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臺州一奶奶,給孫子上學水壺帶水,誤把白酒當茶水裝進水壺。該孩子班主任老師稱,孩子背了一整天沒敢喝。:這個時候爺爺,可能在到處找他,放在可樂瓶里的白酒。
很多的老人,在兒女成家或者退休后,有一種失落感,所以他們自愿照顧孩子,一方面幫助自己的兒女減輕壓力,另一方面在照顧孫子的過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但我們在享受父母照顧隔代人,為自己工作騰出大量時間的同時,往往會忽略掉,此類所存在的潛在危險。
而這種危險,此前曾在不少新聞中,便有集中體現。除此次將白酒錯裝水壺外,更有“急著回去照顧老伴兒,而將孫子直接丟失”“因老人耳背,孫子過馬路被大車碾壓”等等事件,我們總是認為,交代給父母照顧,遠比交代給保姆或老師更為放心。而這一切歡聲笑語,看似祥和的背后,其實是建立在“不出事”的基礎上的。
“不出事”,必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老人的辛苦也會得到子女們,情感上的補償及物質上的犒勞。一旦“出事”,這一切美好卻會因為某個失誤,導致情感上的破裂,甚至換來子女的抱怨和嘮叨。試想,如果此次事件中,奶奶給孫子倒進杯子中的,并非白酒,而是其他危害身體的時尚,那又該是何等后果?網絡上不少在看過視頻后,紛紛留言調侃大笑的同時,也應該考慮下,事件背后所帶來的反思。
現在的部分年輕人,尤其已經有了孩子的成年人,不能完全承擔起寶媽、寶爸的責任,更多的時候,是依賴姥姥、奶奶,甚至,還把自己當小孩,根本無法體會做父母的艱辛。孩子是自己的,自己作為孩子的父母,不應該把照顧孩子的責任推給孩子的姥姥或者奶奶,更不應該讓老人在照顧孩子的同時,還要把自己像孩子一樣照顧。
其實,老人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雖然有的老人心疼孩子,愿意幫忙帶,但這不表示,已為人父母了,還可以把自己當孩子。老人年紀原本就比較大,帶孩子會更辛苦,如果幫忙,作為孩子的父母,更應該多體貼老人的辛苦。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是由父母親力親為。
時代的不同,育兒觀念也有差別。可能老人的有些方法,在年輕看來是不對的,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作為父母自己承擔起一切,讓年老的父母,安享晚年。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尤其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下。這時,如果老人愿意幫忙固然是好,但是也僅限于幫忙,作為孩子的父母,還是應該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大事小情每日點評,關注葫蘆哥不迷路。
#奶奶誤把白酒當水裝進孫子水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