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昔日國民黨將領杜聿明、宋希濂一同來到韶山,參觀毛主席舊居,工作人員正準備帶領他們進去,宋希濂卻悄悄拉住杜聿明的衣袖,面露難色:“我們不進去了吧。”
杜聿明一頭霧水,就連工作人員也迷惑不解。
一代偉人毛主席的家鄉(xiāng),是令多少人神往之地,幾十年來,成千上萬的游人慕名來此,只為參觀瞻仰毛主席舊居。機會當前,宋希濂怎么突然望而卻步?毛主席舊居又存在著什么讓他難以面對的事情?
圖|左起:宋希濂、侯鏡如、肖作霖、彭杰如、杜聿明
毛主席舊居的魅力
建國后,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領袖毛主席曾經(jīng)居住過的地方參觀,起初毛主席舊居十分簡陋,只有幾間舊房屋,屋里既沒有毛主席家人的照片,也沒有什么文物,這總是讓人有種“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感覺。
湘潭縣委委員毛華初建議給毛主席舊居寫個門匾,門匾一開始叫“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毛主席知道后,堅稱“偉大”不妥,門匾又改成“毛澤東同志故居”。
1961年劉少奇來韶山參觀,覺得“故”字不妥,帶有“去世”之意,就這樣,門匾又改成“毛澤東同志舊居”。
圖|毛主席故居
眾所周知,毛主席的人生就像是歷史的縮影,去看他的人生,便能理解很多歷史過往,當?shù)厝艘婚_始在毛主席舊居附近的南岸私塾里開辟一個臨時陳列室,專門陳列毛主席早年生平事跡。
后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簡易的陳列室顯然不能滿足需求,時任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的華國鋒強調(diào):“韶山是毛主席的家鄉(xiāng),是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重要陣地,理當建一個像樣的陳列館。”
建設陳列館的事情就這樣提上日程,1965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15周年,韶山人民歡欣鼓舞,因為毛主席舊居陳列館舉辦了落成慶典。
籌辦過程中,工作人員收集大量歷史資料,這其中包括毛主席少時照片、他的家人,以及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的各種資料,在不斷的修繕發(fā)展中,那些波瀾壯闊的曾經(jīng)都設有專門的展示室,人們走進毛主席舊居,恍若回到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
而宋希濂,不愿回望那段過去。
圖|宋希濂
宋希濂的過去
宋希濂,聲名赫赫的抗日名將,他曾是深受蔣介石重用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不僅與顧祝同、張治中、衛(wèi)立煌關系交好,而且與周恩來、陳賡等共產(chǎn)黨人也有交往,他是一位少有的與國共兩黨都交好的人。
1949年之前,宋希濂身上都有很多標簽,譬如“年齡最小的黃埔高材生”、“青年得志的將軍”等等,但這一年他身上又多了一個標簽,那就是“戰(zhàn)犯”,這是個讓他恥辱的標簽。
1949年11月,人民解放軍進軍西南,宋希濂部隊陷入解放軍的大包圍之中,他先失荊門,繼而慘敗川東,分身乏術,疲憊不堪。
敗仗連連,國民黨士兵軍心不穩(wěn),戰(zhàn)力脆弱,宋希濂剛過不惑之年,兩鬢已經(jīng)花白,頭發(fā)也脫掉不少,整個人心力交瘁。再加上天氣嚴寒,糧食缺乏,宋希濂以及部下身心俱疲,對于前路幾乎不抱太多希望。
蔣介石派蔣經(jīng)國拿著他的親筆信,來找宋希濂,宋希濂告訴蔣經(jīng)國目前面對的困境,以及作戰(zhàn)失敗的原因,詢問他的建議,蔣經(jīng)國表示:“正在把胡宗南的第一軍調(diào)來,希望能撐一個時期?!?/p>
后來宋希濂回憶這次蔣經(jīng)國的到來,說道:“他那次來不但沒有使我們產(chǎn)生新的希望,反而讓我們感到失望。”
圖|宋希濂(左一)
宋希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盡人事聽天命。他奉行“君子不事二主”,所以即使前方注定是死路,他都朝前走去,宋希濂率殘部邊打邊逃,這恐怕是他戰(zhàn)斗史上最狼狽的一刻吧。
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人民解放軍尾追截擊,他覺得自己敗局已定,與其當戰(zhàn)俘,還不如戰(zhàn)死沙場,絕望之時,宋希濂拿出手槍,準備結束生命。
手槍對準他的腦袋,他準備扣動扳機,一個叫袁定侯的親信排長眼疾手快,瞬間把宋希濂手里的槍支奪去,抱著他痛哭起來,他們只能無力地面對接下來未知的命運。
人民解放軍走到他們面前,詢問宋希濂是誰,隊伍中有個叫王尚述的人,走了出來,宋希濂曾對他有救命之恩,王尚述走到宋希濂面前,認真敬禮,他告訴宋希濂,解放軍會優(yōu)待高級將領,就這樣,宋希濂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他從“國民黨高級將領”成為“戰(zhàn)犯”,1949年成為他生命里最痛苦的一年,親人離世,軍隊覆滅,這一年徹底改變了他之后的命運。
前排左起:王蕓生、楊東、溥儀、杜聿明、費彝民;后排左起:楊伯濤、宋希濂、覃異之、黃雍、鄭庭笈、鄭洞國
與大多數(shù)國民黨高級將領一樣,剛被俘的時候,他的抵觸情緒特別強,其一,他有“君子不事二主”的傳統(tǒng)思想,堅決不服從解放軍的安排;其二,從統(tǒng)領十幾萬大軍的將領到戰(zhàn)俘,這種跌落谷底的落差,他心理上實在難以適應。
有時候新聞記者找他談話和拍照,宋希濂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抗,有一位電影攝影師想給他拍幾張照片,宋希濂不配合,就是不愿意正臉面對鏡頭。
攝影師拍了許久沒出成果,脾氣也上來了,就當著宋希濂的面說了他幾句,宋希濂直接控制不住情緒,火冒三丈,對著攝影師大喊:“馬上拿槍把我干掉?!弊詈蟮慕Y果是,攝影師照片沒拍成,雙方都落下一肚子氣。
所以剛被俘的那段時間,幾乎誰都不敢惹他,而他本人也陷入漫無邊際的痛苦中,人生、敗仗、悔恨時刻籠罩著他,宋希濂整個人都是失意的,絕望的。
時任人民解放軍第五兵團司令員的楊勇專門去見他,楊勇表示:“聽說,這些天你想法不少,有點兒情緒,這并不奇怪。開門見山地說,你是不太相信我們對俘虜?shù)恼?,下邊的人講的話,你大概聽不進去,所以我今天特意把你找來,當然,彼此久聞大名,見見面也是應該的?!?/p>
楊勇的態(tài)度極其真誠,他告訴宋希濂,希望他能安下心來,好好為自己的后半生考慮。
自打被俘的那一刻起,宋希濂不覺得自己還有未來可言,但楊勇的話卻讓他看到新的希望,他開始被人民解放軍的誠意打動。
圖|周恩來與黃埔學生在一起,前排左三為陳賡,三排右一為宋希濂
1950年宋希濂作為戰(zhàn)俘,被關押到重慶白公館時,昔日好友陳賡還專程從云南邊陲趕到重慶,去看他。
飯桌上,他們回憶往事,宋希濂只嘆如今物是人非,陳賡勸慰他:“不要有任何思想包袱,不要有精神負擔,多看點書,多思考一些問題?!?/p>
陳賡、宋希濂等人聊了許久,飯后回到白公館,宋希濂思緒萬千,從被俘至今的待遇,宋希濂肯定一點:共產(chǎn)黨肯定不會傷害他的性命。共產(chǎn)黨人春風化雨的優(yōu)待讓宋希濂慢慢放下心防,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
他開始轉變生活態(tài)度,不會整天想著自殺,而是心懷希望,人們再來給他照相,他也積極配合,想照多少照多少。1954年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后,宋希濂認真學習。
他專注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趁著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他領略到在共產(chǎn)黨建設下欣欣向榮的祖國,當祖國人民迎來新生活時,宋希濂也脫胎換骨,迎來自己的新生。
那時他還沒有想到,自己能有走出囹圄的一天。
圖|宋希濂
特赦后的人生
1959年,正逢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毛主席趁著這次機會提出建議:
“我想到,今年國慶十年紀念,是否可以赦免一批(不是‘大赦’,而是古時所謂‘曲赦’,即局部的赦免)確實改惡從善的戰(zhàn)犯及一般正在服刑的刑事罪犯?!?/p>
毛主席提出建議后,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召開會議進行討論,并最終做出特赦的決定,而這也是建國后的首次特赦,9月17日,劉少奇正式發(fā)布特赦令。
首批特赦戰(zhàn)犯共33名,宋希濂就在其中,除了他之外,還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鄭庭笈等多位國民黨高級將領,在管理所的日子里,這些人都有了極大的改變。
12月4日,是召開特赦大會的日子,對宋希濂而言,這是讓他畢生難忘的一天,他和昔日同僚杜聿明、王耀武等人拿著特赦書,真正地回到人民的懷抱,他百感交集,猶如夢中。
圖|特赦戰(zhàn)犯大會
而在特赦的10天后,宋希濂收到邀請,周總理要接見被特赦的大家,在汽車上,宋希濂心情激動,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掉。
接待室里,周總理親切與大家握手,宋希濂緊張、羞愧、忐忑不安,在場的還有陳毅、章士釗、張治中、傅作義等人,以及杜聿明、王耀武等被特赦的戰(zhàn)犯。
周總理十分有親和力地對大家說道:“在座的絕大多數(shù)是黃埔學生, 我和文白(即張治中)都曾經(jīng)是黃埔軍校的教官, 是你們的老師。 學生走錯了路,老師多少也是有責任的啰?!?/p>
他告訴大家:“歷史已經(jīng)成為陳跡。 不管你們走了一段多么大的彎路, 今天總算回到了人民陣營,又走到一起來了。一頁新的歷史已經(jīng)開始,這是要向你們表示祝賀和歡迎的?!?/p>
周總理誠摯祝賀大家迎接新生活,他親切詢問每個人的情況,關心宋希濂身體好不好?家人在不在身邊?
彼時的宋希濂52歲,但精神狀態(tài)比十余年前好多了,至于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已經(jīng)病故,孩子們也都不在身邊,周總理告訴大家,關于工作、生活上的事情,組織都不會忘記他們,一定會為他們安排好。
這樣貼心的照料實在讓大家感動,被特赦后,宋希濂接受組織安排,任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他和杜聿明等人一起積極撰寫文史資料,力求還原過往。
圖|左起:鄭庭笈、宋希濂、周恩來、周振強、楊伯濤、杜聿明、范漢杰
1973年,宋希濂、杜聿明結伴前往韶山,那是人民領袖毛主席的家鄉(xiāng),他們懷著無比敬佩的心來到毛主席舊居,參觀建設完善的陳列館。
這里陳列的不僅是毛主席的個人生平,宋希濂、杜聿明也在這里看到他們的過往,抗日戰(zhàn)爭展示室里,他們回想起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斗歲月,臉上洋溢著幾分驕傲自豪。
抗日戰(zhàn)爭之后就是解放戰(zhàn)爭陳列室,這里有宋希濂最痛苦的、最不愿面對的1949年,實際上也是杜聿明最痛苦的回憶。
1949年1月,杜聿明在安徽省蕭縣張莊寨鎮(zhèn)張老莊村被俘。
1949年12月,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俘。
二人都在這一年經(jīng)歷了跌落谷底,站在毛主席舊居的門口,往事歷歷在目,宋希濂一把拉住杜聿明的衣袖,悻悻說道:“我們不進去了吧?!?/p>
“咱們?yōu)槭裁床贿M去?”杜聿明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宋希濂答:“戰(zhàn)爭敗將,看只有尷尬和難堪?!?/p>
相比宋希濂的難以釋懷,杜聿明反倒是坦然許多,看著宋希濂的面露難色,杜聿明釋然一笑,然后勸他:“不要忘記陳毅元帥的話。”
圖|毛主席舊居陳列館
陳毅元帥在世時,告訴獲得特赦的他們:“山東先頭一仗,我還被你們打敗了呢?!痹捴兄怙@而易見,陳毅希望大家能夠放下往日的失敗,以名將氣度面對過去。
杜聿明還提到一點,倘若國民黨軍隊贏了,反而會推遲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這樣人民會受更多的苦,所以他們打了敗仗,對人民而言算是件好事,今天的他們已經(jīng)站在人民之中,又有何放不下的呢。
杜聿明和宋希濂有著近乎相似的經(jīng)歷,他設身處地的勸導,讓宋希濂恍然大悟,也放下心中芥蒂。
二人一同走進解放戰(zhàn)爭陳列室,看著歷史資料,一邊回憶著自己在解放戰(zhàn)場上的往事,一邊感嘆于毛主席的高瞻遠矚,哪怕是在一張照片前,二人也能佇立良久。
他們在陳列室里待了很長的時間,走出來時,杜聿明、宋希濂不約而同感慨:“毛主席是戰(zhàn)神!”
圖|左起:宋希濂、杜聿明、溥杰、溥儀
從毛主席舊居回到北京,宋希濂以更正確的態(tài)度、更寬大的胸襟面對過往,也著眼于未來,他筆耕不綴,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題,撰寫發(fā)表了很多歷史資料。
與此同時,牽掛于他心上的還有一樁大事,那就是:祖國統(tǒng)一。事實上,這也是杜聿明、王耀武、鄭庭笈等原國民黨將領共同的心愿。
他們用自己特殊的身份,為祖國和平統(tǒng)一事業(yè)做貢獻,杜聿明與楊振寧翁婿二人一起呼吁祖國統(tǒng)一,宋希濂亦是如此。
圖|全國政協(xié)第一批文史專員合影
1980年,宋希濂年邁,他跟隨自己的孩子們定居美國,他在美國紐約發(fā)表講話:
“中國100多年的外患內(nèi)戰(zhàn),人民涂炭……我們不能再骨肉相殘,應急起直追,統(tǒng)一建設,趕上世界先進國家?!?/p>
1981年,宋希濂與黃埔老同學潘佑強聯(lián)系,二人在紐約發(fā)起成立“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呼吁海外僑胞為促進祖國統(tǒng)一而奮斗。
1984年,黃埔同學會在北京成立,宋希濂被推選為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彼時杜聿明已經(jīng)逝世三年。
1993年2月,86歲的宋希濂逝世,臨終前他仍然記掛著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追悼會上,為他送別的人很多,他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一生,成為后人口中不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