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晨報記者 葉松麗
乘客并未上車,司機開著車子空跑數個小時,套取網約車平臺近千元車費,然后司機和乘客瓜分! 網約車平臺做夢也沒想到,行業(yè)的規(guī)則竟然成了一些司機套利的漏洞。日前,寶山區(qū)檢察院對一起網約車司機詐騙平臺案件提起公訴。
2017年,趙某租賃了一輛轎車,注冊了某網約車平臺,成為了平臺的專職網約車司機。在2018年年底,趙某和其他司機閑聊中得知,網上有賣“搶單”軟件的人,可以利用軟件順利搶到平臺上的預約車訂單。趙某加了賣家微信,購買了“搶單”軟件,但使用下來效果不佳。賣家又向趙某推薦了另一種賺錢方法——“內部訂單”,號稱能獲得高額回報。
何為“內部訂單”?其實就是虛構訂單,趙某接單后,沒有真實乘客上車,他一人駕駛車輛,通過超遠的路程和超長的時間完成訂單,從而獲取高額車費回報。趙某便和賣家開始合作。
賣家通過微信聯系趙某,讓趙某到偏僻地點打開司機接單模式,確定是虛擬訂單后,趙某開始跑單。每次單子路線都很長,時間要花費2至3個小時,結賬費用在800至1000元。趙某到案后交代,有一次是在寶山羅店接了訂單,目的地是南匯滴水湖,等趙某開車到滴水湖,對方把地址改到楊浦五角場,這個單子跑了4個小時,費用850多元。
完成虛擬訂單后,對方不付車費,車費就由平臺墊付。趙某將車費的30%支付給賣家。兩人合作了6次,獲利共計5500多元。
直到2022年8月,公司對平臺中產生的異常訂單進行核查時,發(fā)現了趙某的詐騙行為,遂報警。案發(fā)后,趙某將違法所得予以退賠。
寶山區(qū)檢察院經審查認為,趙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被害單位錢款,數額較大,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以詐騙罪對趙某提起公訴。日前,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趙某拘役五個月,緩刑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檢察官提醒,虛構訂單空跑,騙取平臺車費,這種看似投機的行為,其實已經觸犯了法律。廣大網約車司機請以此案為戒,不要因為一時的小聰明,造成一生的污點。作為平臺,也要對司機加強法治教育,并做好監(jiān)管工作,對于異常行為及時發(fā)現、及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