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消費者報告》最近做了一個輔助駕駛大橫評,涵蓋在北美地區(qū)主流的12家車企(包含23個汽車品牌),但其中由于11家車企都能在國內看到他們的產品,所以這份輔助駕駛大橫評還是很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12家車企的輔助駕駛系統(tǒng),每個系統(tǒng)《消費者報告》會進行40項評價內容。
包括系統(tǒng)加減速表現、車道居中表現、彎道轉向表現、UI圖標反饋清晰度、駕駛員與輔助駕駛的協(xié)作表現等等。
雖然沒有自動變道、交通信號燈識別包括與導航相結合的領航輔助駕駛功能。
但整體來看,這份對于基礎的L2級輔助駕駛能力的大橫評,屬于很接地氣同時也非常全面細致的測試,對目前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參考價值實際很高。
而整個輔助駕駛的大橫評的測試評價緯度分則為5項,如下:
能力與性能(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駕駛員注意力保持(Keeping Driver Engaged)
易用性(Ease of use)
清晰可使用場景(Clear When Safe to Use)
駕駛員無響應應對(Unresponsive driver)
先來看最終測試成績,具體得分、排名如下圖。
福特
12家車企輔助駕駛系統(tǒng)大橫評,福特排名第一,這個結果既意外也不那么意外。
早在福特BlueCruise推出之前,體驗過福特上一代的Co-Pilot 360智行輔助駕駛系統(tǒng),彼時就對其輔助駕駛對于細節(jié)的處理感到驚喜,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面對轉彎半徑道路曲率較大情況,它車道居中能力也很強,行駛方向很穩(wěn)。
而這次測試,《消費者報告》認為福特BlueCruise在所有的基礎測試項目上都表現優(yōu)秀,且對于保持駕駛員注意力以及系統(tǒng)與駕駛員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也很強。
福特野馬Mach-E的BlueCruise開啟中
福特BlueCruise配備了紅外攝像頭,可以直接監(jiān)測駕駛員的眼睛,以確定他們是否在看路,進入一些復雜場景時還會對駕駛員進行提前提示。
且在駕駛員介入車輛時,系統(tǒng)會與駕駛員進行協(xié)作,即不會立即下線,也不會出現“搶方向盤”的情況,而駕駛員停止介入時,輔助駕駛系統(tǒng)會無縫銜接,無需二次開啟,整體體驗確實不錯。
通用
排名第二的是通用的Super Cruise,在北美目前通用有三個品牌搭載這一系統(tǒng),而在國內凱迪拉克Super Cruise已經率先應用了,據悉雪佛蘭和別克也會隨后上線。
在此前,凱迪拉克Super Cruise我也曾實際體驗過,曾給出過評價“真正“解放雙手”的輔助駕駛系統(tǒng)”。
原因在于相比起簡單的根據駕駛員是否手握方向盤,來判斷駕駛員是否在線的邏輯。
凱迪拉克Super Cruise即便你手握方向盤,但是視線轉向別處,系統(tǒng)依舊會發(fā)出警告,這實際上比依靠方向盤感應來一刀切的做法更有助于駕駛安全。
但同時,即便你沒有手握方向盤,但專注駕駛,即便與方向盤長時間脫手也可以,通過有紅外補光燈的車內攝像頭判定,Super Cruise依舊可以正常工作。(當然,要在符合法規(guī)的情況下駕駛)??梢哉f雖然是一個判定邏輯不同,但最終帶來的實際體驗卻是非常不一樣的。
《消費者報告》給出的評價也是“福特的BlueCruise和通用汽車的Super Cruise在保持駕駛員參與方面遠遠超過競爭對手。”
不過《消費者報告》也指出了Super Cruise的其他特點,方向盤頂部顯示輔助駕駛狀態(tài)的LED指示燈是好評。但除此外,儀表板中幾乎沒有其他信息,比如不會像其他系統(tǒng)那樣顯示汽車、車道線等。
奔馳、寶馬
奔馳與寶馬分別在這份榜單中排名第三和第四位倒是挺意外的。尤其是奔馳,在“能力與性能”這一緯度竟然拿到了滿分,真讓人意外。
《消費者報告》認為:“福特、梅賽德斯-奔馳和特斯拉的系統(tǒng)都提供了平穩(wěn)的轉向,并在直線和彎曲的道路上很好地將汽車保持在車道中心或附近,這種表現會讓司機增加信心。
另外,《消費者報告》還特別指出奔馳對于跟車距離的設置是得分項,查了下奔馳的跟車距離有4檔可調,但特色在于它竟然會顯示不同檔位下跟車距離分別是多少米。
比如,一檔到四檔的距離大約為 22m、25m、32m、40m,這個小細節(jié)確實值得學習。
至于扣分項,比如奔馳雖然在EQS和S級上配備了面向駕駛員的攝像頭來檢測注意力不集中,但即使系統(tǒng)認為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也會繼續(xù)運行,這顯然也是錯誤的做法。
寶馬整體得分情況和奔馳差不多,基礎的“能力與性能”評價緯度拿到了9分。
寶馬和奔馳都有一個共同的得分細節(jié)是在“與駕駛員協(xié)作”上。
主要描述的是這樣一個場景,輔助駕駛開啟過程中,如果駕駛員感覺車道上有坑洞以及距離其他車輛過近,會自己介入打一把方向,此時寶馬和奔馳的體驗應該是最佳的,駕駛員介入過程比較絲滑,方向盤不搶手,且介入后系統(tǒng)依然保持開啟如初。
《消費者報告》在這里還提供了反面例子,比如特斯拉Autopilot和Rivian的Highway Assist,系統(tǒng)開啟狀態(tài),如果司機轉動方向盤,那么系統(tǒng)就下線了,之后駕駛員還得重新開啟,總之是體驗上有點兒麻煩。
豐田、雷克薩斯、大眾、奧迪
豐田、大眾兩家一線跨國車企,連帶著雷克薩斯、奧迪兩個豪華品牌分別出于第5、第6名,整體排名中上,次于奔馳和寶馬,表現中規(guī)中矩,而豐田/雷克薩斯在跟車距離設置一項得分比較高。
特斯拉、Rivian
沒想到特斯拉總得分排名第7位,僅略高于Rivian。Rivian作為同樣的造車新勢力,馬斯克可是親自噴過的:“Lucid和Rivian正走向破產?!?/p>
△Rivian純電動皮卡
不過按照《消費者報告》這套測試規(guī)程,我覺得特斯拉得分還挺正常的,因為可預見的“能力與性能”一項,特斯拉得分依舊很高,但其他項目確實也有得分不高的理由。
比如在駕駛員無響應應對一項中,脫手狀態(tài)下,特斯拉允許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約30秒,然后才發(fā)出警報。
在最終測試結果上,《消費者報告》也認為:“Autopilot 仍不支持協(xié)同轉向功能,也不具備有效的駕駛監(jiān)控系統(tǒng)。所以當其他車廠發(fā)展出(ACC)與車道保持功能(LCA)時,特斯拉顯得落后許多?!?/p>
有意思的是,在2020年《消費者報告》輔助駕駛大橫評中,特斯拉還拿過第二名。
日產、英菲尼迪、本田、謳歌
兩家車企4個品牌,系統(tǒng)總得分都是58分,排名中下游。
在單一緯度評價中,本田“駕駛員無響應應對”一項僅得2分,多少有些太拉胯了。原因是此狀態(tài)下,輔助駕駛系統(tǒng)會直接關閉 ,沒有其他任何措施,相當于將車內人員直接曝于危險狀況。
沃爾沃、極星
沃爾沃排名倒數第二,也讓人挺意外的。
沃爾沃主要表現不佳的地方之一是測試中系統(tǒng)總是頻繁退出,有時候ACC仍在控制汽車的速度,但LCA轉向輔助卻無緣無故的沒了,且沒有向駕駛員發(fā)出明確的警告,導致駕駛員在開啟這個功能時要經常查看儀表板,而不是看路,體驗很不好。
另外,沃爾沃駕駛員監(jiān)控一項表現也很一般,《消費者報告》認為在未來的Polestar 3上,駕駛員監(jiān)控一項可能表現會更好。
起亞、現代、捷尼賽思
起亞、現代、捷尼賽思在總計12個主流車企、超過20個汽車品牌中,輔助駕駛能力排名倒數第一。
總的來說吧,就是啥啥都不行,比如車道居中測試時車輛車輛在車道線之間來回走S線,有時候則固執(zhí)的靠近相鄰車道一側。甚至在彎道時,無法通過彎道將車輛保持在車道上。
同時《消費者報告》也指出,起亞在“駕駛員無響應應對”測試中,和本田一樣,駕駛員無響應后,輔助駕駛系統(tǒng)也就直接關閉了 ,沒有其他任何措施…倒數第一不是沒有理由。
最后,大家覺得如果國內蔚來、理想、小鵬、華為也去參加到《消費者報告》的輔助駕駛大橫評中,這份排名又會如何?