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山水,青城、峨眉、金沙、岷江…四川多煙火,麻將、茶館、火鍋、老街…
我們知道,在四川,從來都不缺高山流水,也不缺生活氣息!
最幸福的是,當(dāng)某一天對城市的繁忙喧囂感到疲倦時,我們還可以選擇去城市之外尋找一處寧靜,找到那些隱藏在大山深處,不為人知的古村落,歇一歇…
于是,梨園壩村就這樣出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
01.
不為人知的
“川東北第一村落”
四川通江
坐落在通江縣泥溪鎮(zhèn)西北部的
梨園壩
因殘存的歷史古跡
與寧靜的詩意田園
被專家譽為
“川東北地區(qū)傳統(tǒng)村落第一村”
然而,知道它的人,少之又少…
馬氏宗族祠
及戲樓石基、石柱、石獅
《扶風(fēng)郡》馬氏族籍碑
《萬古千秋》、《永垂不朽》記事碑
20余座古墓及碑記
何延芳崖墓
巴中市旅游局
還有建于南宋寶慶二年的
何延芳崖墓
以及后山那座
曾經(jīng)是米倉古道上
重要軍事堡壘的
鐵林城古寨
都是見證了
梨園壩歷史遺跡的最好證明
梨園壩村的民居建筑群
集中連片
古建筑類型多樣
工藝精湛
傳統(tǒng)民居式樣獨特
農(nóng)耕文化符號齊全
整體民俗面貌頗具特色
穿斗木結(jié)構(gòu)院落皆依山而建
錯落有致
掩映于叢林綠樹之中
有人說
春天是去梨園壩的最好時機
純白如雪的梨花遍地都是
路邊,田野,房屋、陰溝
好像只要有陽光的地方
你都能看到它的蹤影
雨后的村莊
伴隨著大地被洗刷后的清新
孩童自由地奔跑在小道上
這片寧靜
是肉眼能見、內(nèi)心能感
是屬于被大山包圍著的這座村莊
也是只屬于
被包圍在這座村莊里的人
視覺通江
梨園河由北向南穿境而過
流入大通江河
河上平板石橋連接兩岸
連接了村與大山的關(guān)系
卻連接不了村與外界的距離
02.
梨園壩村,不想與世隔絕
盡管梨園壩村2014年就入選
國家第三批傳統(tǒng)村落名錄
2018年又被評為
第一批四川最美古村落
但隨著年輕人的背井離鄉(xiāng)
村莊老齡化、空心化
古村落保護和發(fā)展后勁不足
梨園壩村的重生之路
漸漸模糊
村民的房屋
大都是建于清末的四合院
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
青瓦粉墻、石砌院壩
雕花窗欞做工精致、圖案豐富
但因年久失修,人為破壞
以及時代變遷等原因
使得居民們有了
將老房子拆掉,修小洋樓的想法
他們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更喜歡小洋樓
兩年才舉辦一次的梨花節(jié)
交通閉塞
住宿條件簡陋
客源吸引能力差
公共配套不完善
等問題也制約著梨園壩
能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徑
——鄉(xiāng)村旅游業(yè)
待梨花節(jié)的熱鬧消散以后
梨園壩又會恢復(fù)以往的寧靜
如果呼喊得不到回應(yīng)
那就只有靜默著
過好當(dāng)下
就像梨園壩的村民
即便走不出這大山
依然能自得其樂
用陶淵明的語氣來說:
“梨園壩村壩內(nèi)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更有小橋流水、桑竹古樹之屬
壩之北面數(shù)百畝梯級漸緩的山坡
間以山溪、梯田、坡土、池渠
植被豐茂,光照充足,四季宜人”
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
梨園壩村,不再與世隔絕
-End-
編輯 | 小鎮(zhèn)君
圖片 | 巴中魅影(感謝)
信息參考 | 四川通江,四川日報(感謝)
圖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了解更多小鎮(zhèn)資訊,請關(guān)注大城小鎮(zhèn)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