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邀請我回答在林區(qū)迷了路怎么辦問題,我找不到他提問題的地方了,我把我要說的話寫在下面,以供參考——
我在林區(qū)工作了三十幾年,可以說經(jīng)驗豐富,可是也迷過路。我佩服紅軍長征到達俄界后,橫穿白龍江上游林區(qū),出臘子口,他們是在那樣的年代是怎么做到的?
白龍江林區(qū)比起東北和西南林區(qū),也只是小巫見大巫了,但它畢竟是林區(qū),因此,迷路、發(fā)生意外隨時都可能發(fā)生。
人們把森林比作“林海”,大海者無邊無際。
在林區(qū)迷路,最要緊的是不要慌張!回憶所走過的路線和所在的大體位置。行動要更加穩(wěn)、慢,防止摔倒!
如果實在回憶不起所走過的路線,只有朝山下走,這就要走好多冤枉路。
下邊是我1983年的一次迷路經(jīng)過,2015年8月24日發(fā)在新浪博客上的文字。怎么跑到百度文庫那里去了。
其實本文寫作時間很早,大約是1989年前后,最早發(fā)在《白林江林業(yè)》內(nèi)部雜志的。在這里我覺得有必要說明一下,網(wǎng)友才能讀明白。事情發(fā)生的具體地點在白龍江中游林區(qū),行政管理區(qū)域在甘肅省舟曲縣,羊布梁。我那時三十多歲,耿建和邱祖清二十過一點。
迷路羊布梁
1983年,我在白龍江管理局林業(yè)科研所工作時,科管室要進行高海拔植被調(diào)查。我當時在經(jīng)營室工作,這個工作本來與我無關(guān)。
但是科管室的鐘芳祥主任卻不知為什么看上了我,想叫我協(xié)助參加。我當時正值年富力強,兩膀有力,“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庇X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爬山鉆林,如走平地,也就欣然應允了。
更何況調(diào)查地點就選在我們當時已踏平了的高海拔試驗地的羊布梁上。從地形圖上看離試驗地高差只有800米。可是,要穿過那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從海拔3300米的高海拔試驗地爬到海拔4100米的山巔,卻要好幾十里的路程。為了選擇一條既近又易爬的路線,決定由我和耿建、邱祖清三人先去踏察。
5月的一天,司機胡和平開著雙排座汽車把我們?nèi)齻€從海拔2400米的沙灘試驗站,送到海拔3000米高的沙灘林場五工段集材道終點。我們看著脖子上掛著的海拔儀,為縮短路程,開始幾乎是垂直往上爬。半小時后,雙腿灌鉛般沉重,大口大口喘粗氣,我們不得不迂回向上爬。在密不透風的杜鵑冷杉林中,累了一頭栽倒在軍毯般的苔蘚上,乜斜著困眼端詳那蓬麻似的雄健、挺拔的顆顆冷杉的倩影,和從如聚的樹梢透過的那斑斑亮點,深感自身的渺小。不要說那些參天大樹,就是那些林下被壓的,和人一般高的冷杉幼樹,論年紀,都是我們的爺爺,或者是爺爺?shù)臓敔敗E琅劳M?,漸漸地,樹身開始低矮了,不久我們的頭也冒出了樹梢。
我們終于穿越了杜鵑冷杉林帶,跨進高山灌叢林帶的下限。虬曲虎盤的高山柏、方枝柏,顆顆賽過那些價值連城的嶺南盆景絕品。一片片密枝杜
鵑、高山柳、中華柳,遠看象剛換過毛的牦牛,光遛遛地順山匍匐而下;近觀,似羞滴滴迎賓的少女;齊腰深。我們連撥帶爬,繼續(xù)向上,向上……最后,我們把一切都踩在了腳下,我們終于爬到了羊布梁頂,到達了目的地。
可是,各溝小岔、樹梢間,白茫茫的煙霧轉(zhuǎn)眼間升騰起來,凝結(jié)聚集,似棉團,象輕紗,漫地遮天,彌漫過來,嚴嚴實實地又把我們包裹起來。霧乘風威,翻江倒海,生要把我們又卷進那黛綠色的“?!钡住N覀儏s如臨仙境,“人乎,仙乎……天上,人間……”地一邊湊著詩,一邊撥開層層霧障,踩著晶瑩的露珠閑庭信步。風吹得很猛,憋得我們張不開口,把我們湊出的沒成句的詩也隨手搶走了;霧卻象少女剛出浴的嫩手,撫摸著我們的臉面;那些佝僂著腰,向我們致意的灌叢們,時時拉牽著我們的衣袖要說悄悄話。我們的衣褲鞋襪被打濕了,不敢坐下來休息一會兒。走到陡峭處,耿建和邱祖清象幼兒園里的小朋友,爬上匍匐的灌叢,向山下滑去。
“小邱……耿建。。。?!蔽乙娝麄z直往山下滑,死聲地喊“不敢滑遠!下去上不來了!”
“我們不上來了,王師--你也下來吧……”人同回音一起
早被重霧籠罩住,模模糊糊,朦朦朧朧。
我只有連滾帶爬追趕下去:“站住,你倆哪里去?”“回去呀!”“回哪兒?”“你說回哪兒?”“恐怕哪兒都回不去了……”
我說下山的大方向錯了,他倆都說沒錯,二比一,我也有些茫然起來?!板e沒錯,也無妨,權(quán)當山那邊游一趟……”我當時口里這樣風趣地說,心里在起:“時間還早,大不了多爬十來里山,不要在野外爭吵起來……”哪料到,我們卻跌落到那綠海的“漩渦”里出不來了。
下午兩點多,我們還在不見天日的大森林里徘徊?!拔覀兠月妨?,今天怕回不去了,現(xiàn)在只有一直朝山下走,才能走出森林……”我不得不發(fā)出指令。
3點鐘,我們見到了幾頭牦牛在林中悠閑地啃著青草,我的神經(jīng)才放松了,高興地說:“趕上牛,我們很快就會找到放牧的?!?/p>
4點,牦牛總算把我們帶出了大森林,并且順利地找到了一個懂漢話的藏民小男孩。一打聽,我們迷的路還不算遠,從牧民去沙灘林場趕商店的豁口翻過去,抄近道,7點前,我們還可以翻過羊布梁去。怕再迷路,我們給了那個小男孩5元錢,叫把我們帶上了梁。
我們幾乎是跑步前進。
8點鐘,我們才順利地走到了沙灘林場五工段,還沒等我們給站上打電話(林場工段到場架有有線電話),胡和平拉著一車人,打著手電,上山找我們來了。一見我們順利返回,大家高興得跳起來,好象幾年沒見面似的。
這件事過去十幾年了,我總覺得象是昨天發(fā)生的一般。從這一件小事中我也悟到:每座山都象一座金字塔?!吧巾斪咤e一步,山下要跑十里?!边@個怕人人領略過了吧。以此類推,“天上一天,凡間一年?!迸乱彩鞘聦?,凡事都是下大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