀始建于唐朝天寶年間,明朝時已遠近聞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觀之一,后來逐漸衰微破落。近些年當地政府重修道觀,占地約為六千多平方米,主殿由三清殿、玉皇殿、靈官殿、山門(中軸部份)組成,左右配殿由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經閣等殿堂組成。
壽桃石
桃源洞
觀前的日月放生潭
桃源洞
整個道觀古樸莊重,此處少有游客打擾,確是個清修的好地方。
桃源洞
穿過透天關就可以沿正道下山了,如果真是這樣,那么你就錯過了桃源內一個更隱秘的世界。左手邊有一個不起眼的石洞,洞內僅可容納一人側身通過。
桃源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眼看前面兩塊巨石擋道已無路可走,沒想到穿過底下的小洞,那一頭竟是另外一片天地。
桃源洞
出了洞就能看到左邊的一面石壁上鐫刻著完整的《桃花源記》。
桃源洞
下山的路上偶遇一群白鷴,之后在竹筏漂流時又見過。
桃源洞
繞道桃源洞比直接下天游大約需要多花四十分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取舍。下山很快,十分鐘不到就已經回到九曲溪邊了,這里是六曲的第一個彎道。
沿著溪畔步道往曬布巖方向走,前方有一石名老鴉石,橫插溪中形成一個險灘,名為“老鴉灘”,這是一處難得的親水石灘,小朋友在這邊射水槍、打水漂,玩的不亦樂乎。
九曲溪
與老鴉灘隔溪相對的巖石是曝光率最高的一塊石頭,幾乎每張?zhí)煊谓嵌鹊牧浀湔斩紩霈F它的身影,這塊石頭叫響聲巖,因為游人在巖前呼叫歡笑均能聽見回聲,故又稱之為“空谷傳聲”。
九曲溪
響聲巖是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精華所在,鐫刻著南宋至清代的23處石刻,其中尤以宋代理學大師朱熹題刻的“逝者如斯”最引人注目。巖下有一石倚于溪畔,名墨魚石。
九曲溪
九曲溪在這兒拐了六曲第二道灣后,折向南流往下游的五曲。
九曲溪
臨岸的水域因為有很多人投食,所以聚集了數不清的魚,這種魚當地人稱為紅眼魚,學名叫赤眼鱒,它的奇特之處在于魚鱗可以吃。我們在餐館里點過半條,清蒸做法毫無腥味,魚肉肉質鮮嫩,魚鱗軟軟的,吃起來沙沙作響,據說是不可多得的補鈣佳品。
※虎嘯巖——立于巖巔的極目遠眺
虎嘯巖
結束了三個多小時的登天游之旅,我們趕往下一個景區(qū)——虎嘯巖?;[巖蟠踞在一線天北面,相傳曾有仙人騎虎吼嘯其上,故名。
“虎嘯”之聲,來自巖上的一個巨洞,山風穿過洞口,便發(fā)出怒吼,聲傳空谷,震撼群山?;[巖主要景點有天成禪院和虎嘯八景——白蓮渡、集云關、坡仙帶、普門兜、法雨懸河、語兒泉、不浪舟和賓曦洞。
虎嘯巖
進入虎嘯巖景區(qū)向前走600米即遇到一個岔路口,直走是一片種植武夷巖茶的坡地,右轉是一條登山路,往上看,一座巨大的直插云霄的山峰,巖壁自下而上開鑿了“之”字型的石階,猶如一座天梯,此處即為好漢坡。
虎嘯巖
沿著天梯拾級而上,有幾段傾斜度都在六七十度之間,而且階梯狹窄,迂回曲折,有時需要手腳并用才能爬過。
虎嘯巖
沿著好漢坡石階上到半山腰,前面出現了一座磚砌的古門,這里便是“集云關”。由于關口雄踞懸崖之上,谷中風云變幻時,云霧翻滾聚散,故名。在集云關稍作休息的同時,還能順帶著賞景,真是一舉兩得。
虎嘯巖
從集云關繼續(xù)向上,大約又登了600多級石階,終于到達虎嘯巖巔。在 武夷山 ,一巖而兼有群峰之勝的,唯有虎嘯,所以虎嘯巖可以說是一處極目皆圖畫的佳境。雖然經歷了剛才極其耗費體力的艱難攀爬,但此刻站在巖巔,極目閩天舒的感覺讓所有的疲勞煙消云散,我們放肆地喊啊、叫啊,“我是好漢”的喊聲響徹山谷。
駱駝峰
虎嘯巖
武夷最高峰——三仰峰
虎嘯巖
定命橋位于虎嘯巖之巔,據說在定命橋上轉圈圈,一圈兩圈交好運,三圈四圈交財運,五圈六圈交官運,七圈八圈桃花運,九圈十圈頭轉暈。
虎嘯巖
天成禪院建在虎嘯巖的懸崖下,這里千仞懸崖向外斜覆,形成一個巨大的洞府,整座禪院不施片瓦,風雨不侵。
懸崖的石壁上雕刻著大型的觀音像。
虎嘯巖
觀音像底下有兩條路,右邊一條前往白蓮渡,過了白蓮渡就是綠野仙蹤慢游道,往左去玉女峰,往右去一線天;左邊一條繞著崖壁前往坡仙帶,穿過坡仙帶就能回到剛開始那個岔路口,然后可以原路返回景區(qū)入口。遠處的山峰是大王峰。
虎嘯巖
獅子峰,很像一頭雄獅的側臉。
虎嘯巖
坡仙帶是一片種植武夷巖茶的坡地,游山小徑從坡地中間通過。小徑兩旁,茗叢映帶,茶葉飄香,恍若仙境,故名坡仙帶。
※一線天——鬼斧神工的奇妙巖洞
一線天
虎嘯巖走馬觀花至少需要一個小時。由于今天體能消耗巨大,所以原本想體驗的綠野仙蹤慢步道臨時決定放棄,從虎嘯巖出來直接乘車前往一線天。一線天又名靈巖,位于武夷群峰的西南端,是武夷最奇的巖洞,素有“鬼斧神工之奇”的稱號。
靈巖巖端傾斜而出,巖體裂開一罅,長176米,最高處49米,最窄處僅0.3米,覆蓋著三個毗鄰的巖洞:靈洞、風洞、伏羲洞。從洞底仰視,巖頂有彎彎曲曲的一道天光,故得名一線天。
一線天
從伏羲洞入巖內,到了深處,抬頭仰望,巖頂的罅隙,就像是利斧劈開一樣,相去不滿一尺,從中漏進天光一線,宛如跨空碧虹,令人嘆為觀止。
一線天
這邊也友情提醒一下,體型肥胖者、年老體弱者、幽閉恐懼癥患者以及心臟病、高血壓、心肌炎等心腦疾病患者需量力而為。我們前面的一位大哥就因為對自己的體型不太自信而在快到最窄處時果斷放棄了繼續(xù)前行。
一線天
從伏羲洞進入一線天,沿石罅右行約數十步,就可以折入風洞。風洞是武夷山七十二名洞之一,為一線天景觀的最高處。來到洞中,涼風從石罅中習習吹來,即使稍坐片刻,都會感到肌骨透涼。洞口石壁上的“風洞”二字,十分醒目,為宋徐自強所書。
出了風洞,再繞過一道石廊,就是靈洞了。相傳先前有個姓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稱葛仙洞了。洞內有一口古井,叫圣水井。
一線天
一線天南面,與之相對的,是樓閣巖。
一線天
樓閣巖是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巖,半壁上有幾處洞穴,相傳這就是所謂的神仙樓閣。
這三處相鄰的洞穴組成了一張人臉,它們并非人工開鑿,全是天然形成,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一線天參觀的時間大約為40-60分鐘。
一線天
※玉女峰——大王玉女的凄美愛情
玉女峰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玉女峰。所謂的玉女峰景區(qū)其實位于九曲溪邊,從這兒可以遠眺玉女峰和大王峰。玉女峰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狀山之一,峰壁有兩條垂直節(jié)理將柱狀體分成高度遞增的三塊削巖,宛如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
三塊削巖最矮的那塊石壁突出,中間那塊峰頂古木蒼翠,而最高的那塊剛好面向大王峰,當地人戲稱為:三妹大肚子,二姐愛插花,三妹愛大王。
玉女峰
玉女峰素來沒有小徑可供攀爬,但在峰壑半壁卻留下了先人生活的遺跡;“插花臨水一奇峰,玉骨冰肌處女容”,玉女峰也是武夷山最秀麗的山峰,已經成為福建省的標志。
玉女峰
玉女峰與大王峰隔溪相望,像一對含情脈脈的戀人。
玉女峰
鐵板嶂橫亙其間,好像故意從中作梗似的。造物主的安排引發(fā)了文人墨客的無限遐想,于是編出了一段流傳千古的大王與玉女之間的愛情故事。
玉女峰
傳說很久以前,七仙女中的玉女,從天宮的云彩縫隙窺看到人間的武夷山異常奇秀而偷偷下凡,結果在九曲溪邊與正在種茶的彭祖的長子彭武不期而遇,他們一見鐘情,相互愛慕。這時的彭武已是這一帶的部落首領,一起勞動的部落成員都稱呼他大王。大王請玉女留下,玉女也不愿再回天庭。此事被山中一個心懷鬼胎、一心想成仙人稱鐵板鬼的道人察覺,他作法報告到天庭向玉帝邀功。玉帝聞訊大怒,命玉女立即返回,玉女寧死不從。玉帝震怒,一道霹靂,把玉女與大王化為兩塊石頭,分隔兩岸,同時把鐵板鬼也點化為高廣的巖嶂橫陳在他們中間,讓他們永世不得相見。
玉女峰
夕陽西下,在為玉女和彭武的凄美愛情唏噓不已的同時,我們全天的行程也圓滿結束??傮w來說,今天的爬坡和走路對體能是個不小的考驗,開始最擔心的是小朋友,好在她全程都堅持了下來,非常不容易。
【第3天】
武夷山九曲溪
今天游玩的時間只有半天,因為昨天的大運動量,所以把相對輕松的九曲溪竹筏漂流安排在了最后一天的上午。九曲溪的源頭位于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西南麓,流淌到齊云峰下的星村鎮(zhèn)時,就進入了九曲溪景區(qū),景區(qū)內這一段全長9.5公里,面積8.5平方公里,起于星村鎮(zhèn)筏游碼頭,止于九曲溪的終點——一曲溪畔的武夷宮,而整條九曲溪也在這兒最終匯入崇陽溪。
※九曲溪——山回溪轉的夢幻漂流
九曲溪竹筏漂流
古人游九曲,是從武夷宮開始按一到九的曲序逆流而上。如今崇桐公路修通后,游客可以方便地乘坐景區(qū)觀光巴士前往星村鎮(zhèn),然后順水按九到一的次序游覽,全程約1.5小時。這一段河道共有十八彎,每兩個彎道為一曲,故曰九曲溪。溪水澄碧清澈,傍山而流,山回溪轉,九折萬狀。兩岸千峰,可盡收眼簾;翠嵐倒影,也可盡顯于碧波之中。
乘筏漂流是最愜意的游覽方式,人坐筏上無遮無攔,抬頭可見山景,俯首可觀水色,側耳能聽溪聲,伸手能觸清波,動靜結合,剛柔相濟,能夠全方位地融入這片碧水丹山。所乘之舟為14根去皮毛竹烤后扎成,吃水淺、浮力大,乘坐安穩(wěn)舒適。淡季的時候游客基本上隨到隨走,散客的話可以自由組合,湊齊8個人就能登筏出發(fā)了。
九曲溪竹筏漂流
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只要筏上的8個人都同意付20元/人的“小費”,這一路筏工就會提供講解服務,否則全程靜默,只能自己瞎看。出來玩圖個高興,況且人家也確實付出了勞動,所以基本上每個人都愿意付那點講解費。一切商量妥當,我們的“竹筏水中流,人在畫中游”之旅也開始了。據筏工介紹,大約一千年前先民們就開始使用竹筏在九曲溪上運輸貨物,一直到1979年當地為了旅游開發(fā),才興起供游人乘坐的竹筏。
九曲溪竹筏漂流
從星村鎮(zhèn)至幛巖附近的淺灘,是為九曲,放眼四望,平疇沃野,豁然開朗。 九曲附近的主要景點有齊云峰、白云巖、雙獅戲球石等。舉目北望,可以看到構筑在溪北白云巖之上的白云庵,這座古剎傍崖臨溪而建,猶如一座懸空寺廟。
九曲溪竹筏漂流
蛙嘴巖
九曲溪竹筏漂流
千年漢堡包,豈能不長毛?
九曲溪竹筏漂流
雙獅戲球石
九曲溪竹筏漂流
九曲的摩崖石刻,九曲溪每個曲都有這樣的石刻。
九曲溪竹筏漂流
石壁上的兩個洞叫九龍杯,據說是古代神農氏喝酒的杯子。
九曲溪竹筏漂流
芙蓉灘東西為八曲。八曲水天空闊,碧水中怪石爭奇斗巧。此曲號稱“水上動物園”,主要景點有上水獅石、上下水龜石、象鼻巖、駱駝峰、貓兒石、海蚧石等。
九曲溪竹筏漂流
九曲溪兩岸的峰巖還具有“移舟換景”的特點,同一山峰處在不同曲水的視點下,往往變幻為不同的景觀,峰名也因之而異,形成這個景區(qū)最大的特色。底下這塊巖石從這個角度看像一只縮頭烏龜。
九曲溪竹筏漂流
換個角度就成了一只伸出頭的烏龜,這塊便是著名的上下水龜石。幸運的是,我們經過時,下水龜石上站立著一只翠鳥,初時大家以為是假的,經筏工提醒才發(fā)現小家伙會動,是貨真價實的翠鳥。
九曲溪竹筏漂流
上下水龜石前方還有一塊鱷魚石,好像一條巨鱷潛伏在水中注視著來往竹筏的一舉一動。
九曲溪竹筏漂流
百花莊附近的獺控灘至老鴉灘,是為七曲。主要景點有三仰峰、天壺峰、雙乳峰、北廊巖等。下圖是七曲北岸的武夷山風景區(qū)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54米。
七曲這一段的水流平緩。
九曲溪竹筏漂流
位于七曲溪北的北廊巖,武夷山九十九名巖之一。巖勢沿溪橫亙,巖壁斜覆如長廊,故名。
九曲溪竹筏漂流
北廊巖巖壁上鐫有清代武顯將軍徐慶超手書陽文摩崖石刻“壽”字,這是他為自己高壽的老母親祝壽所書,因為是陽壽的高壽故采用陽文。
九曲溪竹筏漂流
由老鴉灘至平林渡口為六曲。對于六曲我們已經很熟悉了,昨天領略過的天游峰、曬布巖、響聲巖等都是六曲的主要景點。六曲是九曲溪中最短的一曲,但其景色又為最勝。
九曲溪竹筏漂流
九曲溪角度的曬布巖和天游峰。
九曲溪竹筏漂流
從平林渡口至題詩巖、小九曲,是為五曲。五曲是九曲中最為開闊的地方,這里有林木蔥郁的平林洲,洲上有隱屏峰、接筍峰,玉華峰等名峰。隱屏峰下便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講學處——武夷精舍。玉華峰與隱屏峰相峙而立,風姿獨秀。在五曲“接筍峰”和六曲“仙掌峰”之間就是“云窩”。這里依崖臨水,奇石盤錯,每當晨昏,云霧飄泊。
九曲溪竹筏漂流
隱屏峰全貌,只有在九曲溪上才能一睹全貌。
九曲溪竹筏漂流
丹爐峰
五曲幼溪津石刻,“幼溪”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就是上文介紹過的明代兵部侍郎陳省的字,“津”是渡口的意思。陳省罷官后隱居于此,為泛舟便利,自辟了一個渡口名曰幼溪津。在筏工的提醒之下,細看“幼”字,發(fā)現右邊的“力”沒有出頭,所以當地人戲稱:“當官不得志,凈寫錯別字?!睂嶋H上,與伏虎石類似,部長大人有意讓這“幼”字不出頭,寓意自己當時的境遇。他想等到自己有朝一日重新復出,這“幼”字自然就出頭了。可是,因為陳省終其一生沒能東山再起,所以這武夷山石刻上的“幼”字便也永無出頭之日了。
九曲溪竹筏漂流
這兩座山峰乍一看很像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細看又像一個茶壺,再品還像一個酒瓶和一個醋瓶。在這兒你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九曲溪竹筏漂流
前方就是通往天游峰景區(qū)的必經之路——五曲大橋,因為橋上有很多游客往水里投食,所以橋下聚集了相當多的紅眼魚??斓綐蛳聲r,筏工提醒我們將事先買好的魚食撒到溪里,可以看到魚兒爭食的壯觀場面。
九曲溪竹筏漂流
手撐著腦袋的彌勒佛
九曲溪竹筏漂流
小九曲的摩崖石刻
九曲溪竹筏漂流
由古錐灘向南至臥龍?zhí)?,為四曲。四曲勝景是隔溪對峙的兩座巍巍巨巖,東為大藏峰,西為西釣臺。大藏峰橫空盤立,倒影碧波,飛翠流霞,巨巖、幽洞、深潭是大藏峰的三絕。
九曲溪竹筏漂流
奇峰危立水際,陡峭千尋。
九曲溪竹筏漂流
峰下為潭,深不可測, 名曰“臥龍?zhí)丁薄?/p>
九曲溪竹筏漂流
大藏峰半壁,有兩個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遠。上為雞巖,洞內有一團稻草,不如何時擱此,至今仍不腐不朽;下為金雞洞,內小外大,洞口有虹橋板(一種名貴木板,相傳是出自武夷山的仙物),洞內藏有幾具船棺,為三、四千年前武夷山先民的葬具,古人為什么又是怎么樣把船棺放上去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西釣臺臨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邊垂釣。
九曲溪竹筏漂流
經筏工提醒,順著竹竿指的方向,我們才發(fā)現崖壁上開鑿有一條山路,據說這里才是真正意義上天游的后山,也是古人登天游的路線,共有999級臺階。
九曲溪竹筏漂流
溪水折而向北直到雷磕灘,形成一人灣環(huán),是為三曲。三曲的主要景點有小藏峰、仙游巖、升日峰等。小藏峰位于三曲溪南,亦名仙船巖、船場巖。“峰名小藏藏何物?萬仞懸崖架兩船?!薄皟纱敝傅氖菓壹茉谛〔胤鍠|壁的兩只三千八百多年前古越人的“架壑船棺”。雖然武夷山風景區(qū)還有另外幾處遺存船棺的地方,但小藏峰的“架壑船棺”尤以凌空懸掛的驚險之勢而形成稱奇千古的勝觀。
九曲溪竹筏漂流
仰望峰頂,但見千尋絕壁隙間縱橫交錯地插了虹橋板,上擱“兩船”半在隙內,半懸于空中,風雨不毀,令人嘆為觀止。
九曲溪竹筏漂流
回首發(fā)現后面矗立的這座山峰像極了金剛的側面。
九曲溪竹筏漂流
朱熹面對此景也留下了“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钡那Ч沤^句。
九曲溪竹筏漂流
南下直到浴香潭,是為二曲。二曲是一段幽深險峭的峽谷,昨天已經在我們面前揭開神秘面紗的玉女峰就在二曲西側,與大王峰隔溪相對佇立在溪水旁。
九曲溪竹筏漂流
原本站在前面的筏工這時會將撐桿交到游客手中,任由大家擺拍。
九曲溪竹筏漂流
峰頂古木蒼翠,恰似山花插鬢;巖壁秀潤光潔,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從水上望去,儼然是一位秀美絕倫的少女。
九曲溪竹筏漂流
二曲提供了不同的觀賞角度。
九曲溪竹筏漂流
轉過二曲就是昨天傍晚打過卡的玉女峰景區(qū),這里上午順光下午逆光,愛攝影的朋友注意過來的時段。
九曲溪竹筏漂流
從這兒一直到武夷宮前睛川一帶為一曲。一曲是九曲溪的最下游,景色暢曠豁達,附近有大王峰、幔亭峰、獅子峰和觀音巖。大王峰雄踞溪北,摩霄凌云,雄偉壯觀,為武夷三十六峰之首。
幾塊巨石組成的石門
九曲溪竹筏漂流
一曲摩崖石刻
九曲溪竹筏漂流
不知不覺過去了一個半小時,我們的行程也已接近尾聲,別看這一路我們坐的人輕輕松松,兩個筏工早已是滿頭大汗,既要干體力活又要負責講解確實辛苦。
九曲溪竹筏漂流
從武夷宮碼頭上岸后是宋街,前往武夷宮還要再往前走一段。我們想早一點去高鐵站,而且對人工景點一向不感冒,所以最后把武夷宮舍棄了。
【結束語】
滿打滿算真正游武夷山的時間也就兩天,雖然核心景區(qū)都照顧到了,但很多時候只能算是走馬觀花,如果時間寬裕我倒是還想登上大王峰和隱屏峰去探個究竟,另外那些數量眾多的摩崖石刻也值得花點時間好好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來到武夷山,親身感受以后才發(fā)現,武夷山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內涵遠非兩天時間就能領略完的。
很多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正如郭沫若所贊美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我個人認為,武夷驚艷的山水配得上這樣的美譽,這也是我將國內游記的處女作獻給它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