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優(yōu)質文章、名老中醫(yī)免費直播、中醫(yī)臨床驗案、書方藥學習庫,盡在“甘草學園”——純粹、專業(yè)、平等、開放的中醫(yī)學習交流社區(qū),與中醫(yī)同道共成長。
文章來源:甘草學園
原文鏈接:
作者:于長振
正文開始,下筆尤難。
26則肺系醫(yī)案,要找出共性,也有難度,我打算將癥狀相似、病機相似、病因相似、治療雷同的病案先整理到一起,嘗試梳理一下原文。古人醫(yī)案,不似現(xiàn)在,什么病,什么分型,什么治法,描述的清晰,容易分類。我也不打算,非得將原醫(yī)案的病機思路,整理成現(xiàn)在的證型術語,比如“腎陰不上承,肺氣不肅降,有水竭金枯之余”講成“肺腎陰虛證”,將”火為風搏,郁而不宣”解釋成“外感風熱證”,不說大失原旨,總是欠幾分意思。
第一案提到了肺腎關系,就先從臟腑相關的病機開始分類。肺與腎,為金生水,肺氣主肅降下行,輸布三焦水液,“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屬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腎主水,主的是五臟精液;陰津虧虛,不能榮養(yǎng)五臟,肺陰自然也虧。所以也說金水相生。
案1:汪某,唐家弄。喉痛,懸壅下垂,喉壁仍累累高起如皰丁,咯痰艱澀不利,交睫夢夢惚惚,至夜則足肢微浮,形瘦面黧,脈沉澀數(shù)。腎陰不上承,肺氣不肅降,有水竭金枯之虞。
原文醫(yī)案寫法,大抵如此,病證、病機、脈形、處方。由第1案也可知,病案并非初診,“喉壁仍累累高起如皰丁”,仍字即體現(xiàn)之前經人治療過或已用過方藥;病例特點
1.喉痛,懸壅下垂,喉壁仍累累高起如皰丁——痛,甚至呼吸不利,應是主要矛盾
2.兼證——咯痰艱澀不利,交睫夢夢惚惚,至夜則足肢微浮,
3.懸壅下垂,喉壁仍累累高起如皰丁、形瘦面黧——望診:望咽喉、舌診及形體。“懸壅下垂”的意思,應該是懸雍垂充血腫大,屬于望診部分。
4.脈沉澀數(shù)——脈診
5.腎陰不上承,肺氣不肅降——病機
6.有水枯金竭之虞——預后
7.處方:
海蛤粉 三錢 川貝母 一錢五分 生苡仁 三錢
野薔薇花 二錢 飛青黛 三錢 白茯苓 三錢
冬瓜子 五錢 干葦莖 三錢 金石斛 三錢
絲瓜絡 三錢 肥知母 三錢 枇杷葉 三錢
因為是第一個醫(yī)案,我解釋的詳細一些,后面的重復內容會越來越多,或者病案越來越長,非必要則不抄錄原文了。那從這個醫(yī)案來講,可見病案記錄基本上是很完整的,基本信息、主訴、兼證、網診、脈診、病機、預后、處方,值得我們在以后的病案寫作中去學習。
本案按癥狀來講,應該是“喉痹”范疇,但“喉屬于肺系”,治療從肺,從處方上看,也沒有我們現(xiàn)在針對咽喉痛的用藥,比如射干、馬勃、桔梗甘草湯、大青葉、板藍根這一類。反而是針對肺系為主,海蛤粉、川貝母、知母清熱潤肺化痰;葦莖、冬瓜、薏苡仁可以看到葦莖湯的影子;石斛算是養(yǎng)陰;總體來看,是清熱潤肺化痰,治肺為主。從脈沉澀數(shù)及咽痛癥狀可以推測熱盛津傷,但治療上是先治其急,清熱,熱邪去,方再考慮養(yǎng)陰問題。本案的肺腎關系,金生水,治金優(yōu)先于治腎。
案48:施,新開河。肺為嬌嫩,水之上源。因膹郁而肺絡迸裂,血乃外溢,血后肺燥,陰不上承,咳嗽不休,晶沫中帶有血星、血筋。近復骨蒸盜汗,聲音嘶敗,脈細弦數(shù),有水竭金枯之慮。惟肺系聲音之路,茍陰精不復,液難榮灌,喉痛聲嘶不瘥,即難療治。
病例特點:
1.主癥:咳嗽不休,晶沫中帶有血星、血筋
2.兼證:骨蒸盜汗,聲音嘶敗
3.脈象:脈細弦數(shù)
4.病機:血后肺燥,陰不上承——肺腎陰虧
5.預后:有水竭金枯之慮;茍陰精不復,液難榮灌,喉痛聲嘶不瘥,即難療治。
6.處方:
海蛤粉 四錢 南沙參三錢 生地黃四錢
甜百合三錢 金石斛三錢 黑元參二錢
白石英三錢 阿膠珠三錢 百藥煎二錢
炙甘草一錢二分 淡天冬二錢 干葦莖三錢
本案與前案比較,前者重在肺熱津虧,咽喉受熱酌疼痛;而本案表現(xiàn)在咯血即血證之后,津血虧的基礎上進一步出現(xiàn)骨蒸盜汗,腎陰虧的癥狀。同樣講“水枯金竭”,前者重在清金保津;而此則養(yǎng)陰生津為主,天冬、沙參、地黃、百合、石斛、元參均為養(yǎng)陰增液之品。相比來說,前案是真熱真虛,確有肺熱、津虧同時存在,清肺熱即保陰津;本案是真虛假熱,真陰虛出現(xiàn)假熱證表現(xiàn),當“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判斷癥候的真真假假,之前偶有提到,根據《中醫(yī)藥高級叢書——傷寒論》教材中對黃連阿膠湯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的釋義里引申出來。想來解釋黃連阿膠湯條,以少陰病陰虛陽亢證解釋,講腎陰虧虛,心火亢盛,心腎不交,講真的我個人一直難以理解,如果是陰虛火旺的話,滋陰就可以了,“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黃連黃芩是大寒苦寒藥,清心火的,假設只是虛火,虛陽,人體能耐受苦寒之味嗎?或者說陰虛陽亢的這個亢奮的陽氣就這么厲害,跟陽明實熱一樣需要大清大瀉?理論上解釋不過去。都在講黃連阿膠湯“滋腎陰,清心火”“黃連、黃芩苦寒瀉熱,瀉心火”“阿膠、芍藥、雞子黃養(yǎng)陰養(yǎng)血”,比如按李可老中醫(yī)講“火不歸原”的引火湯證,上焦的火是因為陰虛陰寒,火不歸位,那就需要補下焦的陰液,引火歸元。這種游離在外的火,是虛火假火,就不該大寒來清。陳亦人《傷寒論求是》解釋“該證病機屬于正虛邪實兩個方面,不可偏廢;……周禹載說”是熱邪入里劫陰“……吳鞠通”陰既虛而實邪正盛“。總的來說,就是陰虛是真的虛,所以要補;陽盛熱邪,是真的熱,所以要清。
所以在臨床上,我覺得應該學會判斷這個癥狀的真假,是不是真的虛,要補,是不是真的實,能攻,是不是真的寒,要大辛大熱的溫陽,是不是真的熱,要苦寒清熱。要知道癥狀是會騙人的。
以上兩案是肺腎金水相生關系的體現(xiàn),初步整理。待所有醫(yī)案能夠解讀完全的話,我在提綱挈領一遍?,F(xiàn)在初次行文,難免思緒凝滯,內容雜亂。諒解。
I 原創(chuàng)聲明
本文為甘草學園論壇醫(yī)生原創(chuàng),未經作者授權,嚴禁轉載;
授權后轉載請注明:來源甘草學園公眾號、作者姓名;
文中方藥僅供參考,請在專業(yè)中醫(y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切勿擅自試藥!
I 甘草醫(yī)生聲明
本文僅供學習用,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
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若您轉載本文,請注明:來源甘草學園公眾號、作者姓名。
若因版權糾紛、擅自試藥等引發(fā)問題,后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