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華為造車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正式進軍造車行業(yè)沒多久,先是與極狐合作推出了阿爾法S,又與賽力斯合作推出了賽力斯SF5。
如果說以上兩款車還不算華為造的車的話,那么后來與賽力斯合作,推出的AITO品牌下的問界M5,這個應該算是華為造車了。
相比較之下,賈躍亭造車8年,雷軍2021年說要造車,但是首款車要到2024年才推出來,還有許家印,造車到現(xiàn)在也有3年多了,但車還沒影,相比華為慢多了。
那么問題就來了,都是造車,快慢差距如此之大?是華為的技術實力更強,還是什么?
賈躍亭暫且不說,畢竟他究竟是不是真要造車,還是不好說,但雷軍、許家印造車可是真的,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其實主要還是模式的問題,華為造車,拿問界M5這樣的車來說,其實算是走的代工模式,華為負責汽車的設計,以及一些技術,最后生產,是交給小康的。
小康作為一家成熟的車企,雖然品牌不響亮,但是具備完整的生產實力,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只要稍加磨合調整,就可以迅速的生產問界M5這樣的汽車。
但雷軍、許家印造車不同,他們不是找代工廠來幫自己生產,其實是想從設計到最后制造,全是自己來。
這就需要從0建設一條完整的汽車生產線出來,這個難度非常大,并不是短短時間就可以搞定的。
像蔚小理這三大造車新勢力,蔚來是江淮代工的,小鵬是海馬代工的,而理想也是收購了力帆的資質,才能夠自己生產汽車。
如果不收購現(xiàn)成的資質或車企,想要從0開始建廠,基本上至少都是3年起步時間。但華為就沒有這些問題,不自己建廠,所以就產生了快慢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