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qū)車至景區(qū)大門換乘中巴車,車行小道,道旁即為深谷,仿若行于高空,谷中樹木森森,谷底有水流聲傳來。車行二十分鐘,換步行入山。山門有古人石刻,為《桃源洞游記》。入山小道僅能通行兩人,小道懸于谷旁,一側(cè)為高山奇石,樹藤繁茂。一側(cè)為峽谷流水,濤聲不絕。游人至此,多停足觀望,拍照留念。時值夏日,城中火氣炎炎,至山中,涼風習習,身心俱暢。
沿小道拾幾而上,或駐足觀賞參天古樹,或觀谷中奇石白浪。谷中激蕩處浪花騰空,水霧迷漫,平緩處波平如鏡,清澈見底。水底巨石嶙峋,魚翔其中。其境有柳宗元作《小石譚記》之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p>
行至半道,有小亭,亭有五角,旁有翠竹參木,如似神仙之境。如夜半,會否有仙人于亭中對奕,談古論今,不亦樂乎。
繼續(xù)前行,行至無路,有一橋跨谷中,游人沿橋回轉(zhuǎn)。然山谷無盡,前方水流激蕩,不知其所源?;爻搪愤呌行∑贁?shù)股,取水撲面,寒氣沁人心脾。
至景區(qū)出口,人言有一瀑,名珠簾瀑布,其形甚美。遂前往,沿一小谷行數(shù)百米,忽隆隆聲響,瀑在眼前已。瀑高四十余米,如白練高懸,瀑下一潭,潭水深不過膝,游人數(shù)百于潭下。
山中不知時日過,日已正中,遂拍照留念乃歸。
是夜,宿山中民宿。夜晚無事,作文以記之。
同游者:英平、朱兄、譚總及余者二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