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雜談#
一直在培養(yǎng)自己系統(tǒng)觀看電影的習慣。這段時間的主題是文藝電影,詳細列出了一個看片單包括:《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本命年》、《黃土地》、《偷自行車的人》、《一一》《苦月亮》、《悲情城市》、《春逝》、《青木瓜之味》......。內(nèi)容涵蓋了中國大陸、臺灣、香港、韓國、法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文藝電影。近期陸續(xù)看了《假如愛有天意》、《云上的日子》、《最好的時光》、《八月照相館》、《青木瓜之味》等好幾部文藝電影。
自從看了《青木瓜之味》之后,原本列好的看片計劃就不得不暫時擱淺了。原因是我徹底被這部越南文藝電影征服了。緊接著又搜出了這部電影導演的另外3部劇情長片《三輪車夫》、《夏天的滋味》和《挪威的森林》來看。這就好比我本來要去一個旅游勝地度假卻被沿途的一段風景粘住,而這段旅程之外的旅程卻是那樣的令人賞心悅目。也正緣于此,才使得我有機會系統(tǒng)地了解這位法國籍越南裔導演陳英雄的電影。這也算是意外的收獲了吧。
《青木瓜之味》是陳英雄的劇情長片處女作,也是他出手不凡的一部電影力作。1993年首映于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即獲“金攝影機”獎,之后又獲愷撒電影節(jié)最佳外語片的殊榮。這部電影詩意地講述了一個越南少女的成長故事。詩意這個詞語很抽象,但除卻這個詞眼以外好像又找不到一個更加準確的詞語來形容這部電影。詩意是美的,那么這部電影也是美的。詩意是抒情的,那么這部電影也是抒情的。這部電影的美和抒情主要體現(xiàn)在鏡頭的運用和細節(jié)的處理上。電影中較多的長鏡頭,從庭院的一角移到另一角,就像流動的陽光一樣傾注到每一個被攝的人和事物上面,再加上鏡頭所及之處,滿眼盡是蔥蔥郁郁的綠色,使得整個電影具有一種濃烈的抒情的熱帶雨林氣息。與這些抒情長鏡頭配合得天衣無縫的是電影彰顯出來的細節(jié)。木瓜青翠,乳白色液體隨刀割而滴落,那樣的緩慢而深邃,就像是滴入了時間的容器里面。螞蟻排著長隊從窗欞爬過,頑皮的小男孩將燭油滴到螞蟻身上,仿佛燭油凝固的不是螞蟻,而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那淡忘已久的童年時光。還有小女孩和老婦那重復的不厭其繁的勞作,細碎而又溢滿溫情的光芒。那才出鍋的青菜似乎還泛著生命的亮綠,不僅可以滋養(yǎng)人的胃甚至可以滋養(yǎng)人的靈魂。電影的人物設置也是美好的。粗衣粗布的小姑娘是那樣的文靜秀氣,永遠面帶微笑的臉龐圣潔得就像是一個服侍神的天使,而不是一個服侍人的傭人。正是這可人的女主人公太美好了,導演不允許過多的沖突來打破這種美好,因此,女主人最后的結(jié)局是圓滿的,她終于獲得了愛情有了一個好的歸宿。是導演成全了她的詩意人生。影片用《青木瓜之味》作為電影的片名是象征手法。小女孩就是那青翠欲滴的木瓜,剝開來看,里面的籽粒一顆一顆飽滿地擠在一起,散發(fā)出金子一樣的生活光輝。
《三輪車夫》是陳英雄的第二部電影。不同的是這部電影一改《青木瓜之味》那溫婉寧靜的風格,而是將鏡頭對準了越南底層社會。電影表現(xiàn)出來的生活再也不是《青木瓜之味》里面的那種美好和詩意。它表現(xiàn)的是貧困、掙扎、罪惡、血腥、暴力和黑暗。這些貧困、掙扎、罪惡、血腥、暴力和黑暗交織在一起成為一個生活的泥沼。電影里的所有人都陷在這潭生活的泥沼里面欲罷不能。三輪車夫被迫卷進黑道干一些罪惡的事情。三輪車夫的姐姐被迫參與賣淫。黑社會組織頭目詩人只能看著自己愛的女人遭人踐踏。黑社會組織老板娘的丈夫離她而去,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傻兒子也被車撞死離她而去。在電影里面,嚴酷的生活就像是不苛言笑的上帝一樣并不眷顧每一個人。正是在這種生活的重壓之下生命的質(zhì)感反而像珍珠一樣的提取出來,使得這部電影具有了一種堅硬的力度和殘酷的美感。這部質(zhì)感十足的電影為陳英雄帶來了接踵而至的榮譽。影片在1995年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榮獲最佳影片金獅獎。
相較來說,陳英雄的第三部電影《夏天的滋味》沒有前兩部出色。它著重表現(xiàn)的是越南的一個普通中產(chǎn)家庭四姐弟的故事。故事集中發(fā)生在一個夏天。在這個不一樣的夏天,不同年齡的四姐弟在各自的人生階段正在悄然地發(fā)生著一些變化,這些變化都與情感有關(guān),或者電影的另一個譯名《偷情》更能詮釋電影的主題和內(nèi)容。越南的夏天是一個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季節(jié)。植物瘋長,滿世界都是綠色。我沒有到過越南,但到過離越南不遠的西雙版納,也是在初夏季節(jié)去的,那些肆意生長的植物讓我印象深刻。在這部電影里面,綠色不只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還是情欲的象征。情欲也像生命力旺盛的植物一樣瘋長。它要破繭而出,它要紅杏出墻。越南的夏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雨水特別地多。如注的雨水流到蒼翠的綠葉上,是澆滅那些滋長的情欲呢?還是與熾烈的太陽光發(fā)生更強的光合作用催生更加熾烈的情欲?但在這個夏天,一切都要歸于平靜和融入生活的主流,就像是電影開頭和結(jié)尾的兩場葬禮忌日,眾多的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庸常而平靜的生活又在喧鬧中開始延續(xù)。平平淡淡地過日子才是真,神馬激情都是浮云。
不可否認,陳英雄是一個在電影中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和開拓生活之美的大師?!肚嗄竟现丁繁憩F(xiàn)是是生活的細節(jié)之美。《三輪車夫》表現(xiàn)的是生活的殘酷之美。《夏天的滋味》表現(xiàn)的是生活的平淡之美。對于電影,陳英雄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完美的電影,是一部經(jīng)由影像的結(jié)構(gòu)化過程產(chǎn)生意義與感動的電影。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因電影語言受到感動,而不是因為故事內(nèi)容受到感動?!八麖娬{(diào)和看重的是他的電影語言,而不是他的故事內(nèi)容。也正是因為他的這段話,我才理解了為什么偏偏是他獲得了《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的劇本改編和電影拍攝。
《挪威的森林》并不是一部情節(jié)和故事沖突見長的小說?;蛘呖梢赃@樣說村上春樹的所有小說都不是以情節(jié)和沖突取勝。村上春樹作品的魅力來源于他的文字營造出來的那種氛圍和情調(diào)。所以村上春樹的作品是不容易進行電影改編的。村上春樹本人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曾拒絕了眾多日本和好萊塢導演想把《挪威的森林》改編成電影的提議。但自從村上春樹看過陳英雄導的《青木瓜之味》等幾部電影之后,他就改變了這一想法,而是大方地把小說改編權(quán)給了陳英雄。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村上春樹在陳英雄的電影里面看到了自己小說的影子。或者可以這樣理解,村上春樹相信陳英雄的電影語言能夠比較準確地傳達他的小說營造出來的那種氛圍和情調(diào)。雖然拍攝出來的結(jié)果沒有能夠讓村上春樹的書迷們滿意,有的甚至把它說成是陳英雄的中年危機之作。但客觀地說,電影的攝影延續(xù)了陳英雄電影一貫的唯美風格。太陽的陰影緩緩地流過青草山坡;渡邊在風中追著絕望的直子奔跑;渡邊一個人在海邊的礁石洞里哀悼直子的死去。這些鏡頭呈現(xiàn)出來的影像一如既往地讓人癡迷。電影也基本還原了村上春樹在小說里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感傷格調(diào)。有的人說這是越南版的《挪威的森林》而不是日本的。陳英雄卻在采訪中說他最喜歡的就是《挪威的森林》小說里面的那種扶桑味。他說如果這部電影拍攝地方不是日本就失出了把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意義。總之陳英雄對這部電影是下足了功夫,因為不懂日語,他用法語寫的第一稿劇本,之后譯成第二稿英語,又譯成第三稿日語。我以為恰恰是這種匠心破壞了小說的輕盈和靈性,這個遺憾可能也正是緣于這種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使得陳英雄在這部電影的把握上面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吧。
英雄不問出處?!坝⑿邸眮碜杂谠侥?。在文藝電影的轉(zhuǎn)角遇到了陳英雄,我會記住這個47歲內(nèi)斂的中年男人。他用電影語言譜寫出了詩一樣的電影風景曾經(jīng)讓我留連忘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