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有消息稱,北京地區(qū)消費貸利率較年初出現較大幅度下調,部分銀行的消費貸最低年利率降至3.8%,引起消費者的關注。那么,上海等地是否也同步下調?
《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對多家銀行進行采訪調查發(fā)現,目前上海地區(qū)的消費貸年利率仍主要集中在4%以上,主要以國有大行的報價利率為主,股份制銀行報價相對更高。
一位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近期有銀行推出一定利率優(yōu)惠,但對客戶的資質要求相當高,能完全符合條件的客戶并不多,至于真實利率多少仍需看客戶資質來判定。
消費貸利率降至4%以下
據有關媒體報道,北京地區(qū)的銀行近期消費貸利率出現下滑,且多家國有大行采取消費貸利率優(yōu)惠政策,部分銀行相關產品最低利率降至4%以下。
報道稱,今年7月中旬,工商銀行“融e借”和農業(yè)銀行“網捷貸”的最低年利率均已降至3.8%。建設銀行“快貸”最低年利率由原來的4.35%下降至4.05%。
針對此情況,《國際金融報》記者對上海地區(qū)的國有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銀行進行采訪調查,但他們普遍表示,消費貸款利率并未出現明顯松動。
整體來看,目前國有銀行提供的無抵押消費貸的貸款利率報價最低,年化利率最低報價區(qū)間在4%-4.6% ,而股份制銀行無抵押消費貸報價相對較高,多數銀行利率超4.6%。
以平安銀行無抵押消費貸“白領貸”為例,雖然宣傳頁面顯示該產品年利率在3.852%-9.72%,但記者采訪獲悉,該產品普遍年利率在4.68%以上。
另外,招商銀行1年以內的消費貸基準利率為4.35%,而1-5年期的貸款基準利率為4.75%。從消費貸的貸款利率構成來看,主要是在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加點”。換言之,對客戶來講,實際貸款利率必然要高于銀行提供的貸款基準利率。
“可能不同地區(qū)的各分支銀行會根據自身情況,對消費貸的貸款利率給予微調,或者是加點不同,但普遍不會低于貸款基準利率?!蹦硣写笮锌蛻艚浝砀嬖V《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年初至今,在上海地區(qū)該銀行的消費貸款利率并沒有較大幅度的下調。
那么,是否有年利率低于4%的消費貸?據記者了解,確實存在,但并不普及。例如,工商銀行的“融e借”貸款顯示,在2022年7月26日至8月31日期間,通過手機銀行、智能終端等渠道辦理該業(yè)務可享年利率優(yōu)惠,最低1年期利率為3.99%,1年期以上為4.18%。
貸款“隱含”條件頗多
事實上,今年為了擴大消費貸產品市場規(guī)模,多數銀行在其產品的宣傳上可謂頗為用心。
據一位消費者反映,近期,多家銀行通過短信或電話的方式,向其宣傳推介相關產品,甚至還打出貸款利率優(yōu)惠及低廉利率的宣傳口號。例如,“線上申請,隨借隨還,年化利率3.8%起,額度最高可達20萬元”。而“低廉”的利率確實讓不少消費者感到心動。
不過,從實際的貸款操作看,并沒有得到真正滿足。上海地區(qū)某股份制大行信貸部經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這更多是一種吸引客戶的宣傳手段,很少有客戶能獲取”。
“我們確實能夠辦理年化利率3.8%的消費貸產品,但是不是無抵押的信貸,而是需要有良好房產作為抵押擔保物,才能提供給客戶?!鄙鲜隹蛻艚浝肀硎荆斍般y行對于客戶的資質審核還是非常嚴格的,而這種貸款利率的優(yōu)惠并不意味著銀行要“放水”。
“今年,銀行對不良的容忍度還是較低的。當前,市場上雖然國有大行表示能提供給客戶的消費貸年化貸款利率較低廉,但隱藏著對客戶資質的高要求,而且給予的額度也不多,至于客戶真實能獲得的貸款利率到底多少,仍需要看資料審核后的結果?!鄙鲜隹蛻艚浝矸Q。
與此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多數銀行在消費貸款的投放上確實存在一定“偏好”,并且在為客戶發(fā)放個人消費貸款時,多數銀行還會詳細詢問客戶從事的職業(yè)類型及單位信息,包括社保公積金額度等情況,并且更加偏向給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等在職員工提供更大的利率優(yōu)惠。
例如,招商銀行便設置了企業(yè)“白名單”,在名單中的企業(yè)員工才可享受最低的消費貸款利率。農行方面也表示,只有在國企、事業(yè)單位上班的客戶,才有辦理該行消費貸的資格。
“當前,消費金融行業(yè)的利率水平相較前兩年來說,有了明顯的下降,但由于利率定價具有‘千人千面’的特征,不同用戶的資質及評估結果不同,因此具體到個體用戶的體驗,可能會存在差異?!币子^分析金融行業(yè)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在她看來,當前,多家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開展“降利”等營銷活動,但其所采取的降息并非“普降”,而是有條件、有針對性的一種舉措,也是用戶精細化運營的一種具體表現。
“這種行為針對活躍度低的用戶,能夠實現喚醒‘沉睡用戶’。針對貧困學生,則是響應監(jiān)管號召,具有多重用意及目的?!碧K筱芮稱,針對優(yōu)質客戶提供低息產品,早已成為消費金融領域一種常態(tài),對于這些機構來說,如何劃定目標客群范圍并采取差異化的利率定價策略則是一種考驗。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