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的高標準嚴要求只是針對自己,小人卻只會一味的要求別人。
遇到矛盾,君子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從他人身上挑錯誤。
二是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海納百川,處事泰然;小人心胸狹窄,斤斤計較,處事促狹。
君子容人納物,做事坦蕩,不迷戀榮辱得失,所以不憂不惑,不懼不擾。
小人役于物,為名利欲望牽行,患得患失,所以才會戚戚不安。
三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往往對事物可以各有見解,尊重不同的思想和觀點,小人表面上附和,背后卻勾心斗角,佛口蛇心。
司馬遷說:“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p>
一個人是不是真心,值不值得深交,只要看生死之際,貧富之間的境遇,便一目了然。
孔子說,君子容易相處共事,但是難討人喜歡,小人倒是討人喜歡,但是難與之共事。
與君子結(jié)交看到的是善良,與小人相處卻能看到丑惡。
曾參曾和弟子說:“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p>
孔子見到別人的一點善良就會忘記他身上無數(shù)的不足,肯定對方好的一面所以容易相處。
小人見人之一惡而忘其百善,幾年交情,僅僅因為一件事不滿意,就惡語相加,忘恩負義。
孔子說,君子易事,但是不按正道去討好,他是不會喜歡的。小人難事,但是可以被花言巧語討好。
五是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以能因為道義團結(jié)卻不勾結(jié),,小人只為私欲勾結(jié)卻不團結(jié)。
古語有云,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
君子為人,注重德行和才能,看重大是大非,不偏袒,不徇私。
小人處世,以同異為愛惡,以愛惡為是非,黨同伐異,圖謀私利。
六是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的行為首先考慮合不合法度,小人的行為只考慮有利可圖。
君子克己以奉公,不以其道得之,不??;小人行險以僥幸,貪圖眼前恩惠,雖蹈刑辟而不顧。
馬致遠曾言:“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p>
一個人不懂得循規(guī)克己,毫無原則,任由貪婪打破底線,遲早也會被利益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