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上進心的人,根本不用你費力去教。
判斷一個人究竟有沒有上進心,從他的日常行為就能看得出來。看不出來的,你再怎么推動都無濟于事,吃力不討好。
那具體怎么看?3個具體指標:
第一,看他的姿態(tài)是否謙虛。
謙虛才能看到自己的差距,有了差距,才有進步的可能。
任何一個領(lǐng)域,一個行業(yè),都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剛愎自用的井底之蛙,看不到比自己更厲害的人,一直呆在舒適圈里不愿意走出去,很容易以為這就是全世界。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人,取得了一點成就,就沾沾自喜,到處宣揚自己的成功,朋友圈里被吹捧兩句就著急上天了。
然而,在比他層次更高的人看來,這些成就不過爾爾。才到這個程度就開始洋洋得意了,以后也不會將更高階的經(jīng)驗傳授與你。
相反,一個真正上進的人,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他都會仰頭向上看,而不是平視或俯視。
這樣的人才聽得進去意見,才愿意躬身入局,孜孜不倦向別人請教。
即便過去的輝煌成績在身,也把它們藏起來,時刻以一個學(xué)生的姿態(tài)出現(xiàn),這才是聰明人,這才有人愿意教給他東西。
第二,看他有沒有執(zhí)行力。
上進的人,絕不會濫用時間,而是嚴格按照計劃來。
你去看他的時間管理一定是做得很好的。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預(yù)期取得什么成果,如果出現(xiàn)意外怎么辦,心里都有一張“表”。
說好這個月一定要完成一項新的學(xué)習(xí)計劃,那么他就會拆分到每一周,每一天,每個時段,都要具體完成什么小目標。
每個小目標落實下來都會有具體的行動,比如學(xué)幾頁課件,完成幾道練習(xí)題,掌握幾項新功能。
所有時間段都對應(yīng)一個數(shù)字和結(jié)果,完不成就去想Plan B.
而不是今天太累了,睡一會兒吧,明天天氣這么好,出去逛一下吧。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心態(tài),做不成任何事。
上進和懶惰,天生是一對反義詞。時間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寶貴的資源,你怎么利用它,就體現(xiàn)出你是什么樣的人。
一個上進的人,一定有非常落地的執(zhí)行力,他對事物拆解的顆粒度一定是具體細致的,而不是龐大全面的。
做每一件事都是一個項目,他既是項目的管理者,也是項目的執(zhí)行者,而不是項目的旁觀者。
第三,看他上進的意愿來自哪里。
如果一個人的上進心需要你不斷去激發(fā),需要通過“別人家的孩子”來做案例去比較,需要不斷用言語去刺激,那你不會讓他獲得真正的上進心,只會讓他疲于應(yīng)付。
上進心的本源,來自對自我差距的認知,以及對成就更好自我的強烈渴望。
沒有意識到差距,缺乏變成更好自我的意愿,那么做再多事情都是應(yīng)付,而不是上進。
領(lǐng)導(dǎo)說下屬不上進,女朋友抱怨男朋友不上進,父母批評孩子不上進,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
下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應(yīng)該不斷精進,而不是每天重復(fù)做相同的事情,這樣并不能帶來更高價值的產(chǎn)出。
男朋友沒有意識到未來美好的生活需要雙手奮斗,而不是閑散度日,等待天上掉餡餅。
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并不熱愛讀書,只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完成考試,實際上他的興趣根本不在此。
在外力迫使下做出的行動,絕不會長遠,也不會形成自我精進的良性循環(huán)。一旦外力停止,這樣的“上進”也會停止。
揠苗不能助長,強扭的瓜不甜。
講真,不上進的人,你就別勸了
工作這么多年,我招過的下屬不少,看的人多了,就喜歡把人進行歸類,得出一些共性的規(guī)律。
最大的感受,其實是一句老話,叫做: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在面試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大概,試用期的時候再觀察一陣,基本上一兩個月就能判斷出這個人90%的水平。
至于剩下的10%,也逃不出這個大框架,頂多是在一些工作小細節(jié)上給你驚喜或驚嚇,但不會影響大局。
舉個例子,我以前招過一個下屬A,小伙子面試時候的簡歷就透出一股認真勁。
我是個喜歡研究簡歷的人。一個人的簡歷,除了能反映TA的工作經(jīng)歷,也能看出工作態(tài)度甚至為人品性。
不上心的人,寫的簡歷就像從百度上搜的,用語和話術(shù)都很假,經(jīng)不起推敲。問幾個深入的細節(jié)問題就慌了神,給的答案非常機械化。
比如你問實操過什么項目,TA能驕傲地說出項目的名稱和自己扮演的角色,字里行間的回答就是一股培訓(xùn)過的模范生腔調(diào)。
但你再問他這個項目遇到過什么困難,怎么解決的,為什么當時采取了這個方法,背后的邏輯思考是怎么樣的,這種不能現(xiàn)場編的問題,TA就傻眼了。
但這個小伙子不一樣,他很誠實。
是自己做的就是自己做的,不是自己做的就說自己只是配合。
我問他覺得自己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他也很坦誠,不像有的面試的人,缺點都要繞個七拐八彎說成是優(yōu)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當時就跟同事說,這個人雖然基礎(chǔ)比較弱,但認真的態(tài)度很好,有潛力,值得培養(yǎng)。
后來果然不出我所料,招進來以后非常努力。
基本上我教的東西從來不用說第二遍,他會自己下去摸索,有時候給過來的方案還能帶給我驚喜。
這樣的人我根本不用督促鞭策他,他自己就有很強的自驅(qū)力。
我說一,他能給我找出來二三四,我說這樣做,他回去想了一天回來告訴我除了這樣做,是不是還可以那樣做。
只要他愿意學(xué),我就愿意教,短短半年就進步神速,在公司里也是一路晉升。
有正面例子,自然也有反例。
后來我又招了個下屬B,和A完全是反的,直到現(xiàn)在我都后悔當時面試的時候是怎么看走了眼。
不努力不上進也就罷了,關(guān)鍵這個B工作態(tài)度還有問題。
我平時和他說的最多的不是你可以怎么做,用什么方法,哪里去找信息,怎么來畫PPT,而是為什么你今天又遲到了,為什么剛才的會你沒參加,說好下午三點做好的東西現(xiàn)在七點了還沒有好。
有一次我找他談話,推心置腹地告訴他我看到的問題,希望他能改觀一下。
結(jié)果談的時候態(tài)度是好的,他也表示一定改,肯定會有進步,轉(zhuǎn)身過了兩三天,又回到了老樣子。
當時我心里就在想,毀滅吧,趕緊的,真累了,最后試用期沒過就讓他走人。
后來我經(jīng)常拿這兩個人進行對比,反思,發(fā)現(xiàn)有些事情,后天是可以教會的,但有些事情就是天生的,怎么掰都掰不回來。
上進心就屬于這種類型。它和能力其實是沒有關(guān)系的,它跟意愿有關(guān)。
自己沒有那個主觀能動性,外界再怎么施加壓力都沒用。扶不起的阿斗就算硬給他撐起來,他還是扶不起。
而且很多不上進的人,壓根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是不上進,反而還覺得現(xiàn)在的生活過得挺好的。
就像很多女生抱怨自己男朋友不上進,賺錢沒多少,這以后結(jié)婚了要買房買車養(yǎng)娃怎么夠。
但她們不知道的是,她們的男朋友并沒覺得這有什么不好,相反小日子過得挺滋潤。
這個時候你去推,你去勸,是沒用的,因為男生沒有想過以后的計劃,只在乎眼前的快樂。
說白了,就是還沒長大嘛。
但凡深入了解過現(xiàn)在的房價,咨詢過未來工作行業(yè)的薪資漲幅,考慮過以后組建家庭以后的各種開銷,但凡細細思考過,規(guī)劃過這些東西,就不會覺得現(xiàn)在OK.
我身邊有幾對情侶就是這樣,男生很有上進心,根本不需要女生去推動,自己就會去想怎么去搞錢,怎么在工作上好好表現(xiàn),怎么升職加薪,你讓他休息一下別把自己搞那么累,人家還來一句:
“不努力以后怎么給我們創(chuàng)造幸福的未來!”
聽聽,雖然這話有點官方,但女生聽了就是很有安全感,這就是覺悟?。?/p>
上進心是一個不需要教的東西,它是自發(fā)產(chǎn)生的。
當你看到和別人的差距了,不滿于這個差距,自然就會上進。
當你見識過更好的生活了,也想獲得這樣的生活品質(zhì),自然就會上進。
當你的眼界都打開了,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然就會上進。
成年人的秉性,基本上過了23,24歲以后就徹底定型了,想要改變是很難的。
除非是經(jīng)歷過什么人生的大風(fēng)大浪,大起大落,比如家里破產(chǎn),父母雙亡,負債千萬這種,品嘗過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痛苦,才有可能從根上改變?nèi)^。
否則,他走出學(xué)校后就是那個樣子,怎么改造都是白費力氣。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過得衣食無憂,沒有經(jīng)歷過社會的毒打,從幼兒園開始就一路順風(fēng)順水,你要他大學(xué)畢業(yè)以后去努力奮斗,去吃苦,基本不可能。
老板罵兩句就辭職不干了,回去家里幾套房子每個月收的租金都比這破工作強。
但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勝心,你不要費力八勁地告訴他你不怎么怎么樣就會怎么怎么樣,相反,他自己會悟。
拿我自己舉例,讀初二之前我都是廢柴一個,學(xué)習(xí)每天劃水,考試及格就行,剩下的時間天天翻墻出去跟一幫損友打游戲。
后來有一次班主任把我跟班上幾個混子叫到辦公室,把不及格的試卷一張張甩到我們每個人臉上,我TM居然還笑了,絲毫不覺得有什么愧疚。
可班主任說了一句話,我馬上站住不動了。
他說,你有什么資格笑別人?自己一副屎樣也不拿個鏡子照照。
那年頭,屎樣還是個很新鮮的罵人的詞,而且這話是當著辦公室所有老師的面說出來的,殺傷力還是有點大。
再加上那時候正值青春叛逆期,好面子,所以點燃了我的熊熊怒火。
我立刻在心里抽了自己3個大逼兜,發(fā)誓一定要奮發(fā)向上,老子不是屎,老子當然有資格笑別人。
后來就是網(wǎng)絡(luò)爽文的節(jié)奏,從那以后我發(fā)憤圖強,連續(xù)兩年考試總分都是全班第一,還拿了一次年級第一。
自那以后班主任再也不罵我,我曠課出去打游戲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怪我把其他同學(xué)都帶壞了。
現(xiàn)在看這事兒挺幼稚的,但想想我那時并沒有經(jīng)歷過家長老師的循循善誘,也不需要他們告訴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我自己就為了爭口氣把他們的嘴都堵上,所以下決心做出改變。
多年之后我知道有個詞描述這種力量,叫自驅(qū)力。
自己驅(qū)動自己,不需要外界推動你,你自己就先受不了這侮辱馬上給支棱起來了。
畢業(yè)的時候班主任還送了我一個小本子,扉頁上寫了5個字:
知恥而后勇。
這話描述我的初中生涯真的再貼切不過了。
真正上進的人,心里是有顆種子的。
外界條件最多做的就是給這顆種子澆水,給它充足的陽光,給它必需的營養(yǎng),然后等著它慢慢長成參天大樹。
不上進的,擺爛的人,心里沒有那顆種子。你再怎么施肥澆水甚至動土,都沒用,都是白費勁。
那這顆種子怎么來的?
從小的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長大以后的社會經(jīng)歷,產(chǎn)生綜合的化學(xué)作用,最后塑造出了這顆種子。
就像很多人在后臺問我,怎么判斷一個人有沒有上進心?
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你看這個人現(xiàn)在的行為表現(xiàn)是看不出來的,要把時間軸拉長,拉回到他的童年,他讀書的時候,他畢業(yè)之后所經(jīng)歷的種種。
沒有人是突然變得上進,也沒有人是突然就開始擺爛的,一切行為都有根可尋。
而當你尋到那個根源的時候,就會知道單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改變不了的。
就像很多女生一門心思想要改造自己的男友,讓他變成這樣,變成那樣。
當然這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但你真的能夠成功,并不是有多大能耐,而是對方本身有這個意愿和能力去改變,你只是喚醒了他心里的種子而已。
反過來也是一樣,沒有這顆種子,再怎么努力都白搭。
這話說出來有點悲觀,卻是事實。還記得我開頭說的那句話嗎?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以前我覺得一個人有沒有成就,智商是第一位的。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發(fā)現(xiàn),智商這個東西,是可以后天慢慢培養(yǎng)的,又不是要你去研究高精尖的科技,普通人的智商完全可以應(yīng)付生活中90%的事情。
意愿,才是最難的。
上進心既不是能力,也不是天性,它是一種選擇。
勸一個不上進的人去上進,就如同叫醒一個故意裝睡的人,真的不用麻煩了。
作者:張良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