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作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歷史上的評價極高其在位期間兢兢業(yè)業(yè),善聽諫言,又有治理國家之才能,統(tǒng)領(lǐng)軍事的作戰(zhàn)實力。
李世民開創(chuàng)的貞觀之治使得唐朝的國力昌盛,百姓安居樂業(yè),也讓他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朽的功績。
政治上,李世民的褒獎不斷,在后宮私生活方面卻為人所詬病。李世民在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后,殺死了兩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獨獨留下了李元吉的齊王妃楊氏,并霸占為妻。
那李世民的這位弟媳,究竟有多漂亮呢?
關(guān)于楊氏這一人物在唐朝的歷史中曾有記載,楊氏擁有出水芙蓉般的美麗,膚如凝脂。身姿輕盈又婀娜,遠山黛眉,眸間含情,是讓男子一眼就愛上的存在。
也難怪在李世民去到李元吉家中做客時,楊氏一出場,就讓李世民的眼睛就挪不開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兩大阻礙死后,李世民如愿以償?shù)玫交饰?,第一時間更是前往齊王府帶走了貌美的楊氏,納入自己的宮中。
自古以來,男性好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更何況身為天子,坐擁后宮佳麗三千。在李世民的后宮中,我們所熟悉的有雖未得寵,卻依舊當(dāng)了十二年才人的武則天,還有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亦或美貌驚人的蕭皇后。
李世民的身邊從不缺美女,卻還是被楊氏迷得神魂顛倒,足以看出楊氏在容顏和才情上都有著過人之處。
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悲痛萬分。在重新立后之時,李世民幾次三番,想將楊氏作為下一任皇后的人選。若不是魏征在一旁阻撓,恐怕楊氏早已成了唐朝的一國之母。
古代人注重名聲,誰都想留名青史,而不是遺臭萬年,對于天子來說更是如此。李世民的上位之路已經(jīng)頗具爭議點,世人認為其奪權(quán)篡位的手段不光彩,手足之情說殺就殺。在講究禮法的年代,這算是李世民的“污點”。
若李世民再將自己的弟媳娶進后宮,還光明正大立為皇后,一定背上更多的罵名,李世民聽了魏征的納諫之言,這才打消了將楊氏立后的念頭。
撇開李世民的風(fēng)流成性,李世民即位后,一心為唐朝的社稷著想,才會為后世留下大唐盛世的光景。李世民的上位之路集齊了殺兄、篡權(quán)、奪位幾大元素,才得以坐上唐朝皇帝的交椅。
玄武門之變,向來是學(xué)者們喜歡研究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李世民同李建成以及李元吉之間,長期以來不和的矛盾,終于在此時爆發(fā)。
皇權(quán)的爭奪一直殘酷血腥,能登上九五至尊的人必須擁有超越常人的頭腦,和殺伐果斷的狠勁,李世民能夠笑到最后和這些脫不開關(guān)系。
唐朝尚未建立之時,李世民已經(jīng)隨著父親李淵四處征戰(zhàn),積累了許多在戰(zhàn)場上的實踐能力。李世民驍勇善戰(zhàn),不管是親自出馬還是在一旁出謀劃策,都能將這場戰(zhàn)役打得漂漂亮亮。
李淵欣賞李世民的膽識與謀略,曾許諾李世民太子之位。有了這個承諾,李世民更加為守護唐朝穩(wěn)定,廝殺在前線。
唐朝成立之后,太子之位懸空,李淵背棄諾言,選擇了立李建,這讓李世民心寒。
李建成擁有實權(quán)后,也不消停,總想著怕李世民搶走他的位子,便同李元吉一起處處針對李世民。
李建成不僅在父親面前嚼舌根,說李世民的壞話,還常常在背后給李世民下絆子。李世民同兄弟二人的關(guān)系日益惡化,最終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事件的轉(zhuǎn)折發(fā)生在公元626年,突厥大軍入侵唐朝,李世民自請為國出征。不過在李建成的安排下,領(lǐng)兵打仗地變成了李元吉。
本是一場平平無奇的保衛(wèi)戰(zhàn),李建成卻和李元吉商量著謀殺李世民。
這一密謀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他不愿坐以待斃,準備率先出擊。最后結(jié)果就是我們看到的李世民城門射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并在不久后,李世民當(dāng)上了唐朝的天子,真正掌握住了唐朝的政權(quán),開啟自己的治國之路。
不管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手段多么的殘忍無情,亦或是對自己的弟媳產(chǎn)生了不該有的心思,都不能否定李世民對唐朝做出的貢獻?;蕶?quán)爭奪之路本就兇險萬分,但百姓想要的始終是一個明君,李世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