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不卡日本ⅴ一区v二区_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_天堂v在线视频_亚洲五月天婷婷中文网站

  • <menu id="lky3g"></menu>
  • <style id="lky3g"></style>
    <pre id="lky3g"><tt id="lky3g"></tt></pre>

    “希望我的繪本簡潔又有力,像石頭或貝殼”

    繪本《做玩偶的戈蒂》(Goldie the Dollmaker)首次出版于1969年,它像簡潔到極致、僅由鋼筆線條構成的畫面一樣,講述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故事:

    《做玩偶的戈蒂》首版書封,該書已由奇想國童書引進出版。

    小女孩戈蒂的父母都去世了。她獨自居住在一間小小的房子里,延續(xù)著父母的工作——制作木頭人偶。和父母不一樣的是,她非常嚴肅、認真地對待這份工作,傾注了全部時間和感情,挑選材料,雕刻,上色。她制作的木偶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微笑,這也是她的木偶在商店格外受歡迎的原因。

    “它們只是木頭人偶而已?!?/p>

    “我知道。但是我做了他們……所以對我來說,他們不僅僅是木偶。我必須愛他們。而且,對那些買了他們的小女孩來說,他們也不僅僅是木偶而已。”

    《做玩偶的戈蒂》插圖。(圖源:奇想國童書)

    有一天,戈蒂在銷售她木偶的商店里,看見了一盞美麗的臺燈。那是一盞來自中國的古董臺燈。它太貴了,連店主都不認為會有人買它。而戈蒂看到它的第一眼,就無法忘記。它太美了。她用十八個木偶——制作他們需要花三個月時間——買下了它。朋友得知了燈的價格,說:

    “你知道嗎,戈蒂,我覺得,你可真是個藝術家?!?/p>

    “為什么?”

    “因為你瘋了?!?/p>

    戈蒂感到沮喪。當她獨自待在工作室,看著小燈發(fā)出的微弱燈光時,她想:“我好孤單。”

    夜里,那盞小燈在夢中對她說話了。

    “戈蒂,我是做了這盞燈的人?!?/p>

    “噢,它好美?!?/p>

    “是的。因此,我們是朋友?!?/p>

    戈蒂說:“可我并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p>

    “我認識你……我為你做了這盞小燈,無論你是誰?!?/p>

    這是一個關于藝術家的故事,有關古往今來,藝術和人類的聯結、藝術家如何創(chuàng)造、如何通過創(chuàng)造結交知音。

    距離這本小書首次出版50多年后的現在,它和它的創(chuàng)作者瑪麗蓮·布魯克·戈夫斯坦(Marilyn Brooke Goffstein,以下簡稱M.B.戈夫斯坦)幾乎被遺忘——哪怕她曾憑另一本書《晚飯吃魚》(Fish for Supper)獲過1977年凱迪克獎章。

    《晚飯吃魚》首版書封,該書已由奇想國童書引進出版。

    下文作者說,“若不是在日本一家書店偶然看見新近出版的M. B.戈夫斯坦的傳記上由谷川俊太郎寫的腰封:雖然,我從來沒見過你,但好像已經見到了你;若不是讀完《做玩偶的戈蒂》深深感動后輾轉各個書店與網站尋讀她所有繪本,我不會記住M.B.戈夫斯坦的名字并知曉她的故事?,F在,我也好希望M. B.戈夫斯坦會和我說:因此,我們是朋友。”

    瑪麗蓮·布魯克·戈夫斯坦(1940-2017)。

    撰文 | 李茵豆

    要花整整九個小時,

    只為處理一根線條

    工作是唯一真正的尊嚴,唯一真正的幸福。如果一個人的生命中沒有他愿投身其中的事,那就是白活一場。我的選擇是藝術。

    ——M.B.戈夫斯坦

    1940年12月20日,戈夫斯坦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圣保羅市。父親上了戰(zhàn)場,她在只有女性的家庭中度過了幼兒時期。戰(zhàn)后,戈夫斯坦的父親經營公司,從事廣播電視相關的行業(yè)。每天晚餐后,他都會哼著歌,“臉上浮現一種溫暖卻遙遠的神情,滿腦子都是他的生意。”母親是教師,每日去大學授課。父母努力工作的身影給戈夫斯坦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她認為工作真是最棒的事,人這一生一定要找到愿投身其中的事。

    在中學時,戈夫斯坦的繪畫才能已顯露。1958年,戈夫斯坦高中畢業(yè),離開家,去了位于佛蒙特州的本寧頓學院,學習寫作、詩歌與藝術。在那里,她開始嘗試木雕和小幅的鋼筆畫,這些都最終奠定了她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作風格。她也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畫畫。

    “我認為,重要的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我想做什么。大學時,我感到很驚訝,身邊有才華的同學實在太多了??墒牵c其跑來跑去地做很多很多事,不如花很長時間尋找、思考你真正想做的事。如果你找到了,并付出努力,那它一定會進步成長。”

    戈夫斯坦大學時代的木雕作品。

    1963年,大學畢業(yè)后的戈夫斯坦搬去紐約,在書店打著零工,希望成為一個插畫師。她兜兜轉轉拜訪各家出版社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在一些小書店舉行了小小的畫展,但始終未獲得一個出版繪本的機會。

    戈夫斯坦得以踏上繪本作家之路,該感謝一個童書界都知曉的人——莫里斯·桑達克。1965年,她在紐約辦了一個小畫展,桑達克來參觀,并帶來了他的編輯朋友邁克爾·迪卡普奧。在后者建議下,戈夫斯坦得以出版第一本書,《蓋茨》(The Gats)。

    邁克爾回憶,當時的戈夫斯坦是“一個有著閃閃發(fā)亮眼睛的年輕女孩,滿懷激情地致力于以圖畫和文字構建自己的小小宇宙”。

    《蓋茨》,講述了一群在樹葉中生活的虛構小精靈“gats”的故事。

    《蓋茨》實拍圖。

    1966至1979年,戈夫斯坦投身繪本創(chuàng)作,每年出版至少一本繪本。它們大都以同樣簡單凝練的黑白線條畫形式呈現。

    她的另一位長期合作的編輯——也是她的經紀人和摯友——克羅爾提起工作中的戈夫斯坦,正如《做玩偶的戈蒂》中的小戈蒂一樣,戈夫斯坦總是“努力又安靜”地勞作。她會花整整九個小時,只為處理一根線條?!皬奈?1965 年第一次見到她開始,布魯克·戈夫斯坦就從未改變過她作為藝術家、要按自己的意愿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決心?!?/p>

    戈夫斯坦部分已出版作品。

    戈夫斯坦曾說:“在我所有作品中,我想努力展示的最重要的事之一是,努力地工作、創(chuàng)造一些你覺得美好的、值得相信的東西,這樣的人生是多么美麗而值得尊敬啊?!?/p>

    出版于1970年的《兩個鋼琴調音師》(Two Piano Tuners),也表現著這一主題。

    《兩個鋼琴調音師》日版封面。

    溫斯托克是最好的鋼琴調音師。他獨自撫養(yǎng)著小孫女黛比。他帶小黛比去參加音樂會,讓她穿禮服,上鋼琴課,演奏曲子,希望她能成為鋼琴家。但小德比每日耳濡目染他的工作,只想穿褲子,拎著工具箱,成為鋼琴調音師。

    有一天,鋼琴家立普曼來鎮(zhèn)上演出。溫斯托克為他調音。立普曼相信,全世界不會有人比溫斯托克將這份工作做得更好。而小黛比偷偷去了另一位鋼琴家佩爾曼夫人的家中,自作主張為她的鋼琴調音……

    “我想,她將來會成為一個蠻可愛的鋼琴老師。”佩爾曼夫人說。

    “如果不喜歡彈鋼琴的人都不去教別人彈鋼琴,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变撉偌伊⑵章f,“每個人都有義務找到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p>

    “我想成為鋼琴調音師?!毙△毂日f,“和我爺爺一樣好的那種?!?/p>

    “現在,你,立刻回家,換回你的禮服裙子,不要再試圖給鋼琴調音了!”溫斯托克說。他對立普曼說:“當她聽完你的演奏,受到感染,可能就會想成為一名鋼琴家了?!?/p>

    “可是,有什么能比讓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更好呢?”鋼琴家立普曼說。

    小黛比很喜歡立普曼的演出,但這更令她堅定了自己要成為調音師的想法。正如調音師的工作區(qū)別于鋼琴家,戈夫斯坦贊美的“工作”不僅是“藝術創(chuàng)造”,也是一種“匠人精神”。一個人找到一件平凡的小事,將它做到專業(yè),并以此謀生,就是值得尊敬的幸福一生。

    一間小小的房子,一個大大的花園,

    一些朋友和很多很多書

    18歲離家上大學前,戈夫斯坦生活在一個平靜幸福的家庭。父母各自忙于工作,讓她有了相對獨立的思考和成長?!叭绻疑钤谝粋€大家庭,童年時每天都在和家人野餐什么的,可能我會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p>

    讓她獲1977年凱迪克獎的《晚飯吃魚》(Fish for Supper),是一本承載著和家人回憶的書。

    這是一個簡單又幸福的故事?!拔摇钡哪棠淘缟衔妩c鐘起床,劃小船去湖上釣魚,釣很多很多魚,天黑才回家。慢慢吃魚,早早上床睡覺——這樣,第二天,她又可以早上五點鐘起床,劃船去湖上釣魚。日復一日,自在滿足。

    《晚飯吃魚》插圖。(圖源:奇想國童書)

    故事來自戈夫斯坦最珍貴的童年回憶——在明尼蘇達州湖邊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夏天。主角原型就是戈夫斯坦的奶奶。戈夫斯坦說,當奶奶一眼看到書中畫面時,就開心地認了出來:“這就是我!這是我的帽子,這是我的裙子。”

    盡管在家人的陪伴中長大,戈夫斯坦仍認為,她的繪本誕生于對“孤獨”的體會。她從童年時就格外敏感,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這種感受也成為她日后的創(chuàng)作來源。

    在《做玩偶的戈蒂》里,戈蒂堅信每個玩偶都有靈魂。在《我的諾亞方舟》(My Noah’s Ark)中,小女孩將父親為她雕刻的木頭方舟視作陪伴一生的珍貴禮物,方舟上的動物都是她的伙伴,“像陽光一樣溫暖著我”。

    《我和我的船長》封面。

    在《我和我的船長》(Me and My Captain)中,玩偶小女孩望著窗邊的木雕小船,相信里面住著一位船長。

    “他會求我嫁給他。我會邀請他和我一起吃晚餐。他會在桌下喂我的狗剩下的骨頭。我們三個會過溫馨的生活。但他是一位船長,總要遠行。狗和我會待在家里,就像遇見他之前一樣。但我們有了牽掛與等待的人,我們?yōu)樗S愿,要有一個好天氣。”

    《我們的雪人》封面。

    在《我們的雪人》(Our Snowman)中,小女孩和弟弟一起堆了一個雪人。晚餐時,她看著雪人孤獨地站在漸暗的窗外,感到無比傷心,連甜點都吃不下了。

    “我真希望,我們沒有堆他啊?!?/p>

    “如果你為了這種事兒就哭的話,”媽媽說,“你這輩子都會過得很難。”

    堆雪人的情節(jié)并非來源于她的童年經歷,但戈夫斯坦記得媽媽曾對自己說過一模一樣的話,而她當時就哭了。

    人或多或少總是孤獨,又害怕孤獨,于是將感情傾注于原本無生命的、不會動也不會變化的事物。

    最能闡釋戈夫斯坦對“愛”的理解的,也許是出版于1967年的早年作品,《布魯奇和她的小羊》(Brookie and Her Lamb)。這本書在日本經由谷川俊太郎翻譯、重版發(fā)行后,成為她最受當下讀者歡迎的作品之一。

    《布魯奇和她的小羊》外封和內封。

    布魯奇有一只小羊,她好愛她的小羊??尚⊙蚴裁炊疾粫?。

    她想讓小羊唱歌,小羊只會咩啊咩啊咩啊。

    她想讓小羊讀書,小羊也只會咩啊咩啊咩啊。

    盡管這樣,布魯奇還是好愛她的小羊。

    她給它做了溫暖的小房子,撓撓它抱抱它,

    小羊偎依在她的身邊,咩啊咩啊咩啊。

    《布魯奇和她的小羊》實拍圖。

    “愛”,就是接受彼此的樣子,自然地陪伴,沒有要求,也沒有改變,不是么?《布魯奇和她的小羊》扉頁,戈夫斯坦寫著“給我的丈夫”。

    戈夫斯坦的丈夫大衛(wèi)·艾倫德是一家出版社的主編。他和戈夫斯坦一同生活數十年,是她工作的見證者,也是伙伴。他們一同居住在紐約郊外,屋外墻壁上雕刻著戈夫斯坦喜歡的話:

    一間小小的/房子/一個大大的/花園/一些朋友/和很多很多書。

    創(chuàng)造一些有力量又簡潔的東西,

    像一塊石頭,或一枚貝殼

    貝類的殼不僅僅是它的房子,也是它的骨骼,是它用一生的時間形成的事物。我漸漸開始明白,我的書是一樣的東西——是我的工作、我想要捍衛(wèi)和保護的、在我死去之后將繼續(xù)留存的。

    ——M.B.戈夫斯坦

    1990年初,戈夫斯坦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停止出版任何自己的兒童繪本作品。哪怕合同還沒到期,她也努力說服出版社放棄重印和發(fā)行自己的書。戈夫斯坦的丈夫大衛(wèi)·艾倫德回憶說:“這是一個如此重要又不同尋常的決定,以至于很少人能真的理解。”

    “這個國家的兒童出版業(yè)變了,不再有冒險精神、高尚品格、做決定的勇氣。戈夫斯坦最開始很傷心,然后是憤怒,接著她意識到了,這已經不再是屬于她的世界。她的創(chuàng)作是關于藝術、藝術家、對自然萬物的珍惜之情。她不想被人說‘現在的小孩子都喜歡恐龍,所以你也要寫點關于恐龍的東西……’。

    戈夫斯坦一直認為,當你對一個孩子談話,你是在對一個和你一樣的人談話。其他任何行為都是不誠實的?!?/p>

    這或許是如今我們很難在書店讀到她作品的原因,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再屬于她的世界。

    對于“繪本”,戈夫斯坦有自己很頑固的理念。小時候,戈夫斯坦第一次讀到繪本時,她以為,“這是上帝給的,而不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她對著書中的角色喊,“快出來,快出來”。

    “當我第一次知道書是人寫的之后,我就想成為一個寫書的人。那時我七歲或八歲。我不是內向的孩子,我也喜歡和朋友在一起,但,還是最喜歡書了。因為書實在太棒了……我的身邊一直都有書,書中的主人公就像是陪我長大的家人?!?/p>

    成為繪本作家后,她認為,自己在以一種仿佛“雕塑”的方式創(chuàng)作繪本,處理畫面和文字。雕塑家以為,雕像原本就存在于木頭和石頭之中,他只是發(fā)現了ta,并將不需要的部分去掉。

    “所有我書寫的故事,原本都已存在于這個世界。我的工作只是接近它。我非常安靜、有耐心地工作,而且從不放棄?!?/p>

    “如果世上不存在繪本這種形式,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發(fā)明出來。對我來說,它是一個黑白色的、閃閃發(fā)光的小小劇場,我是作者、舞臺經理、演員。”

    “我對書寫與繪畫的理念是相同的:創(chuàng)造一些有力量又簡潔的東西,像一塊石頭,或一枚貝殼?!?/p>

    1985年,她創(chuàng)作了《我的編輯》(My Editor),送給克羅爾。在結尾,她寫到“出版并不是奇跡,而是這個男人對‘那個我’的友誼——我自己都不了解、但很典型的‘那個我’:剛洗完澡、穿著格子襯衫、試圖表現得聰明?!边@本書為二人近二十年的合作畫上了句點。

    之后長達11年,M.B.戈夫斯坦在帕森斯設計學院任教。教學生如何創(chuàng)作兒童繪本,讓她更清晰地理解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戈夫斯坦熱愛中國古代詩人,尤其是白居易的作品——以最簡潔的詞句,表達清晰的意思。她教學生“不要在紙上畫畫,從紙上畫畫(don’t draw ON the paper,draw FROM the paper)”。

    “是什么讓你以為孩子們喜歡孩子氣的東西?別教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孩子,他們想要長大?!?/p>

    對戈夫斯坦而言,這是一段與創(chuàng)作截然不同的時光,似乎沒有發(fā)生什么重要的事,但感覺幸福?!拔艺娴暮芟矚g教書,這過程本身就像在寫一本書。”

    自1980年的《一位藝術家》(An Artist)開始,戈夫斯坦用蠟筆、水彩等工具創(chuàng)作繪本。它們都有著柔和美麗的色彩,講述她關于藝術家的生活和工作、藝術創(chuàng)作的思考。

    《一位藝術家》里的插圖。

    他想要用雙手

    塑造美

    他嘗試從自然中

    創(chuàng)造秩序

    他想要畫出

    腦海中的想法與感覺

    藝術家就像是神

    而神創(chuàng)造了他

    戈夫斯坦說:“我喜歡寫藝術家,藝術家是那些致力于比他們更偉大的事物的人。每一天對于他們都很重要?!?982年出版的《藝術家的生活》(Lives of the Artists)中,她介紹了倫勃朗、梵高、莫奈、馬蒂斯、高更等等她熱愛的藝術家。為了寫這本書,她“讀他們的傳記,看他們的畫作,直到感覺他們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1987年出版的《藝術家的助手們享受夜晚》(Artists’ helpers Enjoy the Evenings),藝術家休息以后,藝術家的助手——五支蠟筆們聊天、去咖啡館、派對,甚至去紐約旅行。他們手牽著手在夜空中唱歌:我們又瘦又高,直到藝術家努力工作,使我們勞損。

    放棄兒童繪本出版后,戈夫斯坦投身于植樹與保護動物的工作,也用畫作探討人和自然、家園的聯結。

    M.B.戈夫斯坦在《姓名學?!罚╯chool of names)中的插畫。M.B.戈夫斯坦在書中寫道:“在我生活的這些年里,除了地球之外,沒有其他地方是我的家?!?/p>

    2017年12月20日,77歲生日這一天,長久患病的戈夫斯坦在醫(yī)院去世,身邊都是愛她的人。她對丈夫說,“照顧好我的工作還有貓”,并留下最后的詩:

    我真的擁有了很好的一生

    美妙的一生。

    《做玩偶的戈蒂》最后一張插畫。(圖源:奇想國童書)

    *2020年前后,經過數十年中斷,在大衛(wèi)·艾倫德以及編輯克羅爾的努力下,戈夫斯坦的部分作品得以重新印刷。在日本,出版社也精心重印了戈夫斯坦的部分作品,由谷川俊太郎翻譯推介,使得新一代讀者有機會認識她,并策劃出版了她的傳記畫冊。在中國,奇想國引進了她的兩本杰作,由阿甲翻譯,《做玩偶的戈蒂》和《晚飯吃魚》。

    ——

    參考書目:

    1. Words Alone:Twenty-Six Books Without Pictures,M.B.Goffstein,DAVID ALLENDER PUBLISHER

    2. ゴフスタイン:つつましく美しい絵本の世界,M.B.Goffstein,平凡社

    3. 引用內容來自《ゴフスタイン:つつましく美しい絵本の世界》中2007年5月的采訪。文中部分實拍圖亦來自此書。

    文/李茵豆

    編輯/申嬋

    校對/柳寶慶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22日 12:33
    下一篇 2022年9月22日 12:34

    相關推薦

    聯系我們

    聯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