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的好萊塢,是個矛盾的結(jié)合體,保守且放縱。
女明星的私生活個個精彩,出軌成了家常便飯,結(jié)婚離婚少則三四次,多則七八次,神圣的婚姻成了兒戲。
對于好萊塢明星們的風(fēng)流韻事,人們一邊津津樂道,一邊又站在道德高度上指責(zé)甚至怒罵她們的不檢點。
我們今天提到的這個女明星,有媒體說她出軌對家庭和教會造成的影響要比斯大林和列寧造成的傷害還要大。
這是怎樣的出軌?甚至連好萊塢演員們都一度瞧不起她,把她當(dāng)作演員的敗類,女人的恥辱。
面對一切,她沒有做出任何反應(yīng),因為,她的生活她做主。
這個明星就是英格麗·褒曼,一個從來不肯妥協(xié)的漂亮女人。
褒曼1915年出生于瑞典,在她3歲的時候母親去世,褒曼一直跟著父親,父親是個非常棒的攝影師。
這樣的生活隨性而幸福,快樂的童年在13歲那年戛然而止,因為突然疾病去世了。
父親去世之前輕撫褒曼的頭,對她說:“人活著,一定要讓自己開心?!?/p>
父親的這句話影響了褒曼的一生。
褒曼高中畢業(yè)考上了瑞典皇家戲劇學(xué)院,在這里,她如魚得水,接演了十多部電影。
大學(xué)畢業(yè)后,她的姑媽勸說,希望她早點嫁人,這樣就可以有一個人照顧她,于是,褒曼聽從了姑媽的安排,嫁給了很有名的牙醫(yī)彼得。
兩個人的年齡相差了九歲,彼得成熟穩(wěn)重,但大男子主義的他希望妻子能夠在家相夫教子。
兩個人沒有共同語言,偶爾坐下來聊天,丈夫關(guān)注的也不是妻子說的話題,而是妻子的坐姿是否端正。妻子做家務(wù),他不會幫忙,只會指責(zé)哪里做得不好。
彼得討厭妻子拋頭露面,對妻子的事業(yè)不感興趣,甚至很反感褒曼拍攝的一些大尺度的影片。
兩個人經(jīng)常為了此事吵架,但誰也不肯讓步。
這樣的婚姻沒有一點激情,宛如死水。
這樣的婚姻讓人窒息,讓人麻木。
婚姻就這樣磕磕絆絆地維持著表面的和諧,褒曼懷孕生下了他們的女兒。
1939年,英格麗·褒曼跟大衛(wèi)·O·塞爾茲尼克簽約。
大衛(wèi)是個很有名氣的制片人,經(jīng)他手的演員基本上都成了大紅大紫的女明星。比如麗塔·海華絲、凱瑟琳·赫本、路易斯·喬丹、費雯·麗等。
大衛(wèi)要帶著褒曼去好萊塢發(fā)展,當(dāng)時的瑞士并不適合褒曼的發(fā)展。
簽約后褒曼很快拿到了《寒夜情挑》的女主,于是,褒曼和丈夫帶著女兒來到美國。
彼得在紐約一家醫(yī)學(xué)院就職,褒曼在洛杉磯拍戲。
拍戲過程中,大衛(wèi)發(fā)現(xiàn)褒曼的性格非常強勢,她跟他接觸的其他女明星不同,褒曼不是溫順的小綿羊,并不會對導(dǎo)演制片人言聽計從。
褒曼是大衛(wèi)遇到的第一個敢跟他叫板的演員,她不肯整容,連化妝都不肯,褒曼成了影視界素顏出鏡的女明星。
事實證明,褒曼的倔強是對的。她在濃妝艷抹的一群女人中脫穎而出,成了一股清流。
這樣的褒曼有了一定的名氣,但婚姻生活也出現(xiàn)了危機。
兩個人長期兩地分居,褒曼提出了離婚,但彼得不同意,他認(rèn)為,大多數(shù)夫妻之間都有矛盾,都會爭吵,都過著麻木的生活,他們也能相伴到老。
1942年,褒曼憑借《卡薩布蘭卡》獲得了全球獎。就連主題曲都成了不朽的經(jīng)典,柔美中帶著淡淡的傷感,讓人難以忘懷。
1944年,褒曼憑借《煤氣燈下》獲得了奧斯卡影后獎。
端莊靚麗的容貌、迷人的聲音,褒曼的演技行云流水,她飾演的角色看不到她本人的影子,演什么像什么。
褒曼不懈努力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時代,成了當(dāng)時最耀眼,最受歡迎的女明星。
觀眾深深地愛著褒曼,她是熒幕上最純潔的百合
一時之間,她的事業(yè)達(dá)到了人生巔峰。名譽、金錢、資源,別人多年的努力她唾手可得。
這一切最終被一場不道德的情史毀得徹徹底底。
褒曼在拍攝浪漫驚悚片《愛德華大夫》的時候遇到了格力高里·派克,影片的男主角。
褒曼的身高175,派克的身高超過了190,兩個人站在一起竟然是如此的般配。當(dāng)時的派克也算小有名氣了,但仍然要被導(dǎo)演刁難,就因為派克不是導(dǎo)演自己選定的演員。
最初,導(dǎo)演預(yù)選的《愛德華大夫》的男主并不是派克,而是加里·格蘭特。但加里·格蘭特的經(jīng)紀(jì)公司看過劇本后,認(rèn)為劇中男主有些神經(jīng)質(zhì),這樣的角色會毀了格蘭特的形象,所以婉拒了。
在拍攝過程中,導(dǎo)演經(jīng)常為難派克,褒曼就會站出來為他解圍。他們之間有很多對手戲,休息的時候也會一起對戲。
就這樣,一來二往,兩個人似乎有了感情。
這是年輕人的荷爾蒙在作怪。但理智告訴他們,他們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孩子。
所以,他們把彼此的愛投入到影片中,拍攝過程中,有吻戲的時候,難舍難分,甚至無視了旁邊已經(jīng)喊卡的導(dǎo)演。
劇組有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兩個人經(jīng)常假戲真做。
另一位演員也曾透露過,他們曾經(jīng)衣衫不整地趕到劇組。
這段地下情之所以沒有被報出來,是因為制片人投入大量資金壓了下去,再加上派克跟多家媒體的關(guān)系維持得不錯,所以這成了鮮少人知的緋聞。
《愛德華大夫》快要殺青了,兩個人就要各奔東西回歸家庭了。派克找到褒曼,對她深情地說:“我們私奔吧!”
褒曼果斷地拒絕了。
或許是派克在她心中的重量不夠吧。
這段感情真就算不上什么,充其量就是一夜激情。
諷刺的是,幾年后,褒曼跟意大利導(dǎo)演羅伯托·羅西利尼私奔了。
褒曼厭倦了好萊塢攝影棚拍攝出來的影片,她要改變戲路,不想繼續(xù)拍攝矯揉造作的影片。
有一天,褒曼看了羅伯托導(dǎo)演的兩部影片《羅馬、不設(shè)防的城市》和《戰(zhàn)火游擊隊》后激動不及,這就是她一直想要追求的。
看完后,一刻都不想耽擱的,她要馬上給羅伯托寫信,迫切地想要跟他合作。
之后,兩個人開始通信,兩個人有太多的共同語言,一起聊生活,談理想,聊電影,談表演,無話不談無所不說。
1948年,羅伯特邀請褒曼去羅馬拍攝《火山邊緣之戀》。
拍攝地點在一座孤島上,兩個人除了工作之外,還有說不完的話題,做不完的事情,電影快拍完的時候,褒曼懷孕了。
英格麗·褒曼懷孕了,她懷孕了,羅伯托的孩子。
褒曼怎么這么不小心,竟然懷孕了,如果,這個婚外情被曝光,肯定會炸翻好萊塢的。
在當(dāng)時,好萊塢對于女明星出軌的容忍度為零。
褒曼卻能從容地面對一切,看不出這件事對她產(chǎn)生過困擾。
她給彼得寫信,正式提出離婚。
褒曼以為,自己可以低調(diào)地處理好這件事,可沒想到還是被媒體抓到了。
狗仔們來到小島上,偽裝成各路人馬,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狗仔們終于拍到了褒曼和羅伯托牽手的照片并登報。
她出軌的證據(jù)有了,還是實錘,這樣喜歡她的影迷們受不了了,他們當(dāng)初有多愛她,現(xiàn)在就有多么的唾棄她。
《圣瑪麗鐘聲》和《圣女貞德》她飾演的圣人貞德這個角色太成功了。
她在影迷們的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純潔不可高攀的。
世人把她捧到了最高點,所以,當(dāng)她出軌的證據(jù)擺到桌面上的時候,這個圣人貞德的人設(shè)崩塌了。
一夜之間,褒曼成了人人唾棄的蕩婦,甚至有人罵她是妓女。
很多雜志、報紙大篇幅地聲討她,各種嘲諷的、侮辱的謾罵的信件和漫畫用船裝著運到了意大利。
就連她拍攝的《火山邊緣之戀》都被禁止上映了。孟菲斯所有的電影院下架了褒曼所有的電影。
她成了好萊塢的恥辱,也是第一個因為出軌所有電影都禁止上映的女明星。
導(dǎo)演們威脅她,讓她發(fā)聲明,讓她否認(rèn)婚外情。
美國電影協(xié)會威脅她,讓她發(fā)聲明,聲明自己沒有要離婚的意圖。
就連美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放棄了討論國家大事,紛紛聊起了這件桃色新聞。有議員尖酸刻薄地攻擊她,說她是地球上最有影響力的圣女,她的出軌造成了嚴(yán)重的邪惡的影響。
甚至建議立法,把褒曼驅(qū)逐出美國,禁止她回到美國,還舉行過抗議。
彼得也在威脅她,如果再繼續(xù)鬧下去,褒曼就再也見不到女兒了。
褒曼在乎嗎?不!
她根本不在乎別人用什么樣的丑惡嘴臉來辱罵她,她只做自己認(rèn)為對的事情。
她放棄了好萊塢的工作,放棄了女兒,跟著褒曼去了意大利。
1950年,羅伯托離婚后,兩個人舉行了婚禮。
結(jié)婚后的第二年,褒曼再次懷孕并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褒曼以為,這就是自己想要的愛情,以為這樣的愛情可以很長久。
愛情終于還是敗北了。
打敗愛情的,是生活中瑣碎的細(xì)節(jié),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失望,是一次次冷下去的溫度。
他們有了三個孩子之后,本就收入不多的日子過得更拮據(jù)了,為了柴米油鹽吵得一地雞毛。
兩個人不再是當(dāng)初談理想,談電影有著共同話題的枕邊人,現(xiàn)實生活讓他們變得面目全非。
愛情是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消失的,就像倒入杯中的紅酒,放在燈光下看著璀璨奪目,抿一口,舌尖感受是甜的,兩邊是酸的,往下咽的時候舌根感覺卻是苦的。
出軌事件導(dǎo)致丈夫拍的電影不賣座,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一天不如一天,褒曼意識到自己不能待在家里了,她要出去掙錢,但褒曼的名聲早就臭了,誰還敢用她。
褒曼帶著三個孩子,四處奔波,她去過巴黎,去過西班牙,去過英國……只要能演出,再遠(yuǎn)她都會去。
褒曼為了孩子疲于奔波,她的丈夫在干嘛?
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褒曼通過報紙才知道,自己的丈夫竟然跟印度制片人的妻子搞外遇,更可笑的是,他們準(zhǔn)備要私奔了。
這算什么?八年的付出算什么?
想想這些年她所經(jīng)歷的,是個笑話嗎?
褒曼沒有糾結(jié),這樣的愛情不值得留戀,她提出了離婚。
1956年,轟動好萊塢的這段婚外情,就這樣結(jié)束了。
離婚后,褒曼決定回到好萊塢。
她都做好了準(zhǔn)備,要是有人向她扔石頭,臭雞蛋,她都會忍受的,只要讓她回到好萊塢。
1957年1月20日,褒曼下了飛機,沒想到的是,迎接她的不是石頭、不是臭雞蛋,而是鮮花和歡呼聲。
“英格麗·褒曼,我們愛你!歡迎你回家!”
八年過去了,人們的怨氣早就消退的無影無蹤了,他們喜歡褒曼的電影,喜歡她的作品。
這一年,20世紀(jì)??怂箾Q定要拍攝《真假公主》,阿納托爾·利特伐克堅持要用褒曼飾演影片中冒牌的前沙皇女兒。如果有人反對的話,阿納托爾·利特伐克就會選擇辭職。
達(dá)里爾·F·扎努克權(quán)衡利弊,決定賭一把,最終愿意支付25萬美金的片酬請英格麗·褒曼加入《真假公主》劇組。
他賭對了,《真假公主》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紐約世界電訊報》報道,“英格麗·褒曼仍然如七年前離開好萊塢影壇時一樣的熱情奔放?!?/p>
《紐約時報》:褒曼的表演是超群絕倫的,這樣的表演應(yīng)該授予學(xué)院獎。
褒曼憑借《真假公主》拿下了第29屆奧斯卡影后獎,再一次抱走了小金人。
1974年,褒曼憑借《東方快車謀殺案》第三次拿下了奧斯卡獎。又抱走了一座小金人。
20世紀(jì)??怂构居靡话偃f美元的片酬,再加上影片盈利的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潤想要繼續(xù)跟她簽約,并承諾,褒曼可以隨意的在公司里的14位著名導(dǎo)演中挑選。
心動嗎?是的,心動,但出再高的價都不行,她要自己做主,自己找適合自己的劇本和角色。
就這樣,褒曼涅槃重生,在好萊塢刮起了屬于自己的“英格麗·褒曼之風(fēng)”。
沒有人還記得她曾經(jīng)不堪的忘事,沒有人記得她有損女德。
人們只看到了她的實力,看到她久盛不衰的作品。
曾經(jīng)有人問她,是否后悔當(dāng)年的事情,她說,“我經(jīng)歷了從圣女到婊子,又回歸圣女,”
“我后悔沒做過的事,而不是做過的”
“好萊塢第一夫人的英格麗·褒曼”活得肆意灑脫。
她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是有本錢為當(dāng)年的瘋狂買單的。
1973年,褒曼查出來得了乳腺癌,醫(yī)生讓她住院,她拒絕了,她不想把余生浪費在醫(yī)院的病床上。
被病魔折磨著的褒曼仍然認(rèn)真工作,完成最后一部電影,才不舍得離開了這個讓她眷戀的世界,享年67歲。
她這一生,活得酣暢淋漓,活得隨心所欲,唯獨沒有后悔。
她不在乎別人的流言蜚語,只在乎自己是否開心。
她始終記得父親對他說的一句話:人活著,要讓自己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