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沒有人可以獨立存在,而人際交往,往往占據(jù)了我們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時間和精力。
當(dāng)然,人際交往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甚至有人為此制作了“交際守則”。
送給大家一句話:清醒時做事,糊涂時讀書。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無法想通的關(guān)卡,讀書醒腦。
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在于一個人聰明或是愚笨,而是在于是否能夠get到其中的關(guān)竅。有的時候我們想破腦袋也不得而知,有的時候靈光乍現(xiàn),一下子就通透了。
李尚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自己不夠強大,那么,那些社交其實沒有什么用,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p>
只有“等值”的人,才能成為長久的朋友。否則,時間久了,你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看到對方眼睛里流露出來的嫌棄。
有人說,你嫌棄我、看不起我,我們就不做朋友好了??墒?,為什么你不主動去離開呢?是不是還顧念著我們曾經(jīng)的情分?
我只能說,你有些過于善良了。正常的人際交往,都是從自身利益作為出發(fā)點的。所以對方對你的“不舍”,往往是出于以下三點原因。
把你當(dāng)成“背景板”
也許你不太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我舉個例子來講。
兩個女孩子,一個姿色秀美,回頭率高,另一個綜合來看,相對于平均值還弱一些。這兩個人成為朋友,很多人都覺得詫異。
而通常,那個頗有姿色的女生是把另一個當(dāng)成了參照物,來襯托自己。
而在人際關(guān)系上來講,如果兩個人之間相差懸殊,是很難成為朋友的。
但如果兩個人起點一致,另一個彎道超車了,拉開了差距,就會形成了這種局面。造成了一種“襯托”的相處模式。
有趣的是,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通常認為在硬件上優(yōu)質(zhì)的一方處于鄙視鏈的頂端,才會瞧不起別人。
可實際上,不論何種情況都不妨礙底端的朋友,同樣會有瞧不起頂端人的心思。只是,概率小一些罷了。
生活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讓人分不清猜不透。但我們可以相信一句話:路遙知馬力不足,日久見人心叵測。
不值得為你“費精力”
讓人際關(guān)系分裂,也是需要打聲招呼的。方式分兩種 一是用語言,另一種用無聲的“語言”。
但無論是字斟句酌的,讓一個人知道自己應(yīng)該知趣的遠離;還是用無聲的行動,讓一個人感知對方的冷淡而自行遠離,都是需要耗費精力的。
當(dāng)對方太忙了,覺得沒有必要為你花費這份精力,那么,這段關(guān)系就這樣不好不壞的將就了下來。
而保留這段關(guān)系的前提是,對方覺得你對他完全沒有威脅,并且在情感上可以享受你的羨慕,滿足著他的虛榮心、碾壓欲。
人生最寶貴的是時間,你不愿意浪費時間在一些沒有意義和不值得的人身上,別人也是。每個人都想可以輕松地去活著,不做那些迫不得已的消耗。
雖然很扎心,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們必須要有勇氣去面對。當(dāng)我們可以換一個模式,從他人的思維角度出發(fā),很多事情就很容易想通了。
你有沒被榨干的“剩余價值”
有一句話這樣講:“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p>
落在實際相處上,我們就會察覺,君子難遇,小人甚多。
大多數(shù)人的交友準則,都是以自身利益為主導(dǎo)的。當(dāng)然,這是人性的自然現(xiàn)象,畢竟這世上沒有那么多的圣人。
在你懷疑為什么瞧不起你的人,還能夠和你一直建立這交際關(guān)系時,就從自己身上看看、找找,有什么可以被對方“利用”的價值。
這并不是什么悲哀,而是從側(cè)面說明,你這個人還是有用處的。但你要明白自己的用處是什么,會不會因“被利用”給自身造成傷害或損失。
再決定,是否要被別人加以利用,從而來維系住這段人際關(guān)系。
《甄嬛傳》中一直不太理解浣碧的行為,但她所說的這句話,卻讓人不禁認同:“這宮中,可以被人利用是好事。只有擁有利用價值的人,才能活下去?!?/p>
太陽和人心都不可直視。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太多太多的人。與人交往前,別嫌費力氣費時間,一定要仔細鑒別,才能為自己消除后患。
活得簡單一點,也許才可以打破那些困擾你的迫不得已。但在理清自己的同時,也要記得,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如同《云中歌》里的一段話:“我以前覺得只要我對人好,人也一定會對我好,我以誠待人,人自然也以誠待我,可后來知道不是的,這世上的人心很復(fù)雜?!?/p>
其實,再復(fù)雜的人心,都是有跡可循的。保護好自己,首先要學(xué)會的是看輕和看清。
人生本來就沒有虧欠,沒有人有義務(wù)對你好,那些刻薄冷漠本就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所以,我們才變得更懂得珍惜愿意給你溫暖和真誠的人。
-END-
世界那么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fā)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