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是我們作為兒女最大的心酸,不是子女不孝,而是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
而父母的付出與收獲不對等,卻是必然。
媽媽給孩子再多,
總感到還有很多虧欠。
孩子給媽媽很少,
都說是孝心一片。
“哀哀父母,生我亡勞”,父母老了,到了可以安享晚年的時候,卻害怕拖累子女。
這不僅是父母的心酸,更是為人子女的悲哀。
欠父母的債,一生難還清。
人一生,只欠兩個人:一個爹,一個娘。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yǎng)育我們成人,是我們一生的貴人。
他們是恩人里,最無私的那一個。
無論貧窮、疾病,始終站在我們身邊,不離不棄。
父母尚在的人,心里總會多一分底氣,人生也還有退路。
所以總想著等等,再等等,再來盡孝。
可惜我們都很健忘,常常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是我們的根,卻要先枯萎。
生老病死的自然規(guī)律,最是無情,令人無奈。
這并非反對天下子女看世界、追逐夢想,而是勸誡人們:及時行孝。
為人子女,可以適時高飛,但也要記得回到生命的來處,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看看那雙飽經風霜的手,看看那單薄且無助的背影。
別讓“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成為一生的遺憾。
別埋怨父母,別嫌棄父母。
常言道:“天下無不是父母?!?/p>
這句話的意思,不應該停留于“父母做什么都是對的”,難以服人。
父母為孩子著想的言行,即便是錯的,也應該被寬恕、被理解,甚至被感恩。
或許有人認為,不論好壞都感恩父母對自己做的一切,這是愚孝,其實并非如此。
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會有所不同,我們的父母也是如此,或嚴厲或慈愛,或沉默或嘮叨。
為人子女,只有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才能與生活握手言和。
生活中,很多白眼狼認為自己的不孝,是父母罪有應得。
不孝的人,自己都沒有做到完美無暇,卻總奢望父母毫無缺陷。
面對失敗時,他們總把問題怪罪到原生家庭頭上:
父母出身太低,導致自己爬不上想要的位置;
父母能力太差,無法幫助自己的家庭和事業(yè)……
他們從未想過,是父母的全力托舉,才有了自己眼前的世界。
連父母都無法包容的人,永遠也過不好這一生。
及時盡孝,善待父母。
寧愿親眼看到死神降臨也不愿拖累子女的人,很勇敢,也很心酸。
眼睜睜看著父母離去卻無能為力的人,陰影,一輩子都會留在心底。
真心對你好的人不會很多,一個也別弄丟了。
人最大的幸福,永遠都不是什么成功、富有,而是上有老。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為人子女,一定要及時盡孝,善待父母。
再肥沃的福田,不澆水,也會貧瘠;
再悠長的歲月,不盡孝,也會遺憾。
人生在世,有一種頂級孝順:
體諒父母的無奈、包容父母的過錯、理解父母的行為、尊重父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