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藍天
近期,又一波疫情掀起,小區(qū)實施封閉式管控,買菜有點困難了。突然想起了父親的菜園子,自給自足,豐衣足食,讓人難忘。現(xiàn)在,真的很想有自己的一塊菜地呀!
80年代中期,我們搬了新家,6分的莊基地,僅蓋了三間里生外熟的磚泥混合瓦房,窮呀!所以,新房子的東邊有一塊不大不小空地。于是,父親就把它整理出來,弄成了個菜園子。
本以為能種多少菜呢,可是,父親并沒有種太多品種,而是只種了一種菜—-茄子,共有五六十顆,雖然不多,但父親卻把它侍弄得很好,所以,碩果累累,結的茄子根本吃不完。于是,就有了個買茄子的營生。當時,家境還不算好,將能達到溫飽水平,買茄子還可以補貼家用。所以,再累,父親也高興。母親高興得在一旁當下手,也是忙得不亦樂乎。
父親種地是一把好手,當過生產(chǎn)隊長,曾帶領一個隊的人解決了溫飽問題。所以,對種菜這活,他并不是外行。于是,便和母親配合默契,父親負責澆澆水、鋤鋤地、施施肥,有時候還要打打農(nóng)藥,防止蟲害。母親就幫著拔拔草、給茄子苗打打岔、摘茄子,等等。父親除了地里的農(nóng)活忙完外,在家種茄子便成了他和母親的大事,老兩口樂不知疲。
為了能夠把菜種好,父親和哥哥商量,花錢專門在院子里打了一口壓桿井。這可方便多了。雖然壓桿井很省力,但對于兩個五六十歲的人來說,澆菜地也是件不輕的活。我們兄弟姐妹五個都不在家的時候,只能是老兩口自己干,提水澆菜地太累了。十五六歲的我,有時候還累得兩個手痛不行,別說兩個老人了。后來,二哥想了個辦法,直接把一根水管子接到壓桿井上,另一頭拉到菜地那邊,可省了不少力氣,解決了個大難題。
當時,大哥在鄉(xiāng)里上班,二哥在外做生意,大姐在外學醫(yī),小妹在外公的城市找事干。我在20公里外的集鎮(zhèn)上上初中,每個周末才能回家。平時都是誰回家,誰幫幫忙。
在父母的努力下,茄子長勢喜人,有的茄顆都長了一人高。父親說,這菜是有靈性的,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它就會用果實好好回報。所以,茄子結得很多。結得最多的時候,一下子摘了五六簍筐,吃不完,賣吧!
誰去賣?便成了問題。父母年歲大了,母親離不開家,靠父親一個人根本不行。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又都有自己的事。怎么辦?(未完,有后續(xù))
見后續(xù)《第一次賣菜》。
注:文中圖片為網(wǎng)載圖片,如有侵權聯(lián)系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