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不卡日本ⅴ一区v二区_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_天堂v在线视频_亚洲五月天婷婷中文网站

  • <menu id="lky3g"></menu>
  • <style id="lky3g"></style>
    <pre id="lky3g"><tt id="lky3g"></tt></pre>

    靈魂拷問:科學家怎么知道地球里有地核和地幔?

    靈魂拷問:科學家怎么知道地球里有地核和地幔?

    地球內部最核心的部分叫做地核,地核中分為固態(tài)的內核與液態(tài)外核;而地核外面包裹著地幔,地幔再往上是地殼,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殼上。這在今天基本是一個科學常識。

    地球的半徑厚度為6300多千米,相對于地球來說,地殼很薄,厚度大概是5到70千米。但是要知道,截至目前,人類鉆探的最深處,例如一些油氣勘探的鉆井,也就是14千米左右,而且并沒有鉆透地殼。而人類親身到達的地殼最深處,是南非的姆波尼格金礦,大約只有4300多米。

    既然人類從來沒有能夠深入到地球核心,甚至連鉆透地殼都做不到,那么我們是怎么知道地球內部結構的呢?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了人們很久,最開始有人認為地球是空心的,例如發(fā)現了哈雷彗星的著名科學家哈雷,他就認為地球是一個有著三個殼的星球,其中最外的一個殼深500英里,每個殼都是同心的,而且它們彼此之間都由大氣層隔開,每一層殼都以不同的速度旋轉。大數學家歐拉則認為地球內部沒有多個殼,而是有一個直徑600英里的小太陽,來為地內文明照明。

    但是猜想歸猜想,沒有人能給出有關地球內部結構的科學證據。就在人們還在為地球空心說的話題熱烈討論的時候,著名的氣象學家、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卻通過對“地震波”的研究,間接地發(fā)現了地下的秘密。

    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有不同的傳播速度,它和光波傳播一樣,在經過不同介質時,會發(fā)生折射和反射,這樣的介質界面,被稱為“波速不連續(xù)面”。簡單來說,在經過不同的波速不連續(xù)面時,地震波的速度會有所不同。而科學家可以通過儀器記錄到地震波,當地震波經過波速較快的介質時,它被地震儀所記錄到的時間也比較早;反之,它被記錄的時間就比較晚。由此,我們可以根據這種時間上的不同,來反推地下介質的結構。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1911年,莫霍洛維奇任職的薩格勒布氣象觀測臺記錄到巴爾干半島庫勒巴山谷的一次破壞性地震,他注意到某些地震波到達觀測站的時間比預計得要早,經過研究他發(fā)現,地震波在傳播到地下50千米左右時,時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縱波的速度,從每秒7.0千米左右突然增加到了每秒8.1千米左右,橫波的速度從每秒4.2千米突然增加到了每秒4.4千米。于是莫霍洛維奇就認為,在地球內部50千米處,存在一個間斷面。

    到目前為止,我們通過地震波識別出了地球內部存在兩個主要的一級波速不連續(xù)面,它們分別是莫霍洛維奇界面(簡稱:莫霍面)和古登堡界面,在莫霍面以上的部分,我們稱之為地殼,古登堡面和莫霍面之間,稱為地幔,古登堡面到地心之間被稱為地核。

    來源:央視科教

    而空心論為什么大概率是錯誤的呢?因為地震波在空氣中基本上是沒有速度的,但是,截止到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發(fā)現地下存在大面積的、地震波速度極低的空間,而且由于地下的高溫高壓環(huán)境,也很難找到一種物質,能夠在地下支撐起一個巨大的空洞,《地心游記》一類的地心探險故事只能存在于科幻小說里了。

    要知道,地心的溫度有6000多攝氏度,而壓力能夠達到36萬兆帕斯卡,人類根本沒辦法在這樣的條件下生存,所以對目前的人類來說,入地比上天難多了。

    來源:央視科教,科普中國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lián)網,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用戶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6日 00:27
    下一篇 2022年8月16日 00:27

    相關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