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者,人恒愛之;自輕者,人必輕之。——孟子
深表贊同!
曾以為人與人相處,重的是以心換心,投桃報李。
經(jīng)歷滄桑,生活又告訴我們,不管你怎么示好,總有人不待見你,事事刁難你。
事實上,不是我們不夠好,而是我們遇人不淑。
面對他人的惡意,不必耿耿于懷,急著回懟,甚至翻臉,聰明的人都會這樣做。
01,能為難你的人,也不是善人
魯迅先生曾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深以為然!
生活中我們常常又見到:
真正良善的人,待人往往是如沐春風,從來不需要通過貶低和踩踏他人而抬高自己。
相反,越是沒有本事的人,越是愛欺負弱小,只因為他們想從弱者身上找回那點可憐的自尊。正如有一句話說得好“下等社會,人踩人”。
所以,能刁難你的人往往也不是什么謙謙君子,善良之輩。
很多年前的一件舊事,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讀書的時候,曾利用暑假在一家餐館做洗碗工。老板把后廚交給一位“挑面”師傅(會做重慶小面的人)來管理,我也不例外。
“挑面”師傅是位芳齡三十的女士,顴骨高凸,話里總是夾槍帶棒,就算擠出來的笑容也不見得有多少柔和。
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進廚房就被訓話,老板交代過廚房里的一切事由“挑面”師傅說了算。心里盤算,比起活下去的希望,受點委屈又算什么。訓話,我也就當成了理所當然。
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有次我正在埋頭洗碗,恍惚間哼起了歌來。就見一個竹勺拖著尾巴從我左側(cè)飛過來,打在我的頭上,有滾燙的東西貼在左臉上,瞬間燙得通紅。
燙??!我痛得跳起來。
順手一抓,一小撮熱騰騰的面條死死地黏在手上,跟著就見一個女人跺腳,叉腰站在我身邊,抖著兩塊肥厚的嘴唇展示她的“獅吼功”:“你以為是在馬路邊上?上班時間大聲喧嘩罰款20元!”
當年一個月的工資才兩百百,罰款20元,至少五天白干了。我以為后廚就一地下室,根本就沒有客人進來,哼一下小曲以解工作的沉悶,有何不可?
規(guī)矩是人家定的,只能認了。燙傷了也是白燙,工資照扣,要么就走人。
那時候的人膽小,又怕丟了工作,就算自己受到傷害也不敢反駁,淚水混著委屈吞了。一直到現(xiàn)在我的左臉上還有一小塊白色的淡痕,明顯與周邊的膚色不一致。
后來又見到“挑面”師傅跟客人懟,客人可不慣她,耳光只管招呼,幾耳光下來立馬慫了,然后就拿后廚的員工出氣。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扯老板的“虎皮”欺負職位比自己低的員工。
真正的強者,見識過“山海遼闊”,對各色生靈心存敬畏,更懂得尊重比自己弱小的人。正如一句詩“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那以后我就明白:能為難你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人。
02,面對為難你的人,適度地寬容,時間自然會給你答案
很多年后再見到那位“挑面”師傅,正在一家超市里清潔地板。
當年的事我也忍了,也寬恕了。
我們就像老朋友一樣聊聊天,從聊天中得知餐館沒過兩年就拆遷了,老板回鄉(xiāng)下去了。失業(yè)后的“挑面”師傅找了幾份工作都不如意,她嘴里怨的不是同事如何刻薄無禮,就是老板格局太小。
對于她的話我只有以微笑報之,匆忙借口有事離開。
喜歡處處為難你的人,一般心胸都很狹窄。他們對誰都一樣,你只管勤打招呼,不深交,這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面對有人為難你時,用不著翻臉,適度地寬容,這不是軟弱,也不是面對現(xiàn)實的無可奈何,而是一種風度,也是一種大智慧。
我們跟一個惡心的人去爭個面紅耳赤,我們不也跟他們一樣了嗎?能容小人者,必定是君子。要相信,時間自然會給你答案的。
玻璃大王曹德旺嘎,年輕的時候是被村里人打著趕出村里的,后來發(fā)跡了,對打他的人,并沒有睚眥必報,還把他們安頓到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并感謝他們,說:“沒有你們那幾拳,我是不會跑出去的,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那不就跟你們一樣了?!?/p>
這就是做人的境界。
真正的強者,是有韌性的,也是有智慧的,正如馬祖禪師稱贊隱峰禪師:“能進能退,乃真正法器?!?/p>
遇事能屈能伸,福氣自然就跟著來了。
03,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你不是佛,何須“割肉喂鷹”?
為人處世,寬容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人有寬容心沒錯,但你的寬容要有度,一味地容忍就容易被人貼上了“懦弱”的標簽,別人就認為你軟弱可欺,就會經(jīng)常拿你開涮。
所以,凡事有度,過猶不及。做人有尺,堅守自己的底線。當你遭遇生活中那些不公平的待遇時,就要敢于“掀桌子”,大聲拒絕,而不是默默忍受,照單全收。
作家馮驥才的一句話,給出了標準的答案:“一個人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獲得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p>
底線,是每個人做人的基石,更是為人處世的核心。底線必須堅守,你失守得越多,福氣損失得也就越多。事實上能為難你的人,往往都是不在意你的人,在意你的人還會為難你嗎?
所以,你又何必于“舍身飼虎”,不如狠狠地拒絕,讓刁難你的人知難而退,建立起自己安身立命的規(guī)矩,別人對你反而客客氣氣。
身邊的一個小故事。
朋友峰哥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公司從事銷售,剛進公司的時候,給自己的告誡就是:裝孫子。
同事一有事,他就樂呵呵地湊過去幫忙。同事有一筆貨款收不回來,就想著把他拉來“背鍋”。峰哥一聽同事有困難,二話不說就跑去了。到了目的地,無論怎么解釋,客戶就是不給貨款。
果不其然,同事在匯報里就埋怨峰哥辦事欠妥,造成貨款收不回來。
那以后,峰哥開始學會了與人周旋,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不干涉別人的事,遇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敢于拒絕。然后努力學習,悄悄積累人脈,幾年后靠著良好的客情關(guān)系,建立起了自己的公司。
最后,瀟灑轉(zhuǎn)身,讓曾經(jīng)刁難自己的同事再也高攀不起。
后記:
河水清幽,美輪美奐。當河水越過了河岸,就變成了人人怨恨的洪水。
火苗絢麗,溫暖有光。當火苗成燎原之勢,便成了生靈涂炭的火災。
世間萬物,拋棄了底線,便是災難。
當面對為難你的人,我們可以試著去寬容,但也要留有底線。惡不論大小,最終都會是隱患。所以,一旦觸及底線時要善于反擊,讓他們覺得你不是很好惹。
做人,各有各的苦,凡事多為別人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也要替自己想想。這樣才能做到子夏口中的君子形象: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鄒謇,祖籍四川渠縣,現(xiàn)居重慶。已出版散文集《淡淡的槐花香》,《四月青陽》,《春風拂面》。長篇小說《陰陽跨界人》,《太醫(yī)令》等。多家平臺簽約作家,多篇文章納入中考題庫。生性淡泊,有故事,有信仰。眾生見我類草木,我見眾生是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