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約評論員 熊志
6月23日,國家郵政局市場監(jiān)管司、公安部十一局、國家網信辦網絡數據管理局,聯合召開主要電商平臺企業(yè)涉郵政快遞個人信息安全治理專項行動視頻推進會,強調要強化信息安全源頭治理,推行隱私面單、虛擬號碼等個人信息去標識化技術,從信息源頭阻斷不法分子實施犯罪的可能性。
隱私面單、虛擬號碼等技術,其實并非新事物。據媒體報道,從2017年起,部分快遞企業(yè)和快遞平臺就嘗試推出隱私面單,將電話號碼、地址等信息隱藏。而這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時間表——努力推動年內基本實現郵政快遞面單個人信息隱藏全覆蓋目標。在網購發(fā)達、快遞流行的今天,為實現隱私防護的源頭治理,這無疑是相當必要的。
相信不少網友都有體驗,網購的快遞剛剛到,就收到了相關廣告推銷和騷擾電話短信,它背后牽涉的隱私泄露環(huán)節(jié)可能有很多,但快遞面單無疑是一個重要源頭。關于倒賣快遞面單的相關地下黑產,媒體已經有過不少報道。
并且,快遞面單變成“泄密單”,不僅會給用戶帶來騷擾。因為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暴露之后,結合在電商平臺的支付記錄,還會給電信詐騙可乘之機,這也會威脅到財產安全。
為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一些注重隱私的消費者,往往會在拆完快遞后撕毀、涂抹,銷毀快遞面單上的信息。但是,這樣的方式太過麻煩,并非所有用戶都如此警惕,而且快遞寄收環(huán)節(jié)牽涉多方,消費者做了保護,如何避免電商平臺、快遞物流等環(huán)節(jié)不泄露?
所以,從技術層面來看,通過隱私面單、虛擬號碼,將電話、住址等隱私信息隱藏,能夠大大減少泄露的風險,也讓消費者省去了一些麻煩,寄收快遞更加安心。
當然,這次會議之所以提出了一個年內達成的具體時間表,也是因為像快遞面單等技術,盡管推出的時間很久了,但普及率一直不是很高。而從快遞企業(yè)的角度看,采用隱私面單等技術,確實會帶來成本的提升。一些快遞企業(yè)的隱私面單,也并不是標配的選項,而是一種需要額外收費的“增值服務”。
但不管怎么說,這種成本的考量,不應該壓倒個人信息安全的大局。而且,現在的快遞寄收價格壓得越來越低,但很多快遞的派送,已經不再上門了,而是放在快遞柜,快遞企業(yè)和快遞員省出來時間的同時,理應在加強隱私保護上做更多的工作。
其實換個角度看,隱私面單等帶來的技術、成本投入,對快遞企業(yè)也是一種保護。因為一旦發(fā)生信息泄露,快遞企業(yè)必然得承擔相應的責任。通過隱私面單減少信息的直接暴露,能避免快遞員販賣快遞單等問題,也能幫助企業(yè)減少客戶隱私泄露帶來的擔責風險。
長遠來看,通過隱私面單、虛擬號碼等技術,對寄收件信息進行去隱私化的脫敏處理,這將是個人信息安全的大勢所趨。當隱私面單成為標配,大家更放心地網購和寄收快遞,進一步釋放快遞需求,這也符合行業(yè)的長期利益。
責任編輯:王磊 圖片編輯:張同澤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