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傳精舍,喚醒夢迷人;響鎮(zhèn)梵宮,驚醒名利客”。喜歡這幅楹聯(lián)的朋友,一定好奇它的出處。它,就銘刻在濟南吳家堡一座默默無聞的鐘樓上。
這座歷經(jīng)百年滄桑,依然保持完好的鐘樓,沾了??菔粻€的光,與它同時代的土地廟早已蕩然無存,而它,卻偏居于黃河岸邊申家莊村北的賽石玫瑰園低洼地,笑看滾滾紅塵人間喜樂。
一提到鐘樓,很多人腦海中可能會首先浮現(xiàn)出西安鐘樓這類等級高、形制復雜的古建筑。其實呀就像人有千面一樣,在古代主要用作報警報時之用的鐘樓,因主建者的階層高級,也逞現(xiàn)出千差萬別的規(guī)格。比如,坐落在申家莊的這座袖珍版鐘樓遺存,作為村社民眾信仰的表現(xiàn)形式,然不能同西安高大上的鐘樓相比,但也自有特色。
申家莊的石制鐘樓古跡位于濟南市槐蔭區(qū)吳家堡鎮(zhèn)申家莊舊莊址的西北,如今已劃歸到賽石玫瑰園園區(qū)內(nèi)。古人為何要在這兒建一座鐘樓呢?
據(jù)村里老人講,這里過去有土地廟,鐘樓隸屬之。后來土地廟傾塌,石質(zhì)建筑的鐘樓因別致小巧的造型有幸保留到現(xiàn)在。濟南市政府十分重視這一能充分體現(xiàn)黃河流域民俗宗教和地方史的重要實物遺存,于2013年將申家莊鐘樓列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維持原貌,當時采取深挖保護,四周修筑了圓形防水護坡。這座小鐘樓就座落在這一圓形洼地中。
細觀之,這座距今百余年的鐘樓為石制正方形小品建筑,呈四柱歇山頂亭形。
其基址深埋地下,臺基上立有四根四方形立柱。四柱頂部有石制橫枋,南向額枋上刻有“聲大遠聞”四字,同面的兩柱刻有楹聯(lián):“音傳精舍,喚醒夢迷人;響鎮(zhèn)梵宮,驚醒名利客”。柱均高1.8米,方柱抹角,占地面積約7.64平方米。
鐘樓頂系若干塊青石刻制、壘砌而成,單檐歇山頂,正脊兩端各置一龍吻,四面屋檐刻有瓦垅,檐口刻有瓦當、滴水。聽說鐘樓下埋有一石獅。
古時候,科技不發(fā)達,人們認為有神秘力量操縱著風雨雷電乃至大地與日月星晨。對于大地的掌控者,人們生發(fā)出各種想象,土地神就是之一,于是很多鄉(xiāng)村城鎮(zhèn)都熱衷建造土地廟,以供奉土地神,通過祭祀實現(xiàn)祈福、保平安、保收成的愿樸素愿望。地處黃河邊的村落,飽受水患之禍,因此,對平安的祈求尤為強烈。不同地方的土地廟里,供奉的土地神稱呼也有差異,比如“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爺”“社神”等。當然,這些土地廟多為民間集資建造的,受財力所限,建筑規(guī)模較小。
鐘樓周圍風光
湖塘
田園
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