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農(nóng)業(yè)起源中心之一
也是中國面食文化的發(fā)祥地
生活在這方土地上的人們
將最普通的農(nóng)作物
演繹成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故事
在山西眾多面食花樣中
剪刀面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因烹飪過程簡單
口味又可DIY隨意調(diào)味
所以起源于山西的剪刀面
足跡卻遍布大江南北
剪刀面的由來
剪刀面是山西特色面食。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得名,因剪出的面像一條條小魚,所以剪刀面也叫“剪魚子”,它的制法起源于隋末,可謂歷史悠久。
相傳,太原公子李世民讀書練武、聚才謀義。一天,武士彟慕名前來拜訪,時值中午,李世民留武士彟書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長孫氏來不及備飯,看到了桌上的裁衣剪刀,急中生智和了面團,用剪刀細細剪下面條來待客。
面條出鍋,沒想到味道筋道滑利,口感一點也不遜色日常的面條,剪刀面因此而成。
剪刀面口感獨特爽滑
關(guān)于它的傳說更是動人
剪刀面的傳說
山西黃河岸邊的浮山縣靈中村,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姑娘叫巧姑,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巧姑從小學(xué)得一手剪紙絕活,經(jīng)她剪出的人物花鳥精美絕倫,惟妙惟肖。
巧姑18歲那年,父母把她許配給了村里的一戶富裕人家,依照當(dāng)?shù)仫L(fēng)俗,過門三天后新媳婦就要下廚做飯侍奉公婆,這可難住了不會做飯的巧姑,剪刀面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
剪不離面 面不離剪
制作剪刀面時
要把面和成圓錐形
一手持面團 一手拿剪刀
把面團一條條地剪入沸騰的水中
剪出的面條兩頭尖 中間粗
條條不足三寸長
真是剪刀飛走面團轉(zhuǎn)
根根下落鍋里面
還在等什么,快來山西嘗一回正宗的剪刀面吧,端起一碗熱騰騰的面,滿滿的香味也隨之到來,這感覺,一個字,絕!
來源:最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