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標(biāo) 收聽朗讀音頻
文/京博國學(xu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是什么呢?是把責(zé)任推卸給環(huán)境和別人,還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原因。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guān)系處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做人最忌諱的,是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個男人近期發(fā)現(xiàn),妻子的耳朵越來越聾,經(jīng)常是問了好幾遍都沒有回應(yīng)。于是,他就去問醫(yī)生:“我該怎么辦?”
醫(yī)生告訴他:“你可以試著多喊幾次,比如先站遠點提問,然后站近點提問,最后站在她身后提問?!?/p>
男人回到家,進門的時候問了一句:“親愛的,今晚吃什么?”沒有聽到回應(yīng)。
男人就往前邁了幾大步,接著問:“親愛的,今晚吃什么?”依然沒有聽到回應(yīng)。
男人失望地走到妻子身后,又一次問道:“今晚吃什么?”
這時候,他聽到妻子說:“吃魚啊!我都回答你三遍了!”
在人生的旅途上,人們往往背著兩個包袱,一個包袱上寫著他人的過失,另一個包袱上寫著自己的過失。
然而很多人卻往往把寫著他人過失的包袱放到胸前,而把寫著自己過失的包袱放在了背后。所以這類人無論怎么樣看也看不到自己的過失,但是一低頭,卻很容易看到別人的過失。
他們總能理直氣壯地說道:“我沒問題,都是你的問題?!庇只蛘摺斑@個事情和我無關(guān),你去找其他人?!薄叭绻矣袉栴},也都是你造成的。”
少時怨父母,成人后怨社會,年老后怨子女,卻從來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這么一句話:“小人無錯,君子常過?!毙∪擞肋h覺得自己沒有錯,錯的是別人,君子常常反省自己的過錯。
事實上,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是內(nèi)求,越是層次低的人越是外求。越是無能的人,越是喜歡挑剔別人的錯。
最好的自省,就是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強者懂得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直接解決問題;弱者忽視問題,推開責(zé)任,抱怨不止。
所謂自我反省,其實就是自我檢查,自知己短,從而彌補短處、糾正過失。人生在世,要面對兩個課題:一個是外部的,一個是自己的。
我們無法決定外部的事情,但能通過反思不足改變自己。
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習(xí)慣地掩飾自己的錯誤,不敢面對。這是因為反省是一個自我解剖的過程,就像一個人拿起刀親手割掉身上的毒瘤一樣,需要極大的勇氣。
當(dāng)我們愿意面對真實的自己,向內(nèi)看自己,我們就擁有了自我超越的勇氣。
魯迅說過:“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p>
學(xué)會自省的人,才會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絕不會一味地去責(zé)備他人,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駕馭自己的人生軌跡,才會越來越接近成功。
曾國藩在每天的日記里,都要將自己一天的言行進行一番徹徹底底的反思、清掃。
有一次,曾國藩的朋友竇蘭泉來切磋,曾國藩并末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詞氣虛吐,與人談理”。本來是一件增益學(xué)業(yè)的事,結(jié)果卻適得其反,二人不歡而散。
曾國藩后來反省說:“彼此持論不合,反復(fù)辯詰,余內(nèi)有矜氣,自是特甚,反疑別人不虛心。何以明于責(zé)人而暗于責(zé)己也?”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九,曾國藩去岱云家為其母拜壽。本是喜慶之事,結(jié)果曾國藩出言不慎,弄得大家十分尷尬,宴席一散便匆忙回家。
他在當(dāng)天的日記中反省道:“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煙。如再妄語,明神殛之!并求不棄我者,時時以此相責(zé)?!?/p>
曾國藩的一生,就是自省的一生,最終,他的人生修養(yǎng)和事業(yè)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成為一代中興名臣。
古人有云:“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p>
只有懂得了常思己過,才會擯棄憤世嫉俗之心,撫平生命的浮躁,讓心胸豁然開朗;才會擁有寬廣恢宏的氣度,揚長避短,擇善而行;才會能約束我們?nèi)粘5男袨?,?guī)范我們前行的道路。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做更好的自己,遇見最好的生活。
主播:呂鵬
資深媒體人,大叔嗓音的小咸肉
文章來源:京博國學(xué)(ID:jingboguoxue)
作者:京博國學(xué),最有格調(diào)的國學(xué)微刊。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