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更美童年#在我們的童年游戲中,捉迷藏應(yīng)該是一項(xiàng)最大眾化、最受人喜歡的游戲了。玩捉迷藏游戲,不需要太多、太復(fù)雜的游戲道具,只要有人,有幾個喜歡玩游戲的小朋友就行,不管是男孩子,女孩子,也不用計(jì)較彼此年齡差距有點(diǎn)大,有時候就連大人興之所至,也可以參與進(jìn)來。一句話,這個游戲接地氣。
很多人都是這樣解釋,“埋尋”,即捉迷藏。似乎捉迷藏用溫州本地話講就是“埋尋”。但在我看來,這個解釋有所欠缺?!奥駥ぁ敝皇亲矫圆氐囊环N玩法,在我的童年游戲中,捉迷藏包括“盲尋”和“埋尋”兩種。
“盲尋”,顧名思義,就是不能睜著眼睛捉迷藏,游戲時需要用東西遮住眼睛。這情景有點(diǎn)酷似86版電視劇《西游記》里“四圣試禪心”時豬八戒撞天婚情節(jié)。頭上蓋著蓋頭的豬八戒“盲尋”,由文殊、普賢、觀音三位菩薩化成的真真、憐憐、愛愛三位小寡婦輕聲笑語,在豬八戒前后左右來回穿梭,盡情戲弄。只不過我們沒有菩薩小寡婦那般靈活的身姿,即使豬八戒看到了也抓不到。所以對尋找者要求就高了點(diǎn),用蓋頭蓋住不行,這有作弊嫌疑,就用圍巾或者紅領(lǐng)巾折疊成長條形,寬度在5、6厘米左右,蒙住眼睛,在后腦勺緊緊系住。這樣,負(fù)責(zé)“尋”的人就真的什么都看不見,只能“盲”尋了。當(dāng)然,“盲尋”游戲?qū)龅鼐陀邢拗屏耍秶荒芴?,而且場地?yīng)該空曠。
游戲開始。“盲尋者”稍微下彎身子,雙手展開,以求最大限度地能夠碰到人、抓到人。被尋的人雖然活動場地有限,但依仗著“盲尋”者雙眼被蒙住看不見,也學(xué)著真真、憐憐、愛愛,趁機(jī)“調(diào)戲調(diào)戲”“盲尋”人:或跟在后面,輕輕拍一下腦勺或屁股,拉一下衣服,趁機(jī)擰一下;或站在手臂兩側(cè),拍一下“盲尋者”手掌,遞給他一個枕頭或其他物品;或干脆在正面,在“盲尋者”雙眼前晃動雙掌,隨著“盲尋者”輕輕后移,做出一幅滑稽動作;或在另一個方向故意吹一下口哨、露出一點(diǎn)聲音,引誘“盲尋者”轉(zhuǎn)向后又悄悄地溜到另一側(cè)。而“盲尋者”也不是吃素的,玩多了游戲也知道了很多套路,學(xué)會了一絲“狡黠”。眼睛被蒙上圍巾或者紅領(lǐng)巾的時候就不斷嚷嚷“太緊了,太緊了”,心慈手軟一點(diǎn)的人便在蒙眼睛的時候下不了手,系扣子時稍微松一點(diǎn),這樣,沒有多長時間圍巾或紅領(lǐng)巾就會松動,趁著其他人不注意,抓緊用手再做幾下小動作,眼睛就能看到低處的情況了?!懊ふ摺崩^續(xù)裝成什么還是看不見的樣子,以免作弊被發(fā)現(xiàn),裝模作樣繼續(xù)“盲尋”,實(shí)際在等有人“自投羅網(wǎng)”。一些被尋的則還蒙在鼓里,仍然我行我素,想盡情戲耍一番,就大搖大擺地出現(xiàn)在“盲尋者”前面,動作也越來越“肆無忌憚”。等的就是這一刻,“盲尋者”雙臂猛地一抱,逮個正著。游戲告一段落,被抓的自然就成了下一個“盲尋者”。
“埋尋”,從字面上理解,埋就是藏起來、躲起來的意思;尋就是尋找的意思。合起來就是藏起來讓你尋找。尋找者不必像“盲尋”一樣需要蒙住眼睛。因此,相對來說,游戲的空間地域比“盲尋”要大很多,要有足夠大、足夠被尋者躲藏的地方。躲藏的地方也必須五花八門,找起來應(yīng)當(dāng)有一定難度。這樣玩起來才能有意思,才能有吸引力。不然推開門就能在門后發(fā)現(xiàn)一個,彎一下腰就能在桌下揪出一雙,那玩起來就索然無味了。
埋尋按時間和地域主要有三種玩法:白天、夜晚和戶外。
白天玩“埋尋”,靠的是“藏”,要把自己藏好,當(dāng)然也就是這么大一個范圍,被找到都是遲早的事,關(guān)鍵是怎樣最遲被找到,不要充當(dāng)?shù)谝粋€。第一個被找到的自然就是下一任的“尋找者”,有點(diǎn)不光彩,以后吹牛時聲音就響不起來了,還要時不時被同伴嘲笑一番,落人口實(shí)。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存放稻草的稻草間,這些稻草除了充當(dāng)燃料外,整個稻草間就成了極好的藏匿點(diǎn)。尤其是冬季玩“埋尋”游戲,躲在稻草堆里,暨溫暖,又很隱蔽,難以發(fā)現(xiàn),眼睛一閉,很容易在稻草堆里睡著。經(jīng)常是游戲玩到一半忽然發(fā)現(xiàn)少了一個人,東找西找,才在稻草堆里找到呼呼大睡的小伙伴。而躲在稻谷桶里則非常刺激,拿現(xiàn)代流行話語,叫“痛并快樂著”。稻谷桶是一個圓圓的大桶子,主要用來貯藏稻谷。舊時的農(nóng)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稻谷桶。稻谷桶里裝滿稻谷,稻谷很扎人,整個身子埋在稻谷中,那稻谷是粘著身子扎人。不但扎人,還惹得你渾身發(fā)癢。而且你是越動,粘在身上的谷子就像活的蟲子一般越往里“爬”。最可氣的是一些調(diào)皮且有經(jīng)驗(yàn)的尋找者,明知道你就躲在稻谷桶里,但就是不揭穿你,開著稻桶蓋在那說閑話。躲在稻谷中的人,只好忍著扎人的稻谷,一動不動,出來不是,不出來也不是??纯磿r間差不多,才憋著笑一把把人拎出來。當(dāng)然,也有機(jī)靈點(diǎn)的,不固定在一個地點(diǎn)埋藏,而是跟隨尋找者靈活變換藏匿點(diǎn),跟在后面“躲貓貓”。
夜里埋尋,則是兼顧“盲尋”和“埋尋”兩種方法優(yōu)點(diǎn)的一種游戲。時間主要選在沒有月亮的朔日、晦日。過去的農(nóng)村。哪像現(xiàn)在,到處燈火輝煌,伸手即見五指。朔日晦日,用漆黑一片來形容,那是一點(diǎn)也不夸張,在這個時間玩“埋尋”真的是恰到好處。由于視力范圍有限,因此埋尋的范圍不能太大,地點(diǎn)一般選在室內(nèi),因?yàn)橹挥惺覂?nèi),才會真的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玩這個游戲,就會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京劇《十里坡》,武松武二哥和孫二娘在廚房里玩的就是這個套路。找人的,被找的,誰也看不見誰,只能瞎摸著。因此,夜晚埋尋,抓住了還不算完,還要加試一題:讓你猜猜我是誰?猜對有獎,猜錯了,哈哈,游戲繼續(xù)。
當(dāng)然,夜晚埋尋,如果碰到望日,月明星稀,大地一片皎潔,那只能變“埋尋”為“盲尋”了。
如果說“盲尋”和前兩種“埋尋”以戶內(nèi)游戲?yàn)橹?,參與游戲的也往往是自家?guī)讉€兄弟姐妹,以及左鄰右舍比較近的和比較要好的小伙伴。戶外埋尋,則屬于大型游戲了。參與游戲人員的范圍更廣泛了,只要有興趣的都可參加,真?zhèn)€是地不分南北,人不論親疏;游戲活動地域也更廣闊了,不再局限于一個房屋內(nèi),而是幾條小巷,一個村,甚至在野外,只要事先劃定范圍,不越界、不躲到屋里就行。游戲時間則一般在有月亮的夜晚,既要有一定的朦朧感,又要便于走路尋找。一番“紅里白”和“扥丁炮”,先選出“尋找者”,其他人便分散躲開,一聲哨響,“尋找者”便開始逐巷逐巷尋找。這個游戲,考驗(yàn)的是藏者的膽量,只要有膽量,躲的地方就越多,特別是一些在外人看來比較陰森的地方。像我們的童年伙伴阿扁,不但拍紙拍的水平奇高,膽量也奇大,經(jīng)常一個人躲在河岸邊雜草中,那里最怕有蛇出沒,還有村里那大如傘蓋子的大榕樹頂端,冷不防還拎出一節(jié)蛇骨來,害得人膽戰(zhàn)心驚。所以,阿扁最喜歡玩的捉迷藏游戲就屬這種大型戶外埋尋游戲了,每當(dāng)玩起這個游戲總是一幅趾高氣揚(yáng)樣子,讓人干瞪眼。
不過沒關(guān)系,我們就揪住阿扁玩“黑夜埋尋”游戲,這是阿扁最不喜歡的游戲。因?yàn)橥孢@個游戲,頭扁的阿扁吃虧不少。人家是即使抓住了也不一定猜的出來,阿扁呢,頭扁啊,摸一下頭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