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在盤山公路上行駛一個半小時后,終于到達了我們的最終目的地――三清山。 三清山,無數(shù)次期待的三清山,讓無數(shù)旅游者贊嘆的三清山,就這樣突然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我仰望山脈,沒有任何的特殊,沒有任何的獨到,甚至,連傳說中的建筑也沒有,難道,這就是我一直牽掛的三清山? 走過去,才知道,這只是山的入口,而真正要見到三清山的真面貌,還需要坐三十八分鐘的纜車,還要翻越幾座大山,才能到達三清山1200米的高度,才算是真正進入了三清山。這可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啊。
到纜車售票處買票,被告之,現(xiàn)在購票要等三個小時,至于什么時候坐上纜車,那是誰也不知道。望著那如織的游客,望著那黑壓壓等待纜車的人,我們的心都涼了半截,如此等下去,上山已經(jīng)是半夜了,我們又有什么時間來游玩呢?詢問旁人是否有其他上山的辦法,告之可以爬上去,體力好的話一個小時可以爬上山。 和先生商量了一下,覺得與其干等著,不如自己行動,雖然會消耗很多體力,雖然會很疲憊,但是,既然是來山中,不爬山又怎么能體會到山的情趣呢?我們的體力不算好,我們也不打算在一個小時內(nèi)爬上山,我們可以慢慢欣賞,慢慢瀏覽,既然是出來旅游,這,不就是風景嗎?
這樣決定后,我們就開始了登山。我們要登的是梯云嶺。梯云嶺,顧名思義,就是能夠通到云端的梯子,如此想來,其山路之陡,山路之長,也就可想而知了。早就看到網(wǎng)友們介紹過,這是一條游八千多格臺階組成的山路,海拔是一千兩百多米,長度大概是3.5公里。 登山的人也不少,大概也是和我們一樣,想上山但卻苦于無法坐上纜車的人吧。山澗溪水叮咚,道上樹木成蔭,到也別有一番味道。只是,體力,卻是越來越不行了,一開始,還能走上十幾分鐘在休息一下,到后來,幾乎是走幾分鐘就想要休息了,而在一些陡峭的地方,我?guī)缀跏敲靠吹揭粋€石凳或者是有點平坦的石頭就想坐上去,喘兩口粗氣,喝幾口水,看兩眼風景,再望望前后和我們一樣登山的人們,心中有喜悅,也有擔憂。喜悅的是,我們已經(jīng)走了很多的路,而且還有那么多的人在我們后面,在實際的登上過程中,我們的體力似乎還是可以的;擔憂的是,望著前面峰回路轉(zhuǎn)的臺階,我們不知道何時是盡頭,前面的路到底如何。
也有挑夫,是當?shù)氐霓r(nóng)民。我們在登山的過程中就遇到了好多個。他們的年紀一般都在三四十歲,個子看上去都不高,許是長年的擔子壓的,許是個子不高更適合登山。他們用一根扁擔挑起前后兩袋重物,有些是油,有些是米,有些挑的,則是蔬菜,山上什么都沒有,就只靠這樣的挑夫每天挑上去。挑的時候,他們一手搭在扁擔前方,另一只手,也不閑著,拿一根棍,在扁擔后肩膀處架上。一開始,我看到這樣的挑夫難以理解,為何本身已經(jīng)夠沉重了,還要再用一根棍子來壓自己呢?后來,看到所有的挑夫都是這樣,我就在想,這也許是一種減少晃動,減輕負擔,尤其是山上時負擔的好方法呢。 挑夫的速度不快,當我們和他們一起開始出發(fā)的時候,他們被我們遠遠地落在后面,可是過不了多久,我們就發(fā)現(xiàn)他們總是陰魂不散地在我們附近,要么是在我們前面一點點,要么就在我們后面一點,卻總在視野所及范圍內(nèi)??此麄円灿行菹ⅷD―將棍子撐在地上,整個人半躬著,喘幾口氣。等我們輕輕松松地超過去,自以為又將他們遠遠地拋在后面時,卻又默然發(fā)現(xiàn)他們還是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皫煾担阋惶焯魩状伟。俊苯K于按捺不住,問了一個挑夫?!昂俸佟保α诵?,卻并不說話。“一天兩次有吧?”先生接著問了一句。“嗯,差不多吧?!焙喍痰囊痪浜?,他就再也沒有話了。想來,在那么沉重的擔子下,是誰都不愿意都消耗體力的。
也有轎夫。一路上到處都有。所謂的轎子,實際上就是滑竿,是用兩根竹竿,在中間放一把椅子,就可以了。在每一段陡峭或不陡峭的臺階旁,都有一二滑竿放著。轎夫也會不失時機地來拉客人。于是,轎夫抬著滑竿,滑竿上坐著一位老爺或者太太的場景就不時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讓人感覺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有錢的老爺帶著姨太太出遠門,去旅行,去避暑。姨太太一般是比較嬌氣的,于是,這樣的滑竿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場景,我在《京華煙云》中看到過,在《江山如此多嬌》中看到過……只是,我心頭涌起的不是那種懷舊的感覺,也不是羨慕的感覺,而是一種難以釋懷的沉重感。雖然,這是一場公平的交易,一方出錢,一方出力,但是,這多多少少讓人有點不是那么舒服。 好在,也有讓我感覺興奮并敬佩的人。那是一個看上去有七八十歲的老人家,精神矍鑠,拄著一根拐杖,下山而來,在半山腰和我們相遇。我看他臉不紅,氣不喘,臉上的表情是平和的,頓時對他產(chǎn)生了好感,就上前打招呼:“老人家,您真好體力?!崩先思衣犃?,爽朗地笑了,“我今天走了七個半小時了,你們再堅持堅持,就到了?!?有了這樣一個榜樣,我們的腳步也加快了許多。越往上,碰到下來的人越多,看到我們兩個背著大包向上登上,都笑嘻嘻地對我們說:“快了,快了,就到了?!惫?,在往上走就 看到纜車就在頭頂了。
費盡千辛萬苦,歷時兩個小時后,我們終于登上了一千二百多米的三清山山腳,站立,抬頭的瞬間,映入我們眼簾的便是撲面而來的奇石,正對著路的,是幾塊高聳入云的大石,只聽到旁邊的導游在講解,“……這就是進入景區(qū)的第一個風景,南天門……” 啊,梯云嶺的終端竟然就是南天門,這八千多格梯云嶺臺階不就是通向了天嗎? 果然是八千梯云可通天?。?/p>
看著別人乘著纜車,而我卻只能爬山,累了就席地而坐!那時候年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