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李安曾經在《魯豫有約》上,說過這樣的話:
“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的可以得到他們尊敬。你每天還是要來賺他們的尊敬,你要達到某一個標準?!?/p>
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與人為善,要尊重他人,可走向社會后,會發(fā)現這世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即便我們懂得尊重別人,謹守禮節(jié),可別人就是不會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我們;
經歷得多了,我們就很容易“懷疑人生”,認為好像獲得別人的尊重,不是出自他人的一種本能,而是我們必須得努力去達到別人的標準。
其實,你越尊重別人,別人越不尊重你,往往是以下4個原因。
你所處的環(huán)境“不對”
意思是能吞掉大船的魚,在陸地上的時候都不如螻蟻。
當一個人身處“不對”的環(huán)境時,他的素質、學識、經驗、感受,都可能不僅不被尊重,而且還會被“埋沒”。
只有經歷類似、素養(yǎng)相當的人,才懂得彼此以禮相待。
更何況,人們的普遍心理是,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而對“異類”抵觸,你在一個缺乏同理心的環(huán)境下,就會覺得憋屈和不自在。
例如,你推崇公正清廉,環(huán)境卻是烏煙瘴氣;
你喜歡有邊界感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卻喜歡侵犯他人和干涉他人;
那你肯定會格格不入,你主張的尊重那一套,在這個環(huán)境下不適用,因為大部分人無視且不屑于此。
他們不會認同你的好,反而會覺得你軟弱可欺。
這種人通常得寸進尺,本身帶著惡念,想脫離苦海,你就要努力跳出這個圈子。
你缺乏“找人麻煩”的“本事”
我不是戰(zhàn)爭販子,不主張以極端手段對付他人,也反對“以暴制暴”;
但“找人麻煩”卻是我們對抗惡人、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
找人麻煩,有時,就是一個輕蔑挑釁的眼神,或是一句陰陽怪氣的話;
只要能讓對方感到壓力,證明自己具備“破壞力”,那些不尊重你的人,就會自動地收斂張牙舞爪,對你禮讓三分;
例如,你沒有妨礙到對方,對方卻拿你做得不完美的事情奚落你,那你完全可以找個機會,話里話外影射他的不足之處;
只要他難受了,當他再想對你放肆時,就會考慮你也會‘出手’而選擇放棄。
那些不尊重你的人,只有在與你的交鋒中,感到了被藐視、被威脅,意識到你有時很“難纏”,可能還會耍弄他,他才會對你態(tài)度大逆轉,迎合你、尊重你。
你所謂的“尊重”,其實是毫無底線的討好
有個實驗:將一條鯊魚和好多熱帶魚放進同一個池子,用鋼化玻璃將它們隔開;鯊魚每次想捕食時,都會在鋼化玻璃上碰壁。時間長了,哪怕將鋼化玻璃取走,鯊魚也不再過去捕食。
這個實驗說明,人會形成依賴,對人也是如此;
當你嚴防死守著自己的底線,不為任何人‘格外開路’,反而會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敬畏;
他們知道,一旦觸犯了你的原則,他們就會有麻煩;
當你一味地討好他人,處處委曲求全,不懂得善待自己,而把別人高高地捧上天的時候,別人自然也無需對你尊重。
有句話說的好:別人怎樣待你,都是你自己調教出來的。
所以,自己應得的好東西,就是要爭取,要敢于發(fā)聲,畏畏縮縮、瞻前顧后地,只會讓人覺得,怠慢你也無所謂。
被虧待過的人,學會了用“不尊重”來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
作家茨威格說:
“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還年富力強的時候,發(fā)現了自己的使命?!?/p>
那些不尊重別人的人,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給他們下定義為“素質差、人品次”。
人們往往看到了別人身上的問題,而忽略了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
當一群人,為了保障自己的基本權益,而艱難困苦、聲嘶力竭地向剝削者討要自己被拖欠的薪水時,體面和尊重,基本不存在;
有句話:你之所以覺得世界公平,是因為天平向你傾斜。
但不是人人都那么幸運,當一個人的生存都得不到保證,還屢遭欺騙和傷害時,哪來的力氣去維持自己的從容?
他們的使命,就是拼盡全力去討要公平。
即便你對他們尊重,因為以往的“陰影”,他們也會本能地“刺”你一下,態(tài)度或措辭上不尊重,但本身他們并不是惡人,只是一群可憐人罷了。
尊重別人沒有錯,但成年人的世界,只“篩選”,不教育;
一些無德又自帶惡意的人,我們要么遠離,要么就學會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