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長城很像一條巨龍。它走大漠,攀賀蘭、越太行,自燕山而下,向渤海飛馳,在遼西走廊上挽了個結,豎起了山海雄關,隨之引頸入海,那樣子很像一龍頭探入大海、弄濤舞浪,故曰:老龍頭。
老龍頭堪稱長城的精華建筑。任何一個稍懂點建筑學的都知道,一個龐大的地面建筑伸展到大海里需要多少復雜的技術支援。據說是當年徐達領的命,用了不少人力、物力,辦法雖土,效果卻不錯。比如磚石下面皆鐵鍋做基礎……
我確實看見了鑿有馬蹄型凹槽的條石以及鑿有圓孔透眼的異型石塊。與翻動的大海一起,攪動著人們的思緒。
開始是為了防御,后來變成了文人墨客觀海抒情的好去處。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等的墨跡四處可見,當然現(xiàn)代的更多。比如:顧炎武、李攀龍等。
我登上老龍頭時恰好是萬里無云,面對波濤洶涌、云水蒼茫的大海,腦子里忽然就出現(xiàn)了“長城萬里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大風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極目遠眺,海天一色……
徐達駐守山海關時,硬是將此打造成了一個鐵打的營盤。校場、龍武營、將臺、議事廳、宅祠、甚至還有牢房。
老黃的女兒扭著蛇一樣的細腰一轉身便進了牢房,我好像是受了什么啟發(fā),硬是將自己有點肥碩的身子擠了進去。各自坐在一張有點像床的土墩上寫悔過書。
可哪里寫得進去哦,小美女簡直就是一魔鬼,俺這女干部竟也心旌搖蕩起來……唉!徐達呀,當年你們的俘虜營里有這樣禍禍水的紅顏嗎?
山海關有兩道城門,中間是一堅如鐵桶般的城池。曰:甕城。攻城掠寨時若不能趕在對方關閉第二道城門時沖出,亂箭立刻便會將你射死。
這樣的設置任何人恐怕都會聯(lián)想到“甕中捉鱉”。再加上城中那高高聳立著的土炮和土槍,被判死刑那是加了幾重保險的。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也是應得的應分的。 事實是它破了,破得有些莫名其妙。
因為敵人根本就沒有攻城,沒有花費一槍一彈,門就自己開了。為什么?因為一個女人,一個名叫陳圓圓的嫵媚女人。 站在這現(xiàn)在看來都還是固若金湯的城墻下你沒法不思考: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事情是枉費了心機的?
對于一個英武剽悍的男人而言究竟什么才是最最重要的?江山?社稷?還是……難道真應了那句“世間溫暖論到極致男女之間的一個情字”!”
歷史上的北方多戰(zhàn)亂 ,尤其是像山海關這樣的軍事重鎮(zhèn)。反映在飲食上,無論物質還是心情,人們都不可能將一頓飯做得像江南那樣精耕細作。簡單、粗糙是主旋律。 我總覺得其內涵遠不止于此。
因為老黃的面子,我曾在山海關吃到過一頓殺豬又宰羊的盛宴。可那頓飯吃得實在不怎么樣。
放眼望去,滿滿當當?shù)囊蛔?,卻都是無法順利入口的。一個大蔥做成了幾樣:蘸醬的,切成幾節(jié)丟在盤里,涼拌的不過是多了些醬油和醋泡著……山里挖來的各式野菜,用水焯了,也是在邊上丟盤醬了事。葷菜是黃燜羊肉、豬肉粉條、蘑菇燉小雞等北方傳統(tǒng)菜肴。調味都很單純,除了咸還是咸。
對于吃慣了講究口味、火候和色澤的川菜的人來說只有一個感覺:千篇一的大蔥和羊肉,就不要奢望其它什么珍奇葷腥啦。幾個小時下來基本就是忍受,不得不忍受著那聊塞枯腸的羊肉和千篇一律的大蔥蘸醬……
如晏看我一副苦難相,有些同情:“你呀,野外生存的機會少了。挑嘴的結果知道嗎?缺少口福……”一邊說一邊拈了一塊有幾根肋條連著的手抓很有滋味地嚼了起來。
山海關雄奇彪悍的后裔們啊,當他們咽下每一棵大蔥的時候,難道就沒有過疑問:徐達當年鎮(zhèn)守山海關時也是吃蔥,沖鋒陷陣時的力量也是來自這大蔥? 正思忖著,被對面一自稱是邵逸夫孫女的東北女人吸引了。
從她秀氣的五官和手指來看,我覺著真有點大家閨秀的風范!但當我看到她熟練地打開桌上的煙盒、點煙、一圈一圈吐著煙圈,還不忘了跟身邊的男人們響亮地碰杯時,又覺得有點褻瀆邵逸夫了。
望著這張籠罩在她自己吐出的煙霧中臉,一直在想:這是一個怎樣的人?披花戴草,自己美妙的身體和生命哪個更重要?好像都沒有逃過用煙和酒來點燃生命的激情……
不自覺地拉了一下如晏的衣角:“你看這女人,是不是有點意思?”“嗯!有點味道。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瞬間看,那臉是變化、跳躍的呢,有時善,有時兇。八成有些故事呢?!比珀陶f話時眼睛一直盯著她紅潤、且俗且活泛的面龐。“把這張臉幫俺留下了,如何?”“行??!”如晏從容地走了過去……
女人非常友好,不僅探出頭溫情地與我們交流了,還將那雙綴滿了首飾的手專門拿了出來。 這片土地很容易讓人生出不安全感。競技場上的各種搏殺和爭奪,以一種奇詭和莫測的方式嵌入人們的生活。
飲食簡單也許只在其次。從紛亂中走出來的人,粗獷可能更具強大的生命力。不論吃什么都可以紅光滿面地大快朵頤,且已成了人際交往的普遍表情。但這樣的食肉者很難有一種素心。
誠如面前這位美麗而詭異的女郎。 人來了茶不熱,有些茶總是熱的。當山海關的街頭早已經是車水馬龍時,他們也只是把高樓當作新的長城,把汽車當作新的戰(zhàn)馬,血管里仍然奔涌著當年御敵時火一樣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