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先看看近年中國人口出生情況:
2011年11月,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政策開發(fā)后生育情況: 2012年:1635萬2013年:1640萬
2013年11月,就生育問題國家再次作出調整《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生育情況稍有好轉: 2014年:1687萬2015年:1655萬2016年:1786萬
2016年1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原計劃會有第四波嬰兒潮,翟振武磚家就預測二胎放開會有4995萬,國家也是比較樂觀,結果: 2017年:1723萬2018年:1523萬2019年:1465萬 2020年:1200萬
2021年5月31日,《關于優(yōu)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的決定》為進一步優(yōu)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本次調整還未得到有效數(shù)據(jù),目前21年的數(shù)據(jù)為: 2021年:1062萬(國統(tǒng)局2022年1月18日公布)
雖然國家作了很多努力,但開放三胎和雙減政策等調整是否能得到正向效應還未可知。那為什么現(xiàn)在年輕人不愿意生小孩了呢?
男女婚配兼容性
如果男女按自身綜合條件進行等級分布成ABCDE五個等級,A為最優(yōu)(家境、受教育程度、外表、品行)以此類推劃分,而男性在婚戀市場選擇中可平級或向下兼容,女性多數(shù)選擇上遷或平級。那會出現(xiàn)A級男生可兼容BCDE以下,女性多數(shù)會上遷婚,例如A級女選擇A級男,B級女選擇B或A,以此類推,最終形成級別較高的女性和級別較低的男性獨自徘徊,這也是越是大城市優(yōu)質剩女越多的原因?;閼偈袌鰺o法得到良好匹配,結婚率下降自然伴隨著生育率的下降,圖示幫助大家理解婚戀匹配情況:
男女婚配兼容性現(xiàn)狀
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讓年輕人更愿意多元化實現(xiàn)自我價值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年輕人有更多空間和渠道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實現(xiàn)個人價值而不愿意只圍繞家庭,這個情況以女性群體為主。由于擁有生育能力,且“社會共識”是女性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但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同樣擁有在職場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欲望,這與“社會共識”以及公司用人相悖,因此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愿意因婚姻或者育兒阻礙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或者說斷送職業(yè)生涯,因此生育意愿大大降低。再加上部分公司的性別歧視(不愿重用適婚適孕女性)、網(wǎng)絡鋪天蓋地渲染男女對立(有罵戰(zhàn)就有流量),導致更多女性“恐婚”、“恐男”,肅清職場風氣以及網(wǎng)絡正向引導迫在眉睫。
996、007等加班情況影響年輕人生活欲望
多數(shù)年輕人更愿意到大城市打拼,大城市拼拼命或許有成功的可能,小城市若沒有人脈幾乎連拼命的機會都沒有,退一萬步說,即便沒有能在生活成本高昂的大城市定居,但在大城市拼搏十年說不定能回家鄉(xiāng)買車買房過上輕松些的生活,也算是一種選擇。而拼命就代表著沒有更多時間去戀愛、去生活,每天超負荷工作,回到家連聊天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沉浸在碎片化娛樂中,更別說約會或者其他欲望。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是導致婚戀市場走低的原因。
高昂的育兒成本讓年輕人望而卻步
父母總是用上一輩的生活狀態(tài)勸說當代年輕人:我們那么苦還不是把你們拉扯大,現(xiàn)在生活這么好了怎么就不能養(yǎng)活一個孩子了?
居高不下的樓價讓年輕人無法在城市立足,即便掏空6個錢包(雙方父母和夫妻雙方)勉強定居,高昂房貸、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學位)爭奪、課外輔導、特長教育、優(yōu)質的生活,無一不在挑戰(zhàn)年輕人的經(jīng)濟實力,拼盡全力希望孩子能實現(xiàn)階層跨越,如果沒有一定實力,萬萬不敢輕易生育。
另加現(xiàn)在年輕人思想逐步受到“紅色思潮”的影響,不再一味崇洋媚外,能清晰意識到資本割韭菜的行為手段,意識到越來越厚的階級壁壘難以打破,意識到“996是福報”的丑惡嘴臉,自己已身陷囹圄無法抵抗,還要生個孩子接著被頂層二代剝削嗎?
生嗎?配嗎?這襤褸的披風。卷嗎?卷啊,用卑微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