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驅模式的興起,汽車市場形成了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兩分天下,雖然相對來說純電汽車更省錢、舒適性也更高,但是續(xù)航焦慮一直也是純電動汽車短期內無法解決的產品痛點。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品牌是越來越多,半路出家的廠商也不占少數(shù),論真正掌握了核心三電技術的廠商企業(yè),恐怕也只有比亞迪了!
想要真正取締燃油車,新能源車企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5月20日,在比亞迪的新車預售會上,正式發(fā)布了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并且該項技術會搭載在海洋網車型海豹身上,也是全球首款CTB量產車。這項核心技術的出現(xiàn),意味著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進一步突破,海豹長續(xù)航版本可以達到700km,3.8S即可破百,相當給燃油車判了死刑!預售6個多小時,銷量就已經突破2萬多臺。
那么這項CTB技術到底是什么原理,它的出現(xiàn)又會給電動汽車帶來什么優(yōu)勢呢?
CTB技術全稱為Cell to Body,翻譯成中文是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將“刀片電池”深度融入到整車結構,徹底摒棄傳統(tǒng)吊裝懸掛在底盤方式,這種技術下的電池包系統(tǒng)既是能量體,也是結構件,這也是比亞迪純電e平臺3.0的核心技術之一。
那么這種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能給純電動汽車帶來什么好處和優(yōu)勢呢?
首先過去的電池包是由電芯組成模組,再由模組組成電池包,實際空間利用不高。搭載了CTB技術的海豹直接由單個電芯體組成電池包,這就有利于提高電池內部利用空間和能量密度比,相同體積的情況下,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續(xù)航能力也就越強,這就是為什么海豹可以輕松實現(xiàn)700km真續(xù)航能力。
同時結構性的改變,整個電池包系統(tǒng)不單單起到傳力作用,它還化身成為車身整體的一個結構件,為整車安全賦能。也許有人會奇怪,電池本身就是很脆弱的東西,怎么可以參與承受作用力呢?“一根筷子輕松被折斷,多根筷子牢牢抱成團”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吧,N個電池芯體的組合形成一塊堅硬無比的電池包整體,它能承受來自橫向、縱向、垂向三個維度的巨大沖擊力,官方做過嚴苛測試,高強度的電池包在經受50噸重卡碾壓下,無冒煙、不起火,并且電芯仍然可以處于安全的作業(yè)狀態(tài),受壓后的電池包結構裝車后仍然能夠保證正常安全的使用。
其次搭載CTB技術的比亞迪海豹,車身的扭轉剛度提升70%,可以達到超越百萬豪車級別的40500N·m/ ,眾所周知,一般百萬豪車的扭轉剛度門檻是40000N·m/ ,海豹的抗彈性形變能力已經遠超這個門檻,所以在遭受外力壓迫下,整車的車身結構仍然可以保持一個較好的形態(tài)。扭轉剛度能力越強,意味著海豹這臺車在任何工況之下都可以達到形變量小,車身響應快,底盤和側向支撐表現(xiàn)更加穩(wěn)定,所以極限駕駛操控下,車身也能時刻保持一個很好的姿態(tài)配合駕駛者的操控指令。這也是為什么比亞迪海豹能取得麋鹿測試83.5km/h,單移線測試通過車速133km/h,穩(wěn)態(tài)回轉最大橫向穩(wěn)定加速度1.05g,各項成績指標達到可以媲美跑車級水平,名副其實的“純電運動轎跑”。
與之匹配的還有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術,它可以通過扭矩轉移的方式來保持車身的穩(wěn)定,50毫秒以上的車輪軌跡預測,提前做好預判修正,調整輪端扭矩匹配,保持車身在極限狀態(tài)下的實時穩(wěn)定。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獨立懸架結構,配合穩(wěn)定的車身,可以保證車內駕乘人員的絕對舒適。
最后在CTB技術加持之下,比亞迪海豹的底盤可以實現(xiàn)全平化設計,再加上海洋動物仿生美學的設計,整車實現(xiàn)了低趴動感的造型姿態(tài),遠看就像一只栩栩如生的海豹生物。而這種科學的設計語言不僅外觀看起來動感酷炫,最關鍵的是可以把整車風阻系數(shù)降低到0.21,頂級的空氣動力學應用進一步減小車身阻力,降低能源消耗。把性能和節(jié)能雙項兼顧,比亞迪海豹目前屬于新能源領域獨一份。
寫在最后:
給燃油車判死刑、宣布取代其地位最有效的手段絕對不是依靠“降價博銷量”,靠的是新技術的不斷革新,比亞迪的CTB技術發(fā)布,又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前邁一大步。比亞迪海豹上市即火不是沒有道理的,相比那些花里胡哨的科技配置,擁有核心技術的比亞迪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